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滑县 > 白道口镇

河南省安阳市滑县白道口镇

[移动版]
滑县明福寺塔
地名:白道口镇隶属滑县
区划代码:410526102代码前6位:410526
行政区域:河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行政级别:镇车牌代码:豫E
长途区号:0372 邮政编码:455000
辖区面积:约114.17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6.3万人
人口密度:约552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37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白马坡村~200村庄
2个村均在白马坡附近,故名白马坡村。1958年建队,称大刘营大队,张林庄大队,属滑县白道口公社。1983年撤社建乡,称大刘营民委员会,张林庄村民委员会…[详细]
白道口村~201镇中心区
传唐代这里是黄河的一个渡口,白氏人家在此落户,并管理着此渡口,故得名“白家渡口”,后沿革为“白道口”。1958年建队,称白道口大队,属滑县白道口公社。…[详细]
东英公村~203镇乡结合区
相隋末瓦岗军将领徐世绩字茂公,曾在此屯居,投唐后被封为“英国公”,人取村名“英公”,1958年以方位取名“东英公”。1958年建队,称东英公大队,属滑…[详细]
后吾旺村~208村庄
据《于氏家谱》记载,明永乐年间,于成同六个儿子自山东省泰安府东卫县于家林迁居于此。南临金堤,北靠硝河,地势之阔,必然兴旺,故取村名“吾旺”,又因南面有…[详细]
周街村~210村庄
1962年以前和民寨是一个行政村,以后因村西南部姓周的人数多,起名“周街”。1958年建队,称周街大队,属滑县白道口公社。1983年撤社建乡,称周街村…[详细]
前安村~211村庄
古代修建金堤时,在此以蓆为庵搭有工棚,后又迁民于此,取名“蓆庵“,沿革为西安,由于和后西安相对,故又改名前西安,1948年改为前安。1958年建队,称…[详细]
民寨村~212村庄
传此地宋代是个古战场,在此作战的将领,摆下“迷魂阵”,清末村民围村修了寨墙,故取名“迷魂寨”,后又逐渐演变成民寨。1958年建队,称民寨大队,属滑县白…[详细]
许村村~213村庄
在明代永乐年间,许氏人家从山西洪洞县迁居于此。1958年建队,称许村大队,属滑县白道口公社。1983年撤社建乡,称许村村民委员会,属滑县白道口乡。19…[详细]
杨店村~214村庄
传明洪武年间,杨、高两性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居住,取名杨高村,后因杨氏户多,更名杨店。1958年建队,称杨店大队,属滑县白道口公社。1983年撤社建乡,称…[详细]
后安村~215村庄
古代修金堤时,在此搭蓆菴为工棚,后因迁民于此取名“蓆菴”,沿革为“西安”。因有“前西安”改名为“后西安”,1958年简称“后安”。1958年建队,称后…[详细]
西河京村~216村庄
西河京原属黄河故道,明永乐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民于此,取名“河境”,又因村东有一河流,称西河境,后演变成西河京。1958年建队,称西河京大队,属滑县白…[详细]
李村村~217村庄
明洪武年间,李氏人家从山西洪洞县迁民于此,以姓氏取名李村。1958年建队,称李村大队,属滑县白道口公社。1983年撤社建乡,称李村村民委员会,属滑县白…[详细]
蔡胡村~218村庄
在明洪武年间,蔡氏和胡氏人家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取名“蔡胡”。1958年建队,称蔡胡大队,属滑县白道口公社。1983年撤社建乡,称蔡胡民委员会,属滑…[详细]
王庄村~219村庄
据《同治滑县志》记载,五代时期,后梁大将王彦章曾在此屯兵,有十二眼井古址。洪武年间山西省洪洞县迁民于此,以王彦章姓氏取名“王庄”,后因重名,1981年…[详细]
刘营村~225村庄
刘氏兄弟三人从北京北长寿村迁居于此,以姓氏取名“刘家营”后演变为“刘营”。1981年恢复原名“刘家营”,2003年改为“刘营”。1958年建队,称刘营…[详细]
东桃园村~227村庄
传此地昔日有一桃园,后来人们移居于桃园东,故取名“东桃园”。1958年建队,称东桃园大队,属滑县白道口公社。1983年撤社建乡,称东桃园村民委员会,属…[详细]
