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黑龙江 > 哈尔滨

阅读“个性”哈尔滨

[2013-6-6 10:48:24]
    作为我省历史文化研究工程的精品学术成果,《20世纪一二十年代哈尔滨多元文化研究》、《哈尔滨犹太简明辞书》、《哈尔滨历史编年1763-1949》近期问世,这三部作品各具特色,交相辉映,或展现哈尔滨历史之脉,或探究文化之源,或放射文明文化光辉,可以说,这几部著作,代表了我省特别是哈尔滨区域历史文化研究的新高度。日前,记者采访了相关的写作者和我省的文史专家,试图从各个角度来展现这三部书的内涵,为阅读者提供导入的“便捷的”阅读路径。
  
    三本大部头多方位解读哈尔滨历史

  
    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黑龙江历史文化研究工程编委会秘书长赵儒军说:这3部著述的作者,都是我省文史学界久负盛名的学者,底蕴丰厚、治学严谨。这几部专著,有的采取“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的编年体,使“内容广博而不失简约”;有的使用“以人物为纲,时间为纬”的纪传体,让“文义精到而不失浅明”。
    赵儒军说,如何解读异质文化、如何认识异质文化交流目前受到学界空前重视。在这方面,近代哈尔滨是难得的个案。《20世纪一二十年代哈尔滨多元文化研究》、《哈尔滨犹太简明辞书》、《哈尔滨历史编年1763-1949》的著者编者,突出了著述的学术性、完整性、中观性特点。以社会文明转型、文化变迁、城市化理论为基础,论述了哈尔滨城市崛起、异质文化交流、哈尔滨历史发展节点等诸多学术问题,为地方史研究的深入开展注入了推力。
    赵儒军说,黑龙江历史文化研究工程就是要整理、挖掘、展示和弘扬我省本土优秀的历史文化,以学术研究的精品成果提升地区文化品位、文化内涵和文化吸引力,并努力使其进入纵向多种形态的产业链,转化为文化生产力,为文学、戏剧、影视、广播等艺术创作打造具有黑龙江特色、风格、气派的艺术精品和文化品牌,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厚重的学术支撑。
    由曲伟和李述笑主编的《哈尔滨犹太简明辞书》的出版,标志着哈尔滨犹太人历史文化研究取得了新的、重要的进展。该书集纳了具有符号意义的诸多犹太文化史料,反映了犹太人在中国的一段悲欢史。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伴随着沙俄对中国东北的殖民扩张,特别是在中东铁路修建、日俄战争、十月革命前后,大量外国侨民涌入新兴的哈尔滨。其中,主要来自俄国的犹太人,在哈尔滨经商置业,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宗教等活动,在世界许多地方出现反犹、排犹的浪潮中,他们在哈尔滨安身立命,创造了延续犹太生命和精神的不平凡的历史。辞书共分为七个板块,其中共收入了800余词条,250余幅图片,计64万字。《哈尔滨犹太简明辞书》作为第一部研究哈尔滨犹太人的历史辞书,全面反映了哈尔滨犹太侨民的历史、经济、社区、宗教与文化生活,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从历史资料的发掘和观点的创新来看,在中国犹太人历史文化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开拓意义。
    省社科院李述笑编著的《哈尔滨历史编年》2000年出版,以年代为经,以史实为纬,编入了哈尔滨见诸于典籍的1763年至1949年期间的政治、社会、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史料8000余条。今年修订再版,增补修订了词条十数万字、插入历史图片一千余幅,增补了涉及哈尔滨城市形成、发展及市政沿革,列强在围绕中东铁路路权的争夺与角逐,以中西文化交融为特质的哈尔滨多元文化,以及哈尔滨犹太人、波兰人、乌克兰人等各国侨民社区文化生活等多方面的史料。
    哈尔滨的
    多元文化
