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贵州省 > 贵阳市 > 修文县 > 洒坪镇 > 蜈蚣桥村

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洒坪镇蜈蚣桥村

[移动版]
地名:蜈蚣桥村隶属:洒坪镇
区划代码:520123105206代码前6位:520123
行政级别:村车牌代码:贵A
长途区号:0851 邮政编码:550200
城乡分类:村庄分类代码:220

蜈蚣桥村位于洒坪乡政府东南部,距政府驻地7.5公里,东临天生桥景区,西、南谷堡乡的乌栗接壤,北与新乐村毗邻,村境东西宽2公里,南北长3公里。有蜈蚣桥小学一所,现开设2个班。居住以苗族和汉族为主,辖11个村民组,总户数210户,总人口803人,均为农业人口。村内有长江水系乌江支流猫洞河流经境内,沿线有省级文物蜈蚣桥、古庙雨花寺、白龙洞奇观等。蜈蚣桥四面环山,形成独特的小气候,加之独特的水质,自然与人工合力打造的“蜈蚣桥密李”和“蜈蚣桥豆腐”远近闻名。

全村地质大部分属震旦系地层,以灰质石灰岩和灰质白云岩为主,含有微量的磷元素;地貌属丘陵地,全村海拔差较大,全境都属喀斯特地区,露头以石灰岩和白云岩为主;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由于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全村雨量充沛,光温同期,水热同步,无霜期长达269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40—170之间,年平均降水量1000mm—1250mm之间,这为动植物生长繁衍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农作物一年两熟,农业耕地分别出产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油菜和烤烟。土地垦殖率高,农业综合开发潜力大;猫洞河流经村中部;耕地面积为1140亩(其中田250亩),大部分土地为石山,且存在石漠化、半石漠化或潜在石漠化现象,生态脆弱;土壤以黄壤为主,伴随零星石灰土。

蜈蚣桥村一直以发展农业为主,但农业科技含量不高,生产力落后,粮食亩产量偏低。近年来,省、市、县及乡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大力度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村通、住房等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观,同时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在搞好常规农业的基础上,大力推广密李种植和黄豆种植,现已初具规模。

蜈蚣桥,又名龙源桥,位于修文县洒坪乡政府东南7.5公里处蜈蚣坡。南北向,横跨花桥河,系古代龙场驿(今修文)至六广驿(今六广)之重要津梁。

蜈蚣桥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为奢香夫人所建。奢香被贵州都指挥使马晔借故鞭笞后,忍辱负重,驰赴京师,向朱元璋告发马晔。朱元璋为安定西南边疆,忍痛处理了马晔,便问奢香何以为报。奢香表示,愿开山凿石,辟结中原驿道。回到贵州,开辟龙场九驿,修建水西石桥。其中,蜈蚣桥位居十桥之首。

桥建成后,历经多次维修、重建。据镌于正德六年(1511年)的《建十桥碑记》记载,蜈蚣、秀水、麦稼等“水西十桥”,乃贵州宣慰使安氏父子为之。“自成化己丑始事,至丙午迄功,历世以三。”所谓“历世以三”,即从成化五年(1469年)至二十二年(1486年)的17年间,经历安观、安贵荣、安佐三任宣慰使。到万历年间,安国亨又重修水西十桥,并将蜈蚣桥改称“龙源桥”。据镌于万历二十年(1592年)的《重修十桥碑记》记载,蜈蚣桥因“六广之役”毁于兵燹,万历十九年(1591年)二月重建,二十一年(1593年)四月落成。

现存之蜈蚣桥即龙源桥为三孔石拱桥,长64米,宽11米,高9米。两侧建有石栏,栏板20块,透雕云雷纹;望柱22根,圆雕石狮子。相传一天晚上,野马践踏麦子,地主差人追赶,追至桥头,马变成狮,蹲坐于桥栏望柱上。次日,又派家丁击打桥上石狮,故今石狮残缺不全。

蜈蚣桥改称“龙源桥”,实与安国亨有关。安国亨于隆庆年间在修文阳明洞题刻“阳明先生遗爱处”摩崖,万历二十年(1592年)为水西大渡河桥撰写《水西大渡河建石桥记》,均署“龙源安国亨”。安国亨因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向朝廷奉献大木有功,-为舍人,赐官带,行宣慰使事。隆庆二年(1568年)以擅兵仇杀被革。万历九年(1581年)复出。在任期间,鼓励开垦,劝以农桑,察看贫者,赋予牛具种子,颇得民心。对于修桥铺路,更是乐此不疲,其主持修建的龙源桥和支持修建的水西大渡河桥,对研究明代古驿道、水道及桥梁建筑具有一定的价值。省政府于1982年2月将蜈蚣桥和水西大渡河桥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人口总数:1707人 农业人口:1707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4.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4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 发展口号:发展 奋进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十一组”、”“ 生产总值:400.0 万元

蜈蚣桥村附近有中国阳明文化园贵阳森林野生动物园桃源河峡谷生态旅游区六广河大峡谷(六广河名胜风景区)修文蜈蚣桥修文阳明洞等旅游景点,有修文猕猴桃梵净山紫袍玉带石雕夺夺粉泡椒板筋香油龙凤腿修文金秋梨等特产,有花溪苗绣竹贴画苗族斗牛会苗族杀鱼节簸箕画等民俗文化。

洒坪镇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