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福建省 > 泉州市 > 晋江市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

[移动版] [晋江市荣誉与排名]
地名:晋江市隶属:泉州市
区划代码:350582代码前6位:350582
行政级别:县级市车牌代码:闽C
长途区号:0595 邮政编码:362200
辖区面积:642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206.16万人
人口密度:3211人/km2
行政驻地:罗山街道
区划代码 面积简介
青阳街道 350582001 29.29km2
青阳街道位于晋江市北部,东与陈埭镇接壤,北与池店镇相邻,西邻磁灶镇,南邻罗山街道。青阳因坐落于镇北的青梅山之阳而得名。地形自西向东稍微倾斜,地势较为平…[详细]
梅岭街道 350582002 11km2
梅岭街道位于晋江市北部,东与陈埭镇接壤,北与池店镇相邻,西界西园街道,南接青阳街道。街道因处于青梅山与岭山交界处而得名。 地形自西向东稍微倾斜,…[详细]
西园街道 350582003 20km2
 西园街道,以名闻华夏的明末清“十八士”陈文晖(1570-1653)故里为荣,(泉郡耆士陈先生,晋江廿九都青阳屿头陈厝人。用举子,字光夏,一字浩文,号…[详细]
罗山街道 350582004 25km2
罗山街道位于晋江市中部,东邻新塘街道,西通磁灶镇,南连灵源街道、永和镇,北接青阳街道、西滨镇。省道306线、青安线、市快速通道(社马路)和世纪大道纵横…[详细]
新塘街道 350582005 22km2
新塘街道,设立于2003年11月,驻地上郭,位于晋江市中部,因辖区内有古代著名水利灌溉设施“七首塘”,故以新塘命名。“塘”为古代地理特征,“新”意为新…[详细]
灵源街道 350582006 20km2
 灵源街道位于福建省晋江市中部。于2003年11月由原罗山镇和安海镇交界比的村委会析出组建而成,辖10 个社区。办事处驻林口。2003年设立灵源街道…[详细]
安海镇 350582101 66.7km2
晋江市辖镇。古称海湾,宋以后称安海。1958年成立五星公社,1985年改安海镇。位于市境西南部,面积67.7平方公里,人口11.8万。福厦高速公路、石…[详细]
磁灶镇 350582102 56km2
磁灶镇地处晋江市西北部,面积56平方公里,人口8.7万,蕴含着丰富的瓷土资源。 磁灶陶瓷业,源于西晋武帝泰始元年,到宋代时已远播世界,距今已…[详细]
陈埭镇 350582103 35.6km2
陈埭镇位于晋江市东北部,境域大多属晋东平原。面积35.6平方公里,人口7.3万。陈埭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沟渠纵横交错,水域星罗棋布…[详细]
东石镇 350582104 65km2
晋江市辖镇。东晋升平元年(357)始称东石,唐宋先后称东安乡、舟建乡、仁和里,1958年置东石公社,1984年改镇。位于市境南部,面积65平方公里,人…[详细]
深沪镇 350582105 33km2
晋江市辖镇。唐称壁山里,宋称弦歌里,元称深沪。1958年属金井公社,1966年置深沪公社,1984年改镇。位于市境东南沿海突出部,面积33平方公里,人…[详细]
金井镇 350582106 56.7km2
金井镇位于晋江市东南沿海围头湾畔,距金门岛仅5.6海里,面积56.7平方公里,人口5.8万。 金井的农业综合开发有较大发展,海水养殖面积超万亩,…[详细]
池店镇 350582107 29km2
晋江市辖镇。1952年属涵坂乡,1958年属苏厝公社,1961年析置池店公社,1984年改乡,1991年改镇。位于晋江下游南岸,市境北部。面积29平方…[详细]
内坑镇 350582109 45km2
晋江市辖镇。1961年置内坑公社,1984年改乡,1991年改镇。位于市境西部。面积45平方公里,人6.1万。通公路。辖潘厝、山头、湖内、后山、宅内、…[详细]
龙湖镇 350582110 63.9km2
【自然地理】 龙湖镇以湖得名,位于晋江市东南沿海,毗邻石狮和深沪、金井、英林、永和四个镇,距深沪6公里、围头万吨级码头10公里,距泉州晋江机场20公…[详细]
永和镇 350582111 50km2
永和镇地处晋江市中南部,东邻著名侨乡石狮市8公里,南近深沪、金井对台贸易万吨级码头15公里,北临晋江机场16公里,西接福泉厦高速公路入口处15公里;全…[详细]
英林镇 350582112 29.8km2
英林镇位于晋江市南部沿海,面积29.8平方公里,人口4.4万。 英林的优越地理位置,拥有独特的侨乡优势,目前已发展成为璀灿的“闽南服装名镇”。 …[详细]
紫帽镇 350582113 21.8km2
【自然地理】 紫帽镇地处晋江市西北部,位于泉州市区西南6公里处,紧邻清濛科技开发区。距泉州火车站10公里,泉州晋江机场15公里,泉州后渚港…[详细]
西滨镇 350582114 2.1km2
【自然地理】 西滨镇位于晋江东南部沿海平原,东靠军垦农场,南邻新塘街道、石狮,西面、北面接陈埭镇。西滨全镇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利发达,农…[详细]