东安村~228村庄
明永乐时期,安氏兄弟从山西洪洞县迁居于此,因东西两处居住,东部取名东安。1958年建队,称东安村大队,属滑县白道口公社。1983年撤社建乡,称东安村村…[详细]
西安村~229村庄
明永乐年间,安氏兄弟从山西洪洞县迁居于此,分居两处,后形成两村,在西,按姓氏取名西安村。1958年建队,称西安村大队,属滑县白道口公社。1983年撤社…[详细]
郝村村~230村庄
明洪武年间,郝氏人家从山西洪洞县迁民于此,以姓氏取名郝村。1958年建队,称郝村大队,属滑县白道口公社。1983年撤社建乡,称郝村村民委员会,属滑县白…[详细]
黄村村~231村庄
此地昔日有一桃园,故名“南桃园”,因朱氏人口增多,以朱氏改名为“朱家村”后来黄姓人口增多,故取名“黄村”。1958年建队,称黄村大队,属滑县白道口公社…[详细]
崔郭庄村~232村庄
原居住有郭姓、张姓人家,取名郭庄,后崔姓人家从东安村迁居于此,后张姓逐渐消失,崔姓叫崔庄,郭姓叫郭庄,分为两个自然村,最终合并取名为崔郭庄。1958年…[详细]
北留村~233村庄
传明洪武年间,刘、程二姓人家自山西洪洞县迁居于此,因刘姓人多,取名“刘屯”,因南边还有刘屯,改名北刘屯,沿革为“北留”。1958年建队,称北留村大队,…[详细]
前留村~234村庄
原为北留村的居民分居于此,取名“前街”,1958年命名为“前留”。1958年建队,称前留大队,属滑县白道口公社。1983年撤社建乡,称前留村民委员会,…[详细]
郭留村~235村庄
原为北留村的居民分居于此,因位于北留村以东,取名“东留村”,后因村中郭姓人口多,更名为“郭留”。1958年建队,称郭留村大队,属滑县白道口公社。198…[详细]
孟村村~236村庄
以孟姓取名孟村,现在孟姓已绝,仅有“孟坟”可证,仍名“孟村”。1958年建队,称孟村大队,属滑县白道口公社。1983年撤社建乡,称孟村村民委员会,属滑…[详细]
西小寨村~237村庄
在明代初期,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民于此,因人烟稀少,取名小砦,后因东边村取名东小寨,故改名为西小寨。1958年建队,称西小寨大队,属滑县白道口公社。198…[详细]
东小寨村~238村庄
在明代初期,从山西洪洞县迁民于此,因人烟稀少,取名小砦,后因西边有西小寨,故改名为东小寨。1958年建队,称东小寨大队,属滑县白道口公社。1983年撤…[详细]
六十婆村~239村庄
明代初期,元军在此洗劫后,王氏兄弟五人由北京大兴县长寿村迁移路过此地,不幸将小五丢失,后由该地六十岁婆婆收养,成人后与其女儿结婚,故取村名“六十婆”沿…[详细]
石佛村~240村庄
原叫“徐固村”,因村内有尊石佛像,以石佛代替村名。1981年更名为“石佛”。1958年建队,称石佛大队,属滑县白道口公社。1983年撤社建乡,称石佛村…[详细]
冯村村~243村庄
明永乐年间,冯氏人家从山西洪洞县迁居于此,取名冯村。1958年建队,称冯村大队,属滑县白道口公社。1983年撤社建乡,称冯村村民委员会,属滑县白道口乡…[详细]
李营村~244村庄
最早叫周家营,明朝永乐年间李姓、张姓、碗姓、杜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民于此,李性人多,改名李家营,后又叫“李营”。1958年建队,称李营大队,属滑县白道口公…[详细]
陈营村~246村庄
清代末年(1900),当时有一陈姓大户,故名陈家营。后因陈姓人少,于1908年改名陈营。1958年建队,称陈营大队,属滑县白道口公社。1983年撤社建…[详细]
幸福村~247村庄
人文相近、村庄相邻、幸福平安,故名幸福。1958年建队,称周村大队,李虎寺大队,属滑县白道口公社。1983年撤社建乡,称周村村民委员会,李虎寺村民委员…[详细]
吾旺村~248镇乡结合区
据《于氏家谱》记载,在明永乐年间,于成同六个儿子自山东省泰安府东卫县于家林迁居于此,南临金堤,北靠硝河,地势之阔,必然兴旺,故取村名“吾旺”。1958…[详细]
赵湖村~249镇乡结合区
昔日此地系白马坡,坡内积水成湖,后来赵姓人家落户成村,以方位取名“赵湖”1958年建队,称前赵湖大队,后赵湖大队,属滑县白道口公社。1983年撤社建乡…[详细]
桃园村~250镇乡结合区
传、此地昔日有一桃园,后来人们移居于桃园,故取名“桃园”。1958年建队,西桃园称西桃园大队,冯庄称东桃园大队,属滑县白道口公社。1969年建支部东桃…[详细]
河京村~251村庄
人文相近、村庄相邻、民俗相同,故名河京。1958年建队,称李河京大队,王河京大队、韩河京大队,属滑县白道口公社。1983年撤社建乡,称李河京村民委员会…[详细]

