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贵州省 > 黔东南州 > 锦屏县 > 启蒙镇 > 八里村

贵州省黔东南州锦屏县启蒙镇八里村

[移动版]
地名:八里村隶属:启蒙镇
区划代码:522628103999代码前6位:522628
行政级别:村车牌代码:贵H
长途区号:0855 邮政编码:556700

八里位于启蒙镇西南部,乌下江北岸,距镇政府驻地16公里。东抵地茶村,南与黎平县平信接壤,西抵黎平县大稼乡归斗,北接高表村。侗语称“Baxlix”(把理)。清代属龙里长官司辖,民国前期属黎平县第二区(鳌市)辖,民国中期属黎平县进宏兴联保。民国后期至1958年属黎平县八龙乡辖,1958年4月从黎平县划出归锦屏县启蒙区兴隆公社地茶大队,1984年5月从地茶析出,成立八里村,属地茶乡。1992撤地茶乡后,属启蒙镇。

八里村辖上八里、下八龙两个自然寨,村委会驻上八里。有7个村民小组,78户,333人,劳动力223人。村民有杨、吴2姓,杨姓由地茶迁入,吴姓由留洞村岑果迁入。杨姓占绝大多数,吴姓仅有3户。

全村土地总面积6195亩。其中农田226亩,旱地92.4亩,有林地面积3823。5亩,森林覆盖率54.12%。三板溪电站水库淹没山林606.96亩,田268.53亩,旱地24.52亩。八里地处乌下江畔,村民自古以来以林业为经济主要依靠。清代中后期,乌下江上游木材源源通过八里下流,村人大多从事木材买卖和水上放运,多有因之而发家。清后期至民国前期,村里建有9幢窨子屋,时周边人是有“乌下江之木,撑起八里窨子屋”之说。1970年代后,村集体先后创办八里、归雅、八龙等林场。2000年,国家实行“天保”政策后,林业的地位下降,村民是转向外出打工和发展家庭种养殖业。1997年冬,下八龙村民在”在关精神的感召下,发扬“大关精神”,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兴修引水渠道,辟山造田。将各农户的自留地、自留山集中起来,统一规划,统一开垦农田。农户出地出人,出钱出力,对新开农田按劳动股占80%,土地股占20%进行分配。经过4年多的艰苦奋斗,新开农田40亩,全寨农田有原来的65亩增到105亩;完成防渗引水渠道2条,长8.6公里,灌溉能力达210亩;修建进寨公路1.5公里。4年来,全寨共集资10余万元,户均集资2000元,投工投劳30000余个。2000年被列为全县扶贫开发村和县人民政府县长吴荣阳的联系点,2006年列入全镇12个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建设村之一。

根据三板溪水电站建设设计,上八里自然寨在电站库区淹没范围内,需移民搬迁。按照移民自愿原则,自行分散外迁有66户,309人。其中迁至贵阳乌当区1户1人,三穗县城1户1人,新化乡新化所17户69人,敦寨镇敦寨村34户172人,钟灵乡钟灵村1户3人,平略镇岩寨村1户5人,三江镇3户12人,迁至黎平县敖市镇3户15人,迁往黎平县德凤镇薛家坪4户26人。另有29户127人后靠安置在岗里冲(展架——黎平)公路两侧。2005年移民搬迁工作结束。搬迁后的村寨房屋建设,绝大多数农户修建砖木结构和砖混结构楼房。现有砖混结构房屋2幢,砖木结构房屋22幢。砖木结构房屋一层或一层至二层楼砌砖,二至三层楼用杉木料装修,2009年建成八里人畜引水工程。

清乾隆年间,村人办私塾,出秀才3人。民国时设短期小学,1951年办初级小学,1985年建村完小。2005年在岗里冲公路里侧修建砖混结构教学楼,建筑面积318平方米。随着移民搬迁,学生逐渐减少,2005年底,有小学1所班级3个,学生37人,教师1人。全村在外工作有21人。现在校大学生13人,其中女生9人。清代村人杨昌隆捐白银数百两修建黎平府城墙,当时捐银收据现仍保存。杨再昌现为贵州大学教授,博士学位;杨再福现任黔东南州人民检察院侦察监督处处长(副县级)。

1934年12月20日前后,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分别从黎平县高场和地茶两个方向从八里经过。毛泽东、-、-等中央领导20日从黎平高场出发,当晚宿于八里窨子屋中。21日晨离开八里沿乌下江下走瑶光。八里村民杨再锦给红军当向导,带路到瑶光,红军还送他两块大洋,两箩大米约80斤。

八里村附近有隆里古城黄哨山三江水利风景区茅坪古镇锦屏白水洞瀑布隆里古建筑群等旅游景点,有茅坪香桔锦屏腌鱼锦屏茶油裕和腌鱼锦屏蜂蜜锦屏薏仁米等特产,有十二诗腔苗歌侗族歌鼟河边腔苗歌锦屏侗年造林习俗青山界四十八苗寨歌会等民俗文化。


启蒙镇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