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兴安岭 |
地名:望奎镇 | 隶属:望奎县 |
区划代码:231221100 | 代码前6位:231221 |
行政区域:黑龙江省 | 地理分区:东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黑M |
长途区号:0455 | 邮政编码:152000 |
辖区面积:约.1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03万人 |
下辖地区:4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厢红五村 | ~200 | 镇中心区 | 厢红五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厢红六村 | ~201 | 镇乡结合区 | 厢红六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
正兰后四村 | ~202 | 镇乡结合区 | 正兰后四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
正兰五村 | ~203 | 镇乡结合区 | 正兰五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
地名由来:遥望卜奎之义也,齐齐哈尔市旧称卜奎城,登高远望,卜奎城隐约可见。
望奎镇位于望奎县城郊,辖厢红五村、正兰五村、厢红六村、正兰后四村4个行政村。农业人口20259人,劳动力6438人,耕地面积54712亩。原名“双龙城”。因其介于头道乌龙沟与二道乌龙沟之间,故名。清末,隶属海伦直隶厅管辖。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出放街基。1908年6月(清光绪三十四年五月),展放街基,定名望奎镇。中华民国成立后,望奎镇为海伦府南乡所在地。1910年5月(清宣统二年四月),设望奎镇税务局。1916年9月,划归新设置的望奎设治局管辖,为设治局驻地。1918年2月,望奎“改局为县”,遂为县城。1921年,划为县城区。东北沦陷后,初为智一保,后改设望奎街。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1月,设置望奎区。1948年5月,将城郊各农村划出,增设临城区。1955年4月,改为双龙镇。1958年9月,与城郊乡合并改称双龙镇人民公社。1964年9月,将双龙镇公社所辖农村划出,成立环城公社。1967年5月,将双龙镇公社改为望奎镇公社。1969年9月,将环城公社并入望奎镇公社。1980年5月,恢复望奎镇名称。1983年11月,将正蓝后四等6个生产大队划出,另设环城公社。合乡并镇之后又将环城乡并入望奎镇。
近几年,望奎镇党委和政府紧紧围绕“瓜菜立镇、畜牧强镇,围城富镇、招商兴镇”的发展思路,利用地域优势,以瓜菜为主导产业,以畜牧为核心产业,大力发展特色经济。
历史沿革:
清末,隶属海伦直隶厅管辖。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出放街基。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展放街基,定名望奎镇。
中华民国成立后,望奎镇为海伦府南乡所在地。
1910年5月(清宣统二年四月),设望奎镇税务局。
1916年9月,划归新设置的望奎设治局管辖,为设治局驻地。
1918年2月,望奎"改局为县",遂为县城。
1921年,划为县城区。
东北沦陷后,初为智一保,后改设望奎街。
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1月,设置望奎区。
1948年5月,将城郊各农村划出,增设临城区。
1955年4月,改为双龙镇。
1958年9月,与城郊乡合井改称双龙镇人民公社。
1964年9月,将双龙镇公社所辖农村划出,成立环城公社。
1967年5月,将双龙镇公社改为望奎镇公社。
1969年9月,将环城公社并人望奎镇公社。
1980年5月,恢复望奎镇名称。
1983年11月,将正蓝后四等6个生产大队划出,另设环城公社。
2001年,环城乡与望奎镇合并为望奎镇,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