    二十世纪初,伴随着中东铁路的开通,从1898年开始,有30多个国家或民族的形形色色的侨民涌入哈尔滨,他们在这里开厂、经商、办学、行医、传教……欧风东渐,他们把世界各地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风俗习惯、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带到哈尔滨,使哈尔滨呈现多元文化的奇观。哈尔滨的发展历程决定了哈尔滨市的独特的“城市个性”。
    为了阐述哈尔滨文化的多元性,石方先生从4个方面加以剖析:1.教育,俄罗斯人带来的现代教育,其他国家的侨民教育;2.哈尔滨城市文化的多元化进程:俄侨的戏剧、绘画、文学,中国的国粹艺术,从域外传入的文化媒介报纸刊物;3.建筑艺术的博物馆,介绍了哈尔滨的多种风格的建筑样式,城市管理模式;4.介绍了与中国传统城市大不一样的城市布局、规划建设、公共基础建设、疾病控制。以城市布局为例,中国传统的城市街道以“井”字型布局,俄罗斯人规划的哈尔滨市却是辐射式,即从城市中心向四周延伸出主要街道。石方先生认为,“中东铁路的修筑,完全改变了哈尔滨社会的自然历史进程,在外来资本主义的强力之下,以硬性移植和强迫过渡为特征开始了其痛苦尤烈的社会文明转型”。
    犹太人
    在哈尔滨
    犹太人涉足哈尔滨地区的历史始于19世纪后半叶,特别是在俄国从清朝政府手中获得修建中东铁路权之后。最早抵达的犹太人大多来自俄国,其中有皮毛经销商、牧牛人、乳制品制造商、工匠,以及从俄国军队逃出来的犹太士兵。在修建中东铁路期间,沙皇政府对中俄边境地区的迅速移民和经济发展感兴趣,鼓励俄国犹太人向满洲移居。1903年,哈尔滨的犹太人已达500人。日俄战争后,犹太人开始急剧增加。大批在俄国军队服役的犹太军人以各种方式脱离所在部队,成为哈尔滨的犹太定居者。1907年~1909年,在哈尔滨定居的犹太人建起第一座犹太会堂。到1908年,哈尔滨的犹太人已逾8000人。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许多原居住在俄国和波兰等国的犹太人纷纷穿过西伯利亚来到哈尔滨及毗邻城市。哈尔滨的犹太社团更是得到了迅速的扩大。至1920年,移居哈尔滨的犹太人数已达2万人,成为中国境内最大的犹太社区。
    30年代中期,因日本占领当局限制和迫害犹太人,哈尔滨犹太人口已减至5000人。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后哈尔滨为苏军占领,犹太组织被取缔,社区领袖被押解至苏联境内集中营。加之以色列1948年建国鼓励犹太人回归,1950年起,犹太人大批离去。1955年哈尔滨的犹太人已不足400人。1985年,最后一名犹太老妇人阿哥列在哈尔滨去世。
    哈尔滨历史的
    十个瞬间
    1864年 佐领登精带领在吉林乌拉修造的“月”字第六十、六十一号副船二只,驶赴呼兰载运粮食,返回墨尔根途中行至哈尔滨地方住冻(翌年挽回)。在该档案中满文记载的哈尔滨地名首次见诸于典籍。
    1898年6月9日 建筑中东铁路副总工程师c.b.依格纳齐乌斯等人抵哈。中东铁路工程局从海参崴迁驻哈尔滨(是日曾被俄国人称为哈尔滨的“诞生日”,中东铁路正式开工日)。
    1905年10月31日 吉林将军达桂会同黑龙江将军程德全奏请在哈尔滨添设滨江关道,设道员一员,正四品,以杜学瀛试署斯缺折,奉朱批奏准。滨江关道“专办吉江两省交涉,稽征关税”,并统辖伊兰一带地方,隶于吉林将军。是日为哈尔滨设治之始。
    1908年3月11日 哈尔滨俄人自治公议会在戈仑勃切夫斯基中将导演下,于埠头区商务俱乐部举行会议,选举别尔格为会长。
    1917年12月12日 哈尔滨俄国工兵苏维埃解散在哈的所有反革命组织,宣布在中东铁路附属地自己是唯一合法的政权代表。
    1921年2月5日 大总统令,设置东省特别区市政管理局,任滨江道尹董士恩为局长,马忠骏为副局长。
    1926年9月1日 市自治临时委员会改组,成立哈尔滨特别市。东省特别区市政管理局局长储镇就任哈尔滨特别市市政局局长,李绍庚就任东省特别区市政局局长。
    1932年2月5日 日军多门第二师团侵占哈尔滨,哈尔滨陷落。
    1933年7月1日 东省特别区改称北满特别区,吕荣寰任北满特别区公署长官。
    1946年4月28日 东北民主联军陕甘宁三五九旅、山东七师十九旅及松江军区部队解放哈尔滨,受到哈尔滨70万人民的热烈欢迎。哈尔滨从此永远回到人民手中。

上一篇:温州龙港镇:“第一农民城”想当“镇级市”
下一篇:关岭自治县设置沙营镇、新铺镇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