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福建省 > 龙岩市 > 长汀县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

[移动版] [长汀县荣誉与排名]
地名:长汀县隶属:龙岩市
区划代码:350821代码前6位:350821
行政级别:县车牌代码:闽F
长途区号:0597 邮政编码:366300
辖区面积:3104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39.75万人
人口密度:128人/km2
行政驻地:汀州镇
区划代码 面积简介
汀州镇 350821100
长汀县汀州镇位于福建省西部,汀江上游,武夷山脉南端,是县人民政府驻地。辖区划10.6平方公理,设九个居委会,6.26万人.自唐以来就是州、君、路、府的…[详细]
大同镇 350821101 211km2
大同镇位于长汀县城郊,东邻新桥镇、童坊镇,南接策武乡,西与古城镇、江西瑞金市、石城县交界,北和铁长乡、庵杰两乡毗邻,土地总面积211平方公里。 全镇辖…[详细]
古城镇 350821102 236km2
长汀县辖镇。五代时在此筑城,名“古城寨”。1949年设第十三区,1956年改古城区,1960年改古城公社,1984年改乡,1993年建镇。位于县境西部…[详细]
新桥镇 350821103 129.3km2
长汀县辖镇。1949年设第三区,1956年改新桥区,1958年建新桥公社,1984年改乡,1993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14公里。面积129.…[详细]
馆前镇 350821104 166.1km2
长汀县辖镇。1949年设馆前乡,1956年建镇,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建镇。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28公里。面积166.1平方公里,人口1.6…[详细]
童坊镇 350821105 245km2
童坊镇位于县境东部,东邻连城县,南接南山镇,西连新桥镇,北邻馆前镇,境内有两条公路通过,一是汀连公路(长汀至连城),东西横穿八个行政村,东接连城205…[详细]
河田镇 350821106 296km2
河田镇位于素有""红色小上海,客家首府""之称的长汀县中部,东经116°16′-116°30′,北纬25°35′-25°46′,东邻南山,南与涂坊、濯…[详细]
南山镇 350821107 226.4km2
南山镇位于长汀县东南部。东邻连城县,南连上杭县,西连涂坊镇、河田镇,北接童坊镇。全镇土地总面积226.4平方公里,辖21个村民委员会,244个村民小组…[详细]
濯田镇 350821108
濯田镇位于长汀西南部,东接319国道直通龙岩、厦门、永安,南连武平直达广东梅州,西邻四都,交通极其便利。全镇辖40个行政村,总人口5.3万余人,拥有耕…[详细]
四都镇 350821109
四都地处长汀县西南,东邻濯田,南依红山,西与江西省接壤,北与古城,策武毗邻。距县城38公里,墟期逢五、十方圆329.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020亩,…[详细]
涂坊镇 350821110
涂坊又名丹溪,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涂坊成为长汀红色政权的中心,一度又改名红坊。地处长汀南部,东接连城,南邻上杭,是省苏模范乡,客家发祥地之一。全…[详细]
策武镇 350821111 168.1km2
长汀县辖镇。1949年设第十二区,1956年改策田乡,1960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14公里。面积168.1平方公里,人口2…[详细]
三洲镇 350821112 64.55km2
三洲镇位于长汀县东南部,距县城34公里,东北与河田镇毗邻,东南与涂坊乡相接壤,西北与河田镇交界,西南与濯田镇相邻。汀江河由北至南贯穿小潭、兰坊、三洲、…[详细]
铁长乡 350821201 77km2
长汀县辖乡。1949年设铁贡乡,1961年改铁长公社,1984年改铁长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15公里。面积77平方公里,人口0.6万。辖铁长、张地、…[详细]
庵杰乡 350821202 62.7km2
长汀县辖乡。1949年设庵杰乡,1961年改庵杰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35公里。面积62.7平方公里,人口0.9万。辖庵杰、涵前…[详细]
宣成乡 350821204 159km2
长汀县辖乡。1949年设第九区,1958年改赤男公社,1960年更名宣成公社,1984年改宣成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66公里。面积159.平方公里,…[详细]
红山乡 350821205
红山乡位于两省四县(长汀县、武平县和江西省的会昌县、瑞金市)交界处,山高林密、地广人稀,全乡210平方公里,仅有人口8300人,11个行政村星星点点分…[详细]
羊牯乡 350821206 81km2
长汀县辖乡。1949年设羊牯乡,1958年属赤男公社,1984年改羊牯村,1994年复置羊牯乡。位于县境南缘,距县城82公里。面积81平方公里,人口1…[详细]

