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大岭山镇 > 大沙村

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镇大沙村

[移动版]
大岭山森林公园
地名:大沙村隶属大岭山镇
区划代码:441900118206代码前6位:441900
行政区域:广东省 地理分区:华南地区
行政级别:村车牌代码:粤S
长途区号:0769 邮政编码:523000
城乡分类:城乡结合区分类代码:112

荣誉排行:

2022年10月,2022年淘宝村名单发布,大沙村上榜。

2021年10月,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2021年淘宝村名单,大沙村榜上有名。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宝村,大沙村榜上有名。

2019年9月,大沙村上榜2018年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单位名单。

基本介绍:

一、地理位置

大沙村位于大岭山镇西北部,面积3.6平方公里,由大沙村、黄屋村、下虎山村三条自然村组成,与金桔村、鸡翅岭村及太公岭村相接,紧靠同沙水库,毗邻镇中心区、吉龙木材市场、吉龙农贸市场、信立国际农批。

二、人口组成

我村设有5个村民小组,有户籍人口1813人,流动人口约4000人。

三、经济情况

目前我村辖区内现有企业40家,主要以家具企业为主,另有印刷、五金、胶制品等企业。2010年我村集体的总收入为1258.2万元,与2009年基本持平;总费用支出712.8万元,同比下降14.6%;收益为545.4万元,同比增长16.7%;村集体总资产8400.8万元,同比增长2.3%;总负债2696.8万元,同比下降6.4%;

四、人文环境及自然环境

大沙村始建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大沙殷氏宗祠,又名报本堂,位于大岭山镇大沙村旧围,占地面积372平方米。该祠建筑时间不详。以其前进的建筑石料及其花纹图案,属于明代建筑。该祠有过革命活动的历史。1925年彭湃来过这里发展农-动;1926年蔡如平、李鹤年和本村殷偶生在此成立农民协会、农民自卫队和农民夜校。抗日战争时期,张英在此以教师为掩护,组织大沙自卫队进行抗日活动。2004年1月8日被列为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

大沙古树林位于我村围背底,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最大120米,呈半月形,总面积约40亩。林木繁茂高大,成为挡住北风的天然屏障,村民称为“风水林”。根据2002年东莞市林业局会同广东省林业有关林业专家、学者的考察,林内有榕树、荷木、樟木、鸭乸脚、青果榕、白东、桂苜等30多个树种,100年以上树龄的古树有575条。2006年4月东莞市绿化委员会树碑列为古林保护区和古林科研基地。

近年来,大沙村各项工作质量都不断提高,包括党建、服务水平、计划生育、卫生、民政、就业和综治维稳等,辖区内有两个小公园、文化广场,村内治安良好,广大村民相处和谐,绿树成荫,交通便利,环境卫生优美,是个适宜创业和居住的地方。

大沙村与梅林村、元岭村、金桔村、大塘村、大片美村、农场社区、大岭村、矮岭冚村、大环村、大塘朗村、杨屋村、鸡翅岭村、新塘村、下高田村相邻。

殷氏宗祠——大沙乡农民协会遗址

殷氏宗祠——大沙乡农民协会遗址位于大岭山镇大沙村旧围,GPS坐标:北纬22°5550.9,东经113°5007.1,海拔高程22米。整座宗祠坐东北向西南,建筑三开间三进合院式布局,进深29.

大沙西门楼——东江第一支队第三团团部遗址

大沙西门楼——东江第一支队第三团团部遗址位于大岭山镇大沙村新围西侧,GPS坐标:北纬22°5555.4,东经113°5000.8,海拔高程21米。该遗址始建于清代,坐东北向西南,平面呈长方形

葵衣队战斗遗址

葵衣队战斗遗址位于大岭山镇大沙村,GPS坐标:北纬22°5558,东经113°502,海拔高程30米。1940年6月18日上午,一队日军约四五十人,冒雨从莞城经连平圩方向直窜大沙圩。中共大岭

历史沿革:

宋朝进士殷豢卓从河南汝南到惠州府任通判,宋灭后隐居罗浮宝积寺。

元末明初,殷豢卓八世孙从罗浮山迁本邑茶山,后分支此地,初称底下埔。

后改为景积岭,后又改为景山村。

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称大沙村;1953年改为大沙乡;1957年改为大沙大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属寮步公社;同年,同沙水库兴建,大沙圩迁往大岭山;1961年大岭山公社成立,改为大沙大队;1983年改为大沙乡;1987年改为大沙管理区;1999年改为大沙村委会,沿用至今。

周边相关:

大沙村附近有 殷氏宗祠——大沙乡农民协会遗址、 大沙西门楼——东江第一支队第三团团部遗址、 葵衣队战斗遗址、海战博物馆、东莞可园、华阳湖湿地公园等旅游景点,有莞香、麻涌香蕉、东莞荔枝、莞草、东莞千角灯、石龙麦芽糖等特产,有东莞木鱼歌、东莞咸水歌、庙会(茶园游会)、东莞龙舟制作技艺、东莞赛龙舟、东莞麒麟舞等民俗文化。


大岭山镇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