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区划代码 | 面积 | 简介 |
甘棠镇 | 341003100 | 104km2 | 甘棠镇位于安徽省南部,座落在世界著名风景胜地黄山和被誉为黄山情侣的太平湖之间,北去长江口岸铜陵、芜湖130公里和220公里,南往屯溪航空港115公里,…[详细] |
仙源镇 | 341003101 | 44km2 | 仙源镇历史悠久,从公元745年(唐元宝4年)至1963年的1219年间一直为太平县县城。境内有宋代永济桥、清代麟凤桥及板石诗刻、古城墙、麻村兵站等独特…[详细] |
汤口镇 | 341003102 | 139.35km2 | 汤口镇,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中国黄山的大门,是国际旅游名镇。
汤口镇,位于安徽省黄山风景区南麓和东麓,隶属黄山市黄山区,东…[详细] |
谭家桥镇 | 341003103 | 谭家桥镇坐落于风景秀丽的黄山东麓,总面积11817公顷,辖6个村、49个村民组,总人口0.8万。交通便捷,资源丰富,205国道、103省道与即将建成的…[详细] | |
太平湖镇 | 341003104 | 97.2km2 | 黄山区太平湖镇,座落于“国之瑰宝,天下奇观”、“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黄山的西南麓,建制于1992年3月,是新兴的综合性旅游集镇。它距黄山30公里,…[详细] |
焦村镇 | 341003105 | 焦村镇地处黄山西麓,东邻黄山,南靠黟县,西接乌石,北依甘棠,是黄山风景区的西大门,史称“太平西乡”,又称“龙源”,已有千余年的历史。2006年区划调…[详细] | |
耿城镇 | 341003106 | 85km2 | 耿城镇地处黄山区南部,是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黄山的北大门,是安徽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两山一湖”(黄山——太平湖——九华山)旅游黄金线…[详细] |
三口镇 | 341003107 | 60km2 | 三口镇坐落在风景优美的黄山景区东北麓,地处103省道“黄山—太平湖—九华山”黄金旅游热线上,合铜黄高速公路横贯全境。全镇面积60平方公里,人口9526…[详细] |
乌石镇 | 341003108 | 246.3km2 | 乌石镇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地理坐标东经117°05′~118°00′,北纬30°07′~32°32′,地处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核心区,东与太…[详细] |
新明乡 | 341003200 | 141km2 | 新明乡地处黄山区东北部,太平湖上游,与泾县、旌德两县毗邻,取三、四十年代泾旌宁宣中心县委和泾旌太中心县委-李步新、胡明两同志名字中的“新”、“明”二字…[详细] |
龙门乡 | 341003201 | 114km2 | 龙门乡位于黄山北麓,东与新明乡接壤、南距黄山北大门26公里、西与新华乡相依、北与泾县桃花潭毗邻。全乡共辖8个行政村39个村民小组,1682户5277人…[详细] |
新华乡 | 341003203 | 68km2 | 新华乡位于黄山区北部,东至泾县桃花潭、南拥太平湖、西接永丰乡、北连新丰乡,陆路距城区64公里。全乡共辖6个行政村、47个村民小组、1834户、6860…[详细] |
新丰乡 | 341003204 | 44.6km2 | 历史上曾有“江左内地新丰镇”之称的新丰乡,是黄山区北部边陲重镇,地处“两山一湖”至泾县红色旅游区中心结合部,与李白踏歌的---桃花潭、中国0杰出领导人…[详细] |
永丰乡 | 341003205 | 永丰乡位于黄山区西北部,南倚太平湖,是文化和绿色食品之乡,地处“黄山—太平湖—九华山”黄金旅游线腹地,是衔接黄山区各景区与佛教名山九华山、泾县王稼祥故…[详细] |
地名由来:黄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后因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故改名为“黄山”。
2023年2月,国家乡村振兴局发布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名单,黄山区轩辕车会(文艺演出类)入选。
2023年1月,水利部公布第五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黄山区入选。
2022年12月,2022中国最美县域榜单发布,黄山区上榜。
2022年11月,黄山区被确定为2022年“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单位。
2022年8月,黄山区黄山燕窝里休闲农庄被认定为2022年安徽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园区。
2022年8月,黄山区入选2022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
2022年8月,黄山区入选2022年度县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百佳样本第62位。
2021年10月,黄山区上榜2021中国康养百佳县市第53名。
2021年10月,黄山区上榜2021年度茶旅融合特色县域。
