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拜泉镇 | 隶属:拜泉县 |
区划代码:230231100 | 代码前6位:230231 |
行政区域:黑龙江省 | 地理分区:东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黑B |
长途区号:0452 | 邮政编码:161000 |
辖区面积:约3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0.45万人 |
人口密度:约3074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8个社区、11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东方红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东方红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光辉社区 | ~002 | 镇中心区 | 光辉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星火社区 | ~003 | 镇中心区 | 星火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育新社区 | ~004 | 镇中心区 | 育新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群英社区 | ~005 | 镇中心区 | 群英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通泉社区 | ~006 | 镇中心区 | 通泉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东风社区 | ~007 | 镇中心区 | 东风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曙光社区 | ~008 | 镇中心区 | 曙光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镇郊村 | ~200 | 镇乡结合区 | 镇郊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
六合村 | ~201 | 镇乡结合区 | 六合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
永久村 | ~202 | 镇乡结合区 | 永久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
民乐村 | ~203 | 村庄 | 民乐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振兴村 | ~204 | 村庄 | 振兴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一心村 | ~205 | 村庄 | 一心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利民村 | ~206 | 村庄 | 利民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新胜村 | ~207 | 村庄 | 新胜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新乐村 | ~208 | 村庄 | 新乐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民权村 | ~209 | 村庄 | 民权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兴发村 | ~210 | 村庄 | 兴发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地名由来:
由本地著名的巴拜泉而得名,其全称为“巴拜布拉克”,巴拜为蒙语“宝贝”、“贵重”的意思,而“布拉克”为“泉水”,合称为“宝贵的泉水”。
基本介绍:
拜泉县辖镇。县府驻地。1946年为第一区,1955年置拜泉镇,1958年改公社,1980年复拜泉镇。位于县境中部。面积34平方公里,人口7.2万。202国道过境。辖永久、六合、丰乐、镇郊、镇内5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纺织、酿酒、乳制品、粮油加工等厂及矿业。农业主产蔬菜、大豆、玉米、小麦。
历史沿革:
清代中叶后,为依克明安旗游牧之地。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划归拜泉县管辖。
清光绪三十四年十月(1908年11月),拜泉县署自三道沟子(今三道镇)移驻大泡子(今拜泉镇)新建县署。
大泡子地方遂为县城。
中华民国时期,为拜泉县城区。
东北沦陷后,初为第一保。
1938年5月改为拜泉街。
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
1946年为县城区。
1951年改为第一区。
1955年称大泡子镇,同年,因系县政府驻地,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