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区划代码 | 面积 | 简介 |
环峰镇 | 340522100 | 217.4km2 | 环峰镇系含山县县政府所在地,也是该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土总面积217.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318公顷,总人口110717人,下属8个社区居委会…[详细] |
运漕镇 | 340522101 | 65.78km2 | 运漕镇始建于南北朝,距今年近1500年。公元530年左右,南朝梁 武帝派东魏大将军候景引兵渡江,开发了这片荒芜的土地,取名“蓼花洲”。三国时,曹操举兵…[详细] |
铜闸镇 | 340522102 | 76.45km2 | 铜闸镇位于含山县东南部,东邻和县。地形由太湖山山顶向牛屯河辐射成扇形,岗冲相向,地势连绵起伏,素有“九岗八冲,四圩两滩”之称。总面积76.45平方公里…[详细] |
陶厂镇 | 340522103 | 107km2 | 陶厂镇位于含山县的南部,面积107平方公里,人口3.8万人,耕地面积2.7万亩。该镇含陶厂、关镇、铜庙三个小集镇,是含南重要的商业集散地。位于合巢芜高…[详细] |
林头镇 | 340522104 | 130km2 | 林头镇位于含山县南部,面积130平方公里,西连巢湖市,地处南京——合肥——芜湖经济圈和合——巢——芜经济中心带。全镇现有17个村和1个社区,总人口5.…[详细] |
清溪镇 | 340522105 | 153km2 | 含山县清溪镇作为全县的西大门,彼邻美丽的湖滨城市——巢湖,与省内享有盛名的半汤温泉度假区紧连,交通便捷,巢宁路、合马路穿境而过,清溪河直下长江,属南京…[详细] |
仙踪镇 | 340522106 | 114.96km2 | 仙踪镇位于含山北部中心位置,属市级中心镇。总面积114.96平方公里,山区、丘陵、圩区分别占38.4%、60.1%、1.5%。辖24个行政村、一个街道…[详细] |
昭关镇 | 340522107 | 84km2 | 昭关镇,地处县北偏东方向,东经1180,北纬310,东与和县善厚镇接壤,西与仙踪镇毗连,南与环峰镇以昭关口为界,北与全椒县二郎口镇隔滁河相望。全镇辖1…[详细] |
地名由来:县名的由来有两说:一说是以县境内的含山命名,含山,又名横山。《清一统治》说“在含山县西30里,崔嵬雄峻,群山列峙,势若吞含,因以命名”。一说是县城周围环山,故名含山。
2023年3月,含山县被确定为第二批安徽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
2023年1月,含山县陶厂现代农业产业园被列入为第五批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名单。
2023年1月,水利部公布第五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含山县入选。
2023年1月,含山县被命名为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市、区、旗)。
2022年12月,含山县被认定为全国第七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22年9月,含山县被确定为安徽省新型城镇化试点县城。
2022年5月,含山县入选安徽省省级农村电商示范县名单。
2021年12月,含山县授牌命名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
2021年10月,生态环境部命名含山县为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含山县地处皖中东部,隶属于马鞍山市,全县面积1028平方公里。根据2021年含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1年末全县户籍人口总计442051人。“一县望五市”,含山距离合肥、南京、芜湖、马鞍山、滁州五座城市均不足100公里,是南京、合肥两大都市圈核心城市,是安徽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桥头堡。京福高铁、商合杭高铁以及合芜、合马、北沿江高速穿境而过,合肥新桥、南京禄口两大国际机场近在咫尺,裕溪河水运发达,郑蒲港通江达海。
含山人杰地灵,历史文化悠久。唐武德六年(公元623年)置县,因“群山列峙,势若吞含”得名,素有吴头楚尾之称。境内的凌家滩古文化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5300多年,是中华玉文化发祥地,将中国城市历史向前推进1000多年,被国内考古界称为“中华远古文明的曙光”。
含山物产富饶,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可供开采的矿藏有石灰石、石膏、大理石、煤、磷等10多种,其中石膏储量58亿吨,是亚洲最大高品质单个矿床。农业资源特色明显,拥有优质水稻、棉花、油菜、畜产、水产及茶叶、麻油等特色农产品。全县森林覆盖率达35%。
含山生态优美,旅游景点众多。主要有国家4A级风景区褒禅山、国家4A级风景区太湖山。褒禅山风景区有因楚国名将伍子胥过昭关的历史故事而闻名遐迩的古昭关,北宋宰相王安石传世名篇《游褒禅山记》而声名远扬的褒禅山华阳洞,含氡等多种微量矿物质的昭关温泉等。太湖山风景区有别号“江北小九华”的太湖寺,佳木葱茏、清雅幽深的太湖山国家森林公园。运漕古镇距今1700多年历史,“过街木楼石板路,青砖小瓦马头墙”是其典型风格。
美丽、开放、文明的含山热忱欢迎您的光临!
历史沿革:
东晋侨置龙亢县。
五代十国陈宣帝末,废龙亢县,其地并入历阳县。
唐武德六年(623),析历阳郡之故龙亢县地置含山县。
武德八年,废含山县。
神龙元年(705),复名含山县。
明洪武初,废含山县,并入和州。
洪武十三年(1380),复析置含山县。
1958年12月15日,撤含山县、和县,设立和含县。
1959年6月1日,撤和含县,各还原建制,复设含山县,后一直沿用此名。
区划: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