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福建省 > 福州市 > 仓山区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

[移动版] [仓山区荣誉与排名]
地名:仓山区隶属:福州市
区划代码:350104000000代码前6位:350104
行政级别:市辖区车牌代码:闽A
长途区号:0591 邮政编码:350007
辖区面积:142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114.3万人
人口密度:8049人/km2
行政驻地:仓前街道
区划代码 面积简介
仓前街道 350104001000 .991km2
 仓前街道地处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中部,东接下渡街道埔顶,北临闽江和临江街道观井路衔接,西连上渡街道龙潭角,南与郊区仓山乡金星村交界,面积0.991平方…[详细]
东升街道 350104002000 1.2km2
东升街道位于福建福州仓山区。 东升街道面积1.2平方千米 人口1.57万人(2004年) 代码350104002 东临则徐大道,北靠上三路;西邻利民路…[详细]
对湖街道 350104003000 2.5km2
 对湖街道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西南部,总面积2.5平方公里,人口3.80万,1988年设置。1997年,面积1.2平方千米,人口3.4万,下辖施程、…[详细]
临江街道 350104004000 .909km2
 临江街道位于福州市仓山区中北部,西与仓前街道仓前路隔界,东南与下渡街道港墩、中藤地区接壤,北与台江区隔江相望。东西相距约4华里,面积0.909平方公…[详细]
三叉街街道 350104005000 .597km2
 三叉街街道东面连江南路旁切全境、西面以则徐大道为界、北起三高路、南至则徐公园。面积0.597平方千米,人口1.72万人(2004年)。辖7个社区。福…[详细]
上渡街道 350104006000 2.415km2
 上渡街道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西部,东至龙潭角与仓前街道龙峰居委会接壤,南到上三路和对湖街道文山居委会毗邻,西连鹭岭路、洪洋路与郊区仓山乡联建村、燎…[详细]
下渡街道 350104007000 1.307km2
 下渡街道地处仓山区东南部,东至港墩与郊区盖山乡江边村交界,南沿下藤路与三叉街街道埔头居委会接壤,西北两面与临江街道毗邻,总面积1.307平方公里,居…[详细]
金山街道 350104008000 13.09km2
2003年,根据省政府《关于福州市调整仓山区部分行政区划设立金山街道办事处的批复》(5月 日 闽政文[2003]134号)和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调…[详细]
仓山镇 350104100000 5.3km2
福州市仓山区辖镇。市农副产品基地之一。1958年成立仓山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改镇。位于南台岛中部北端,距市区中心6.4公里。面积5.3平方…[详细]
城门镇 350104101000 54.5km2
福州市仓山区辖镇。1956年置城门区,1958年改公社,1970年改城门乡,1992年改镇。位于市郊东南部,面积54.5平方公里,人口6.8万。324…[详细]
盖山镇 350104102000 36km2
福州市仓山区辖镇。1970年成立朝阳公社,1978年更名盖山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改镇。位于南台岛东南部,面积36平方公里,人口6.3万。福…[详细]
建新镇 350104103000 39.6km2
福州市仓山区辖镇。1984年建建新乡,1992年改镇。位于区境西北部,距市中心7.2公里。面积39.6平方公里,人口3.5万。市级公路聚龙路穿越全境,…[详细]
螺洲镇 350104104000 6.4km2
福州市仓山区辖镇。1958年成立螺洲镇,1970年划入城门公社,1984年复置螺洲镇。位于市境东南,距市区中心17公里。面积6.4平方公里,人口0.9…[详细]

地名由来:因仓前山(藤山)得名;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区因地处仓前山得名,明洪武年间在藤山北麓建盐仓,俗称盐仓前,遂通称仓前山,简称仓山。

2023年1月,仓山区被认定为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

2022年,仓山区GDP总量为1045.07亿元,位列2022年福州各县市区GDP排行榜第5位。

2022年8月,仓山区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

2022年8月,仓山区入选2022年度县市夜经济繁荣百佳样本第69位。

2021年10月,2021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名单发布,仓山区名列第57。

2021年10月,2021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名单发布,仓山区名列第50。

2021年8月,仓山区上榜2021中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地级市市辖区),位列第76位。

2021年9月,仓山区上榜2021中国公平教育百佳县市,位列第54。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仓山区人口数量为114.3万人,位列福州市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2位。

+查看更多仓山区荣誉与相关排名>>

仓山区地处福州城区南部,辖整个南台岛,东西长27.3千米,南北宽10.3千米,区域面积146.24平方千米,加上洲地面积逾150平方千米。仓山区四面临江,北隔闽江分别与鼓楼、台江、晋安、马尾、隔江相望东面与马尾港隔海相距7.61海里,南临乌龙江与闽侯长乐相连。

