博雅地名网 > 河北 > 邯郸 > 魏县

回隆:两省两府四县加一州之地

[2013-7-1 0:19:34]
  刘卫民/文
  
    我国国内因边界相邻而“鸡鸣两省”、“狗吠三县”的村镇并不少见,但在中原大地,有一个整体村镇被两省两府四县一州所划分,且相沿几个朝代,延续数百年的现象实属罕见。魏县回隆就是这样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千年古镇。

  
    回隆历史悠久。远古时代,大禹治水就经过回隆。据《邯郸历史大事编年》记载“传说大禹治水始自冀州。大禹率众导黄河北流,由回隆入邯郸境内,曾到过衡漳(今漳河,因横流黄河而得名)”。春秋时,卫、齐两国的新筑之战就发生在这里。据《左传》记载:“周定王十八年(公元前589年)夏,卫师伐齐援鲁,被齐师败于新筑”。据考证,新筑城就在今回隆一带。回隆镇名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东汉时期。据《魏县地名志》记载:回隆,东汉时为大徐村。隋代因东临御河,炀帝曾到此巡游,赐名“御河镇”。延至宋代,因真宗北征抗辽回銮于此,故改称“回龙镇”。到了明嘉靖年间,逐渐演变为“回隆镇”。
    回隆位于中原大地腹心,历史上,黄河、卫河、漳河、都曾流经回隆,这里水陆交通便利,物阜民丰,商贸繁荣,不仅是兵家、商家,而且也是地方行政区划必争之地。回隆数百年来一直归两省两府四县加一州管辖。两省是指河北(直隶)、河南两省,两府是指直隶大名府(府治在今大名县)、河南彰德府(府治在今河南安阳市),四县是指大名府所辖魏县或大名县,彰德府所辖安阳、内黄、临漳县,一州是指大名府开州(今河南濮阳市)。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河北省明清两代称直隶,民国时期改称今名;魏县在清朝中期因水患并入大名县,回隆一部遂转归大名管辖;临漳县从明代至民国,一直归河南省管辖。长期以来,回隆北街属魏县或大名县管辖,东街属内黄县管辖,南街属安阳县管辖,西街又属临漳县管辖。镇的东南角有18亩地为河南开州(今濮阳市)一绅士所有。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回隆全镇才划归魏县,结束了几百年来多种行政管辖的局面。
    回隆被多种行政区划管辖的历史,由于可查资料有限,最早只能追溯到明正德年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正德大名府志》记载,当时魏县管辖有“回隆庙镇”,此镇“临卫滨,通四邑”。还记载内黄县管辖有“回隆镇”,同时记有设立“回隆庙巡检司”事项。《相州志》:安阳县东九十里,有回隆驿。在《中国古代地名大辞典》中,有回隆镇条目如此记载“回隆镇,一作回龙镇,在河南安阳县极东,与临漳、内黄二县接界,为县东孔道,旧名御河镇,明嘉靖中改,置总都河南粮储之所于此,今有县佐驻之。”明魏县教谕梁矩当时曾以“回隆古庙”为题做诗曰:
    地胜回隆为巨镇,
    近河古庙喜堂堂。
    茂林远居含烟翠,
    华扁书金耀日黄。
    祈报居人惟鼓吹,
    往来过客奠壶觞。
    门前流水任朝暮,香火炉薰岁月长。
    到了清代,回隆被两省两府四县加一州管辖的记载更清楚了。《嘉庆安阳县志》、《乾隆大名县志》、《光绪内黄县志》、《光绪临漳县志》等,都详细记载了各自管辖回隆地盘的情况。因“回隆返照”景观非常罕见,《光绪临漳县志》列有专条曰:“回隆在清代属两省四县夹一州所辖,西街为临漳之地,西寨门上有块石头横匾打磨光滑,每当暮色来临,夕阳坠山,此匾上却能看到绰绰日影。据说,此门正对太行山两峰间隙,名曰"回隆返照"”。“回隆返照”在明清时期是著名的临漳八大奇景之一,上述明正德年间魏县朝廷教谕梁矩诗文中“华扁书金耀日黄”,说的就是此景。清康熙年间进士、任福建惠民县知县的临漳人李长庚,康熙年间举人临漳人许象岑以及雍正年间两任临漳县令陈大玠和李宜芳,都为“回隆返照”奇景写有诗篇。其中雍正六年上任的临漳县令陈大玠写“回隆返照”诗云:
    万家楼阁隐丹枫,
    雨过村墟返昭红。
    贾客驰归行落叶,
    征人投宿逐飞鸿。
    云霄北望皇都庄,
    平野东看泰岱崇。
    古镇邻封多接壤,霞光一片图画中。
    在现代史上,回隆还先后两次是安阳、漳南县政府所在地。第一次是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初,安阳沦陷。同年九月,安阳县第一任抗日民主政府在回隆西南街成立。第二次是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4月,中共太行五分区根据革命斗争形势需要,在回隆成立漳南县委、县政府,辖今魏县、临漳、安阳、内黄各一部,隶属安阳专区。1948年九月,漳南县制撤销。

上一篇:海南省政协:建议海口代管澄迈拓宽腹地
下一篇:仁怀正式按“省直管”县(市)体制运行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