黄山区原名太平县,始建于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建制沿袭千年。明清时期,属宁国府,1983年12月建立省辖县级黄山市,1987年底改为市辖县级黄山区。全区总面积1775平方公里,辖9镇5乡和79个村(居)5个城镇社区,2021年末全区总人口16.05万人、其中移民人口近10万,属于典型的山区、库区和革命老区。
黄山区山明水秀、生态绝佳,是一座景色宜人的魅力之城。举世闻名的天下奇山黄山坐落其南,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著称于世。享有“黄山情侣、江南翡翠、东方日内瓦”等美誉的太平湖静卧于北。彩池霓裳的翡翠谷、磅礴壮丽的九龙瀑、翠竹满山的芙蓉谷、虎啸山林的黄山虎林园、海派风情的东黄山、瑰丽奇幻的神仙洞散落其中。全区生态环境完好,物产丰饶,森林覆盖率近80%,空气负氧离子含量达2万个/cm3,是太平猴魁的原产地和黄山毛峰的主产地,先后被评为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佳绿色城市,中国名茶之乡、中国竹子之乡、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是长三角区域的绿色天然氧吧和休闲度假胜地。
黄山区文化多元、传承久远,是一座底蕴深厚的人文之城。黄山区地处长江文化与徽文化的交汇地带,文化多元性特征明显,拥有黄帝文化、徽文化、李白仙踪文化、知青文化、红色文化等多种文化渊源。传说轩辕黄帝在此采药炼丹得道成仙,时至今日,黄山脚下依旧上演的“轩辕车会”就是为纪念造车始祖轩辕黄帝而流传千年的传统民俗。太平湖畔曾发现距今7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恐龙蛋化石和距今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众家山遗址,湖底“蕴藏”着千年古城—广阳城、“三里秦淮”—龙门街等一大批文物古迹。汉代窦子明在陵阳山修道钓得白鱼升仙之说,引发了诗仙李白“杜鹃花开春已阑,归向陵阳钓鱼晚”的诗篇。此外,仙源老街、苏氏宗祠、箬岭古道、郭村古村落默默讲述着悠悠岁月,五福神会、婆溪河灯、周王庙会展现着民风古韵。
黄山区外畅内联、产业扎实,是一座适宜创业的活力之城。京台高速、205国道穿境而过,池黄高铁、芜黄高速开工建设,连接黄山北站的旅游轻轨也在积极谋划中,黄山区与杭州都市圈、武汉城市圈的时空距离正不断拉近。城区与乡镇之间均有高速、国省道连接,至各乡镇的半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农业“五个一”(一片叶、一尾鱼、一杆竹、一枚果、一朵花)特色产业品牌规模不断扩大,工业“三大主导产业”(绿色食品、新材料、装备制造)平台集聚效应日益显现,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美丽乡村建设为基点的“旅游+体育”“旅游+休闲”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蓬勃兴起。营商环境日益优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入推进,为民亲商的服务理念和举措正不断增强,“进一扇门、办所有事”正逐渐成为常态。
黄山区城有特色、镇有风貌,是一座休闲宜居的幸福之城。徜徉城中,浦溪河穿城而过,“一环二横三纵”道路骨架网基本形成,拥有公园绿地、广场7个,人均公园绿地达17.2m2,绿化覆盖率达42.48%。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活配套设施、综合交通设施完善,15分钟步行生活圈基本形成,“甘棠树下、慢城太平”的城市品牌效应正逐步显现。走入乡村,处处是乡土材质铺就的农村巷道,清澈见底的河塘沟渠,黄山区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区”。庄里、猴坑被列入“全国美丽乡村示范点”,猴坑、山岔入选“中国名村”影响力300强。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工作的起始之年。面对新形势、新目标、新任务,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全力推进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持续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忠诚尽职、奋勇争先,接续奋斗新征程、跑出发展加速度,推动本届政府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目标以内。
潮平岸阔催人进,风起扬帆正当时。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黄山区将再接再厉、乘势而上,砥砺奋进、继往开来,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而不懈努力!
历史沿革:
唐天宝四年(745),设立太平县,属宣城郡;永泰二年(766),撤销太平县,并入泾县。
明清时期,属宁国府、宣州府。
1983年12月,撤销太平县,设立县级黄山市,以原太平县、歙县的黄山公社、石台县的广阳公社的行政区域和黄山管理局辖区为黄山市行政区域,由安徽省直接管辖。
1987年11月,撤销屯溪市、黄山市,设立黄山市(地级);设立黄山区。
区划: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