地名由来:唐开元八年(720)由南安县析置晋江县,1992年设市,因县南有晋江(南安江)得名;据《舆地纪胜》:因晋南渡衣冠士族避地者多沿江以居,故名晋江。

安平桥(五里桥)
安平桥(五里桥)
安平桥(五里桥)
安平桥(五里桥)
安平桥(五里桥)
安平桥(五里桥)

2023年4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2023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市、区)名单,晋江市在列。

2023年3月,晋江市上榜2023年中国财政实力百强县第10名。

2023年3月,江苏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市、区)培育名单公布,晋江市入选。

2023年3月,晋江市上榜2023年中国百强县第3名。

2023年1月,晋江市被认定为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

2022年,晋江市GDP总量为3207.43亿元,位列2022年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城市第4位。

2022年,晋江市GDP总量为3207.43亿,位列2022年泉州各县市区GDP排行榜第1位。

2022年12月,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发布2022年度福建省经济实力“十强”县(市),晋江市位列第1。

2022年10月,中国106个大城市名单出炉,晋江市排名第105位,为Ⅱ型大城市。

+查看更多晋江市荣誉与相关排名>>

晋江地处福建东南沿海,因西晋永嘉年间,中原百姓避战乱南迁,据江居住而得名。陆域面积64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957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21公里。1992年撤县设市,辖13个镇、6个街道,398个行政村(社区),户籍人口123.25万,外来人口115.64万,2021年GDP完成2986.41亿元、增长10.5%;财政总收入256.93亿元、增长12.85%,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位居全国第4,城市投资潜力、营商环境位居全国县域第2。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曾六年7到晋江,总结提出“六个始终坚持”和“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晋江经验,2019年又强调“‘晋江经验’现在仍然有指导意义”。

【历史名城】晋江素有“声华文物、雄称海内”、“泉南佛国”、“海滨邹鲁”之美誉。①历史悠久。唐开元六年(718年)置县,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历来是泉州府首邑。②海丝起点。宋元时期,晋江“泉州刺桐古港”号称“东方第一大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③文艺出众。南音、掌中木偶和高甲戏等民间文艺蜚声海内外。④古迹众多。拥有3项世界级和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9处国家级和1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安平桥”,世界仅存的摩尼教遗址“草庵”,世界罕见的海底古森林遗址,以及千年古刹“龙山寺”等。⑤人才辈出。晋江自古人杰地灵,是全国十八个千人进士县之一,出过11位文武状元、16位宰相,曾公亮、欧阳詹、梁克家、俞大猷、施琅等均出自晋江。

【经济强市】改革开放以来,晋江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品牌经济、实体经济,走出了一条特色县域发展路子,经济总量长期占泉州1/4,连续28年保持福建县域首位。4个方面特别突出:①民营主导。97%以上企业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创造的产值、税收、就业岗位都在95%以上。②集群优势。规上工业产值突破6900亿元,拥有1个超两千亿(鞋服)、1个超千亿(纺织)、2个超五百亿(建材、食品)、3个超百亿(集成电路、智能装备、医疗健康)产业集群。③品牌众多。拥有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中国鞋都、世界茄克之都等15个区域品牌,持有中国驰名商标45枚,品牌企业专卖店、直营店超过25万家。有70多家企业到境外设立商务机构,恒安、安踏等知名品牌逐步走向国际化。④资本活跃。拥有50家上市公司,数量居全国县域前列。

