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区划代码 | 面积 | 简介 |
甘蔗街道 | 350121001 | 46.8km2 | 福建省闽侯县甘蔗街道 面积46.8平方千米,人口3.8万人。 地处福州西郊,是闽侯县城所在地,距省会福州市中心仅20千米。面积46…[详细] |
白沙镇 | 350121101 | 175km2 | 闽侯县辖镇。1958年设白沙公社,1984年改镇。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8公里。面积175平方公里,人口2.6万。福古公路、外福铁路过境。辖白沙、联坑、…[详细] |
尚干镇 | 350121103 | 5km2 | 闽侯县辖镇。1958年属祥谦公社1983年析置尚干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34.5公里。面积5平方公里,人口1.5万。324、316国道穿境而过。辖…[详细] |
祥谦镇 | 350121104 | 86km2 | 地处闽侯县东南部,是“二七”烈士林祥谦的故乡,背靠五虎山,面临乌龙江,与福州南台岛隔江相望,东与长乐市营前镇接壤,北衔乌龙江大桥与福州郊区城门镇相对,…[详细] |
青口镇 | 350121105 | 137km2 | 闽侯县辖镇。市蔬菜基地之一。1983年设青口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改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37.5公里。面积137平方公里,人口7.3万…[详细] |
南通镇 | 350121106 | 112km2 | 闽侯县辖镇。1958年置南通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改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27公里。面积112平方公里,人口4.3万。316、324国道…[详细] |
上街镇 | 350121107 | 155km2 | 闽侯县辖镇。1958年置上街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改镇。位于县境中南部,距县城9.5公里。面积155平方公里,人口6万。316国道贯穿全境,…[详细] |
荆溪镇 | 350121108 | 147km2 | 闽侯县辖镇。1958年置荆溪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改镇。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6公里。面积147平方公里,人口4.3万。福古公路、外福铁路过境…[详细] |
竹岐乡 | 350121200 | 219km2 | 闽侯县辖乡。1958年成立竹岐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中南部,闽江南岸。距县城3公里。面积219平方公里,人口2.8万。316国道沿江穿境而过。…[详细] |
廷坪乡 | 3501212004 | 217km2 | 闽侯县辖乡。1958年置廷坪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41.5公里。面积217平方公里,人口3.3万。福古公路穿境而过。辖廷坪、洪山、…[详细] |
鸿尾乡 | 350121201 | 157km2 | 闽侯县辖乡。1958年置鸿尾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西部,闽江南岸,距县城13公里。面积157平方公里,人口2.9万。316国道横过乡境,通水运…[详细] |
洋里乡 | 350121202 | 193km2 | 洋里乡,地处闽侯县西北部山区,距福州市区70公里,县城52公里,东接大湖乡,西界闽清县,西南濒临闽江,南与闽清县及白沙镇相邻,北与闽清县翁头山及廷坪乡…[详细] |
大湖乡 | 350121203 | 327km2 | 闽侯县辖乡。1958年置大湖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23.5公里。面积327平方公里,人口3.1万。福(州)古(田)公路横贯乡境。辖…[详细] |
小箬乡 | 350121206 | 41km2 | 小箬乡曾有“小香港”之称,地处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西北部半山区,闽江下游东岸,外福铁路穿境而过,东、北均与洋里乡接壤,西临闽江与闽清县城隔江相望,南亦与…[详细] |
江洋农场 | 350121400 | 江洋农场位于福州市西北部闽侯县境内,离福州市45公里,有公路可通。农场创建于1960年,1964年由社办转为省属国营农场,期间一度改为福建省“五七”干…[详细] |
地名由来:1913年3月由闽县、侯官县合并,取首字为名;据《中国地名辞源》:闽县因闽江得名;侯官县原作候官,以西汉曾在此设候官得名,清朝以后,通作侯。
2022年,闽侯县GDP总量为1009.2亿元,位列2022年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城市第49位。