地名由来: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始设长汀县,因长汀溪(汀江)以为名;另说县名得自长汀村,因县治迁此得名故名,村以长汀溪为名;据《读史方舆纪要》:天下之水皆东,惟汀水独向南,南,丁位也。

2023年2月,国家乡村振兴局发布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名单,长汀县岩绘艺术(工艺美术类)入选。

2023年1月,长汀县被认定为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

2022年12月,2022中国最美县域榜单发布,长汀县上榜。

2022年12月,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发布2022年度福建省经济发展“十佳”县(市),长汀县位列第7。

2022年8月,长汀县被列入第三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单。

2021年12月,水利部认定长汀县为2021年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

2021年11月,长汀县被确定为2021年度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

2021年9月,2021中国最美县域榜单发布,长汀县榜上有名。

2021年7月,水利部公布长汀县为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查看更多长汀县荣誉与相关排名>>

长汀古称“汀州”,地处福建西部,武夷山脉南麓,是闽粤赣三省边陲要冲。全县辖18个乡(镇)300个村(居),总人口55万,土地面积3104.16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区县,属福建省第五大县。

长汀星火燎原、红旗不倒,是光耀神州的著名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红军故乡和红军长征主要出发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不仅是中央苏区的文化、经济中心和红军重要的兵源地、给养地之一,同时也是福建省委、省苏维埃政府和省军区所在地,是福建省革命运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叶剑英、陈云、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进行过伟大的革命实践,党的早期领导人瞿秋白在这里英勇就义,素有“红色小上海”之美誉,被誉为“红军故乡、红色土地和红旗不倒的地方”。1931年,周恩来同志赞叹道“汀州的繁盛,简直为全国苏区之冠”。1937年,朱德同志评价“长汀,果然是中国革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

长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久负盛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汉代置县,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设置汀州,是唐代福建著名的五大州之一。从唐代至清代的一千多年间一直是历朝历代州、郡、路、府的治所,是闽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唐宋元明清皆谓金瓯重镇,州郡路府县均称华夏名城”之盛赞。1994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长汀文化厚重、璀璨多姿,是享誉中外的世界客家首府。客家先民衣冠南渡,在客家母亲河的滋润下,与原住民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凝结成独具魅力的客家文化,并从长汀走向-,创造了辉煌业绩,长汀成为客家人的发祥地和集散地。因古代汀州作为第一个府治行政机关而存在,所辖八县均是福建省纯客家县,故汀州城被海内外客家人称为“八闽客家首府”“世界客家首府”,汀江也被誉为“客家母亲河”,每年都有许多海内外客家知名人士慕名而来寻根谒祖。

长汀山水秀美、景色怡人,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是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家园。长汀曾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份之一,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在闽工作期间曾先后5次深入长汀调研指导,在不同工作岗位对长汀工作作出9次重要指示批示。在习近平同志的感召下,长汀老区人民持续发扬“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精神,总结形成了“党政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多策并举、以人为本、持之以恒”的水土流失治理“长汀经验”,被誉为“福建生态省建设的一面旗帜”和“我国南方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的一个典范”。经过30多年的艰苦奋斗,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第一阶段的关键性胜利,昔日的“火焰山”变成了“花果山”“金山银山”。1985年以来,累计减少水土流失面积114.68万亩,水土流失率从31.5%下降到6.78%,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9.8%。2017年9月,一举获评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历史沿革:

唐开元二十四年(736)置长汀县,历为汀州、临汀郡、汀州路、汀州府治所,民国初属汀漳道。

1929年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入闽,建立了中央苏区第一个县级政权—长汀县革命委员会。

1930年5月至1934年10月长汀曾先后分设苏维埃汀连、新汀、汀东、兆征县和汀州市。

1934年10月,红军北上,长汀复由国民政府辖,仍合称长汀县,属福建省第八行政督察区。

翌年,改属福建省第七行政督察区。

1949年10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长汀县。

18日,成立长汀县人民政府,属福建省第八行政督察区。

1950年4月,第八专区改称龙岩专区,属龙岩专区。

1970年,龙岩专区改称龙岩地区,属龙岩地区。

1996年,龙岩撤地设市,属龙岩市。


以下地名与长汀县面积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