【著名侨乡】晋江“人稠山谷瘠”,自古有“造舟通异域”的创业冲动,促使晋江人逐渐走向海外,“十户人家九户侨”是晋江最大的特-一。晋江华侨、华人多达300万,是本土人口的3倍,加上百万外来人员,故有“海内外500万晋江人”之说。遍布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特别东南亚最多。涌现出一大批侨领,仅菲律宾就涌现出被菲律宾人尊称为“国父”的扶桑·黎刹、“最高度爱国者”王彬,以及“木材大王”李清泉、“烟草大王”陈永栽等风云人物。

【对台优势】晋江对台优势明显,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①区位独特。与台湾一水之隔,距金门仅5.3海里。2018年8月向金门供水工程实现通水,供水量累计突破千万吨。②血缘相连。祖籍晋江的台湾同胞100多万人。两岸通婚频繁,仅“两岸通婚第一村”的晋江围头村,就有147对新人与台湾通婚,“围头新娘”已成为两岸一家亲的代名词。③文化传承。安海的千年古刹龙山寺是全国重点寺院之一,又是台湾450多座龙山寺的祖庭;台湾的众多地名、镇村名称与晋江相同。④产业渊源。晋江不少产业都有台湾乡亲的渊源,比如晋江第一家制伞厂起源于台湾。⑤贸易传统。晋江金井与金门一直保持着民间经商贸易往来,特别是两岸小额贸易十分频繁。

【品质城市】晋江紧盯国际化创新型品质城市的目标定位,主动对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泉厦漳都市圈,积极融入泉州环湾城市建设,城市面貌脱胎换骨大变化。①国家试点。晋江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11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69.3%,交通路网密度比全国平均水平高7倍,空气优良率多年保持100%,新型城镇化建设得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受到李克强总理充分肯定。②国际对标。全方位推进城市国际化对标行动,相继落地清华附中、上海六院、树兰医疗等高端学校、高端医疗,国际化配套日益完善,优质学位数超40万个,每千人医疗机构开放床位3.13张,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41张,城市功能品质持续提升,获得第18届世界中学生运动会举办权。③全面发展。相继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科技先进市、中国爱心城市、七星级慈善城市、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市、国家创新型(县)市。

历史沿革:

秦朝到隋朝的800余年间,先后属闽中郡、闽越郡、闽越国、建安郡、闽州(驻所今福州)等所辖。

唐开元六年(公元718年),析南安县东南地置晋江县(治所位于今泉州市鲤城区)。

后汉乾祐二年(公元949年),泉州称清源郡,晋江属之。

宋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晋江县属泉州。

宋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至元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二十年间,先后四次在泉州置福建中书省衙,泉州改为泉州路,晋江属之。

元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改为泉中府,晋江属之。

元延祐元年(公元1314年)复立泉州分省,晋江属之。

明代全国分为十三个“布政司”,统领各地府、县。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改称泉州府,属福建布政使司,晋江属之。

清承明制,全国分为十五省,实行省、府(州、厅)、县三级制。

泉州府为闽八府之一,晋江属之。

1912年,废州府,复县设道。

泉州初归厦门道(辖同安、晋江、南安、金门、安溪、莆田、仙游、永春、德化、惠安十县,驻同安),后属泉州道。

1927年,废道,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泉州划为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晋江属之。

1933年“闽变”后成立兴泉省,设省政府于泉州,不久即废,后改为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但辖县不变,直至解放后。

泉州于1949年9月1日解放,并于9月9日设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区,晋江属之。

1951年1月,晋江县析城关区和第四区的浮桥、王宫一带(近郊,今丰泽区)设立县级泉州市(今鲤城区),经华东军政委员会民政部批准,晋江县人民政府于4月17日从晋江县城关区(鲤城镇)迁驻青阳镇(现青阳街道)。

1971年1月,划晋江县的罗溪、马甲、河市三公社和双阳农场入泉州市,1997年6月此些地改名洛江区。

1985年5月撤销晋江地区,原县级市泉州市升为地级市,晋江属之。

1987年12月,析晋江县东部石狮、永宁、蚶江三镇和祥芝乡为石狮市(县级市)。

1992年3月,晋江撤县设市。


以下地名与晋江市面积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