2022年,闽侯县GDP总量为1009.21亿元,位列2022年福州各县市区GDP排行榜第6位。
2022年12月,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发布2022年度福建省经济实力“十强”县(市),闽侯县位列第4。
2022年11月,生态环境部命名闽侯县为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2022年8月,闽侯县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
2022年8月,闽侯县入选2022年度县市夜经济繁荣百佳样本第4位。
2022年8月,闽侯县入选2022年度县市科技创新百佳典范第100位。
2022年8月,闽侯县入选2022中国县域发展潜力百强县第13位。
2022年7月,闽侯县上榜2022赛迪百强县第53名。
闽侯素称“八闽首邑”,地处福建省福州市西南侧,呈月牙形拱卫省会福州市区,土地面积2126.2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1.5万(含高校师生),现辖1个街道8个镇6个乡共329个行政村(社区),是著名的“中国根艺之乡”“中国橄榄之乡”“中国金鱼之乡”“中国喜娘根艺之乡”。
(1)历史悠久,人文厚重。两千多年来,这里历为省、郡、路、州、府驻地,近现代以来就走出了民族英雄林则徐、近代中国启蒙思想家严复、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民主革命者林觉民、工人运动先驱林祥谦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这里人才辈出,闽侯籍“两院”院士就达16名。现大学城入驻有13所院校,高校师生23万人,为这里的发展注入了不竭的创新创业动力。
(2)山川秀丽,生态优美。这里融“山河湖泉林”于一体,境内44座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延绵起伏、气势磅礴,闽江、乌龙江、大樟溪三大流域穿境而过,金水湖等湖滩点缀其间,光明温泉、双龙温泉、汤院温泉等温泉闻名遐迩,森林覆盖率达60.52%,更有“福建文明从这里开始”的昙石山文化遗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十八重溪、五虎山国家森林公园、“南方丛林第一”雪峰崇圣禅寺、与鼓山齐名的旗山,以及闽都民俗园、江滨湿地公园、千家山公园等众多名山、名寺、名园。
(3)统筹发展,宜居宜业。今年来,主动融入福州都市圈建设,进一步发挥“东南汽车城、福州大学城、区位近主城”三大优势,加快建设“科教名城、产业强城、宜居新城”,全力打造新时代现代化滨江新城。同时,闽侯客运中心、闽侯八中、洪塘大桥等第一批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用,社会公共服务供给日益均衡优质。
(4)交通便捷,互联互通。境内高铁、国道、省道纵横交错,9座跨江大桥(不含跨江高铁高速桥)将于福州主城连为一体,城乡路网四通八达,现有高速出入口14个,数量全省县级第一,福州地铁5号线也已开通运营、滨海快线,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构建形成了适度超前、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网络。是全省第一个通地铁的县。
(5)幸福和谐,荣誉满满。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生态县”,以及省级“双拥模范县”“卫生应急示范县”“文明县城”“森林县城”等荣誉称号。
历史沿革:
闽侯县前身是西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起的闽越国之东冶,东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始建侯官县,为闽地五县之一。
公元282年,侯官析置原丰、温麻县。
南朝梁天监间,侯官与原丰合并为东侯官。
公元592年,东侯官改名闽县。
公元623年,闽县析置侯官、长溪、新宁(长乐)、温麻(连江)县。
公元631年,侯官并入闽县。
公元702年,复置侯官县。
公元766年,划侯官西部地置永泰县,后划北部地置梅溪场(后为闽清县)。
公元981年,闽县析置怀安县,侯官、闽县、怀安三县齐属福州。
1580年,怀安并入侯官县。
明清两代闽县和侯官县同属福州府,县城设于福州。
1912年,原闽县和侯官县裁撤,合并为“闽侯府”。
1913年,闽、侯官两县合并为闽侯县。
1913年闽县、侯官县并为闽侯县,属东路道(闽海道)。
1942年,析县治部分区域设福州市政筹备处,从此县市分治。
1944年,因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是本县尚干凤港人,故闽侯县改名为林森县。
1950年复名闽侯,属闽侯专区。
1953年县府移址螺洲。
1956年直属省辖,1958年划归福州市。
1959年复属闽侯专区。
1970年专区改地区,1971年闽侯地区改为莆田地区,县随划莆田地区。
1970年县府迁甘蔗,1973年后归属福州市。
区划: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