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甘肃省 > 酒泉市 > 肃州区 > 泉湖镇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泉湖镇

[移动版]
地名:泉湖镇隶属肃州区
区划代码:620902108代码前6位:620902
行政区域:甘肃省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行政级别:镇车牌代码:甘F
长途区号:0937 邮政编码:735000
辖区面积:约57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1.86万人
人口密度:约326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9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四坝村~200村庄
四坝沟旧含北大沟坝、罗泉坝、南水沟坝、三水沟坝四个坝。1949年10月建政时属城东区四坝乡第一、第二行政村;1955年10月撤区并乡时称″四坝乡四坝农…[详细]
沙滩村~201村庄
以驻地南邻临水河″张家南湾沙滩″而得名。旧时成为″下花寨″。1949年10月建政时属城东区沙滩乡;1955年10月撤区并乡时随乡并入花寨乡,为花寨乡高…[详细]
花寨村~203村庄
因驻″花寨儿堡″而得名。花寨,又称″上花寨″,桃花盛开的寨子。1949年10月建政时属城东区花寨乡第二、第三行政村;1955年10月撤区并乡时,旧称″…[详细]
头墩村~204镇中心区
因处柳树坝(俗名水磨沟)第一墩而得名。1949年10月建政时属城东区头墩乡第二、第三行政村;1955年10月撤区并乡时随乡并入四坝乡,称四坝乡头墩高级…[详细]
永久村~205城乡结合区
原名“黄草坝”,因旧渠道“黄草坝”而得名;合作化初期,因建“永久农业初级社”而改为永久村。1983年设下村民委员会。“永久”暨村民希望日子长长久久,故…[详细]
营门村~206城乡结合区
旧名“大营门”,简称“营门”,因左宗棠扎营于此而得名。旧名为“黄草沟大营门”。1949年10月建政时属西南区黄草乡第三行政村;1954年1月随乡划归城…[详细]
春光村~207城乡结合区
明清时为沙子坝十二条水道末端的″东二分沟″,俗名″仰沟″,1955年11月建春光农业合作社而改名。1949年前称″东二分沟″;1949年10月建政时为…[详细]
泉湖村~208城乡结合区
因地处“泉湖公园”而得名。按:“泉湖公园”在清雍正年间通过整修、疏浚已向民间开放。1983年成立村民委员会。1949年10月建政时属城东区八乡;195…[详细]
水磨沟村~209城乡结合区
因“水磨沟“横贯其境东西而得名。有水磨作坊的水沟。按:水磨沟原名“柳树坝”,明代中叶为解决城区居民米面加工问题而在城北的柳树坝旁设置了多座水磨作坊,并…[详细]

地名由来:

泉湖镇因境内有泉湖公园而得名。

荣誉排行:

2023年8月,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发布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名单,泉湖镇(设施蔬菜)榜上有名。

2012年12月,环境保护部授予泉湖镇2010—2011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基本介绍:

泉湖乡地处肃州区东城郊,东西长17.4公里,南北宽3.2公里。全乡土地面积57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36260亩。全乡辖11个行政村和肃州区标准化养殖示范中心,57个村民小组,5141户,18600人。泉湖乡基础设施条件优越,交通便利,新旧国道312线穿境而过,酒航路、酒火路等县乡道路四通八达,光缆通讯网络、农电网络遍布辖区各处;水利资源丰富,土壤肥沃,光热充足,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是酒泉商品粮生产的重要基地,近年来,乡党委、政府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充分发挥沿路沿城郊的区位优势,把日光温室、奶牛和二三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和突破口,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招商引资建设力度,积极创建产

+查看详细泉湖镇概况>>

历史沿革:

1949年以前,属酒泉县城东乡。

1950年建政后,属城东区和西南区。

1955年撤区后,建四坝、黄草花寨3乡。

1958年9月,3乡合建泉湖公社。

1966年,更名东风公社。

1971年,复原名。

1983年,改为泉湖乡。

2016年2月,根据甘肃省民政厅《关于酒泉市肃州区泉湖乡等8个乡撤乡改镇的批复》(甘民复[2015]50号)文件精神,经肃州区委研究决定,撤销泉湖乡,正式设立泉湖镇。


还有1个地名与泉湖镇同名:

以下地名与泉湖镇面积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