境内闽江环绕,形成南台岛。闽江在南台岛首尾分而又合,斜贯中部。地貌由平原、丘陵和滩地组成,并以丘陵,平原为主,属丘陵性平原。山丘坡地占全岛面积的1/5。地势北陡,中高、南缓。地表起伏大,丘陵分布在中、西北、东南部,丘陵自北向南依次有翁主山、鬼洞山、妙峰山、高盖山、城门山、清凉山。境内制高点高盖山(海拔202米)位于南台岛中部。由于闽江流速、流向的改变,导致泥沙落淤、堆积,沿江地带沙洲发育,河滩广阔,形成形状各异、面积大小不等的沙洲滩地。

境内地质主要由中生代熔岩,燕山期入侵岩及第四纪沉积物构成,受到以断裂为主,褶皱为次的构造变动影响,表现在构造特征上岩层成宽缓的隆起和坳陷,褶皱构造由于受以后的岩浆侵入和喷发作用所破坏,表现不明显。而断裂构造极为发育,主要是由于位于福州山字型构造的前弧和北北西向张扭性断裂、北东东向压扭性断裂的交汇处,受上述断裂构造的控制,断裂发育、动力变质作用强烈。福州山字型构造在境内南部通过,沿乌龙江作弧形分布,控制闽江南港河流形态,并在境内南部造成岩层动力变质带。

境内历史上为福州对外交通口岸,辖内闽江自西向东流经马尾入海。境内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北缘,夏长冬短,暖热湿润,降水丰沛,且有一定的干湿季,土壤母质的风化作用强烈,土壤的富铅化过程比较彻底。地带性土壤主要为红壤,南、北港的滩地、洲地发育的主要是潮土。平原地带因长期经人类开发和耕作,发育的主要为水稻土和沙土。

境内闽江河段受潮水顶托,坡降平缓,属感潮河段。流域内降水在年内分配不均匀,年际间变化也很大。流域年平均径流深957毫米,年均径流量584亿立方米,枯水和丰水年份径流量变幅290~910亿立方米。下游输沙量有增加趋势,洪水期输沙量所占比重相当大。境内河流具有双向流动特征。在涨潮时,闽江径流受潮水顶托,可上溯到河浦、港汊及大小河渠;落潮时,河浦、港汊及河渠的水流又可下泄注入闽江的南、北港。区内主要河道有螺洲河、白湖亭河、义序河。螺洲河由闽江南港的螺洲入口向东流经浦口乾元、葫芦阵与濂浦河相通,全长7千米,自古就有葫芦阵两头潮之说。

历史沿革:

唐代,仓山地区隶属于闽县及侯官县,宋代到明代中期分属于闽县和怀安县。

明万历八年(1580年)怀安县并入侯官县,仓山地区分属闽县和侯官县。

境内以龙峰山和望北台为界,以东属闽县,以西属侯官县。

1913年闽县与侯官县合并成立闽候县,仓山地区属闽候县。

1917年福州省会警察厅成立,仓山地区行政上属闽候县和省会警察厅第五署双重管辖。

1945年10月福州市国民政府成立,同时成立仓山区公所。

1950年1月,林森县(闽侯县)一区的白湖、双湖2个乡划入仓山区,划入面积10多平方千米(同年9月又划出)。

5月设水上区,辖闽江洪山桥到魁岐水域,面积7平方千米。

1955年3月,市郊盖山的美墩、中墩、程厝边、长安、塔仔里、洋洽、新成里、白鹭岭划入仓山区,面积3平方千米。

同年5月,水上区与仓山区合并。

1960年3月,市郊盖山公社划入仓山区,面积30多平方千米,次年6月又划出仓山区。

1968年9月,仓山区因“文化大革命”更名为朝阳区,同时成立革命委员会。

1970年2月郊区朝阳(盖山)公社、建新公社、市红星农场、闽候县城门公社划入朝阳区(仓山区),总面积增至112平方千米,包括整个南台岛,1975年5月又划出朝阳区(仓山区)。

1978年4月,朝阳区复名仓山区。

全区有4个街道办事外及水上工作办事处,下辖40个居委会。

1986年11月成立三叉街街道,1988年5月撤水上工作办事处,成立对湖街道,1996年1月,晋安区的仓山、盖山、城门、建新、螺洲5个镇划归仓山区,辖地扩至整个南台岛,面积扩至142平方千米。

2002年6月成立东升街道,2002年7月从建新镇划出卢滨、后曹、潘边、石边、新颐、上雁、葛屿、闽江、刘宅9个村,从仓山镇划出燎原村,从上渡街道划出横江居委会成立金山街道。

2014年,仓山区辖对湖、上渡、仓前、三叉街、下渡、临江、东升、金山共8个街道,建新、盖山、螺洲、城门、仓山共5个镇。


以下地名与仓山区面积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