地名由来:

白道口地处黄河故道,据《水经·浍水注》载:“河水旧于白马县南溢,通濮济黄渎”,“决白马之口,魏无黄济阳。”据《竹书纪年》记载:“梁惠成王十二年楚师河水,以水长垣之外也。金堤即建,故渠不断,尚谓之白马渎。”梁惠成王十二年,筑金堤抵御水患时,这里是一个渡口,又因几户姓白的人家在此以摆渡为生,故人们将渡口称为白家渡口,后演变成白道口。王道口、谢道口等均以黄河渡口命名。

荣誉排行:

2022年3月,白道口镇被命名为2021年度河南省卫生乡镇

2022年2月,白道口镇被评选为安阳市2021年度市级文明村镇

2012年12月,环境保护部授予白道口镇2010—2011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基本介绍:

白道口镇位于河南省滑县东北部黄河故道的金堤之畔,距县城24km,东望濮阳、北接内黄、西向大丕。106国道和新(乡)濮(阳)公路在镇中交汇,是连接河南、山东、河北、三省的交通要塞。镇政府驻地为白道口集,是濮阳、内黄、浚县、长垣、滑县五县著名的农副产品集散地。镇城总面积114.1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6万亩。

全镇辖46个行政村,395个村民小组,13298户,6.3万人,基层党支部78个。白道口镇历史悠久,平原广袤,物产丰饶,交通辐辏。盛产小麦、玉米、花生、大豆、棉花,还有大枣、苹果、梨、杏、食用菌是重要的农副产品产区,畜牧养殖业异军突起,高效农业发展迅猛。乡镇企业起步早,发展快,目前已形成了以电线电缆为龙头,化工、彩印建材、农副产品加工、木器加工等六大支柱产业共同发展的良好趋势,企业个数98年达到476个。98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实现2.74亿元,财政收入405.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89元。今日的白道口,被人们誉为镶嵌在豫北平原上的一颗明珠。

白道口镇道路、通讯、供水、供电等高标的基础设施、文教卫生、文化娱乐、服务等综合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城镇载体功能日臻完善。乡村公路四通八达,程控电话扩容为4000门,已安装2600门,实现了村村通电话,35万KVA输变电站可满足工农业用电需求,职业高中的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为社会培养输送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

镇里还-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投资环境十分宽松。白道口镇地势平坦,土质南粘北沙中混合。

这里古代文化,名胜古迹,举不胜举大刘营遗址龙山、商周春秋文化遗物犹在,铁枪寺宋代欧阳修撰碑今存,西明寺为唐代员元11年所建,雷音寺始建清乾隆三十年,长春观元代道人邱处机炼于此,王彦章藏兵处十二眼井古战场跟迹可见,白马坡汉关帝斩彦良于此,利济桥道光年间所建。

历史沿革:

清同治年间属仁寿乡。

宣统元年属广通区(东北区)。

1930年属滑县五区。

1940年,区北部划归高陵县四区。

1949年,部分回滑县。

1949年,白道口成立二区。

1957年建白道口乡。

1958年改乡为人民公社。

1983年复称白道口乡。

1987年,撤乡建镇。


以下地名与白道口镇面积相当:

白道口镇相关名人

到白道口镇必去著名景点

白道口镇特产与美食
白道口镇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