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滑县 > 四间房镇

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四间房镇

[移动版]
地名:四间房镇隶属滑县
区划代码:410526112代码前6位:410526
行政区域:河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行政级别:镇车牌代码:豫E
长途区号:0372 邮政编码:455000
辖区面积:约71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3.9万人
人口密度:约549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26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赵拐村~200村庄
明初从山西洪洞县搬迁过来的赵氏人居住于此,起名“赵家拐”,后简称“赵拐”。1958年建队,属滑县四间房公社称前赵拐大队,后赵拐大队。1983年属滑县四…[详细]
大吕庄村~201村庄
说法一:据《滑县民政志》载:《吕氏家谱》记述,吕氏人家自山西洪洞县迁住于此,取名“吕家庄”。后因较大,人口众多,为区别于村北近2千米的小吕庄,于194…[详细]
魏南呼村~202村庄
宋元祐年间,因位于“五呼镇”南,又因居住魏姓人居多更名为“魏南呼”。1958年建队,称魏南呼生产大队,属滑县四间房公社。1983年撤社建乡,称魏南呼村…[详细]
李南呼村~203村庄
据碑文记载,魏南呼在三国原名“鸟窠村”,至宋朝,因北有“五呼镇”,又因村内尽住李氏人家,以姓氏更村名“李南呼”,沿用至今。1958年建队,称李南呼大队…[详细]
九间房村~204村庄
传唐代时候,名叫九龙口,村里出了两个响马即冯龙、冯虎唐代皇帝派兵扫平“九龙口”,村民们死的死,逃的逃,待朝廷大军撤走后,村中只剩下九间房子,故村子更名…[详细]
曹村村~205村庄
说法一:据清同治《滑县志》记载,战国卫戴公庐漕时为国都,称“曹邑”。卫国被灭后,演变为“曹村堡”。新中国成立前夕称“曹村”沿用至今。说法二::古时,因…[详细]
四间房村~206镇中心区
据在明万历年间,郭、张、代、马四姓人家在此定居,得村名“四家房”。后因语言讹逐渐把“家”演变为“间”,故称为“四间房”。1958年建队,称四间房大队,…[详细]
潘寨村~207村庄
明代,潘氏人家由山西洪洞县迁居于此,取名“潘家寨”,后来简称“潘寨”,沿用至今。1958年建队,称潘寨大队,属滑县四间房公社。1983年撤社建乡,称潘…[详细]
肖村村~208村庄
传明代,肖氏人家在此落户,取名“肖家村”,至民国时期简称为“肖村”至今。1958年建队,称肖村生产大队,属滑县四间房公社。1983年撤社建乡,称肖村村…[详细]
唐尔庄村~209村庄
唐代时期叫“金家村”,后来因某戏剧里出现“金家村”并有贬义,人们将村名改为“唐尔庄”。1958年建队,称唐尔庄生产大队,属滑县四间房公社。1983年撤…[详细]
西呼村~210村庄
宋元祐年间,村东有一集市,名为“五呼镇”,因位于镇西,故名“西呼”。碑文记载,明万历年间曾称为“西鸣呼”,何时重新改为“西呼”无可考证。1958年建队…[详细]
北呼村~211村庄
说法一:据《滑县民政志》记载,在宋代,村南有一集镇名叫“五呼镇”,因位于五呼镇的北面,故取名“北呼”。说法二:据北呼村上报资料,宋代,从山西洪洞迁徙的…[详细]
东呼村~212村庄
据碑文记载,在宋元祐年间,村西一里远有一集镇名叫“五呼镇”,因位于镇东,故名“东呼”。1958年建队,称东呼大队,属滑县四间房公社。1983年改乡,称…[详细]
大芬村~213村庄
说法一:据碑文记载,建村时邻李氏祖坟面积较大,原名“大坟”。后有一位秀才在阳春三月百花盛开的季节到此赏花,见春暖花开,桃李争妍,秀才建议把“坟”字改为…[详细]
高寨村~214村庄
说法一:据《高氏家谱》记载,在明洪武年间,高氏人家由山西洪洞县迁居于此,取名“高寨”。说法二:村上报:明代高氏人家迁入此地,为防止贼寇,村四周建起了高…[详细]
朱店村~215村庄
据碑文记载,唐朝时期,朱氏人家在此居住,以姓氏取村名“朱店”。另据民间传说,明洪武八年,有一朱姓人家在此开了一家车马店,名“朱家店”,后来朱姓人口渐多…[详细]
潘张村~218村庄
潘、桑二姓人家在此居住,取村名“潘桑”。后因语音讹将桑读为“张”于是村名演变为“潘张”。1958年建队,称潘张大队,属滑县四间房公社。1983年撤社建…[详细]
李寨村~219村庄
在明末清初时期,外地几户李氏人家给四间房村大户人家种地,因路途遥远干活不便,就落户于此地,取村名“李寨”。1958年建队,称李寨大队,属滑县四间房公社…[详细]
史寨村~220村庄
据碑文记载,在明代时期,史姓人家落户于此,取名“史家寨”。说法一:新中国成立后简称“史寨”。说法二:据史寨村上报,约1911年前后改为“史寨”。195…[详细]
花堤口村~221村庄
此地位于黄河故道大堤口,明代,人们在此定居,当时周围野花蔓生,于是取村名“花堤口”沿用至今。1958年建队,称花堤口大队,属滑县四间房公社。1983年…[详细]
王道口村~222村庄
在明代,此处金堤上通往堤下有一条大道,位于堤上通堤下的大路口,且由王氏几户人家落户于此,故取名“王道口”。1958年建队,称王道口生产大队,属滑县四间…[详细]
南召集村~223村庄
碑文记载,在明代,叫“南召村”。后来成为集市,故取名“南召集”。1958年建队,称南召集大队,属滑县四间房公社。1983年撤社建乡,称南召集村民委员会…[详细]
陈庄村~224村庄
说法一:据《滑县民政志》载,明洪武年间,陈氏几户由山西洪洞县迁居于此,取名“陈庄”。1981年更名为“陈村”。后二普征求群众意愿,更名为“陈庄”。说法…[详细]
王寨村~225村庄
在明洪武年间,王氏几户人家从山西洪洞县迁居至此,取名“王寨”沿用至今。1958年建队,称王寨生产大队,属滑县四间房公社。1983年撤社建乡,称王寨村民…[详细]
王三寨村~226村庄
据碑文记载,在明洪武年间叫“后安寨”,后因王、崔、秦三姓同居于此,而王氏人数较多,重命村名“王三寨”沿用至今。1958年建队,称王三寨生产大队,属滑县…[详细]
马寨村~227村庄
在汉代时期,有几家马氏人家在此定居,取村名“马寨”沿用至今。1958年建队,称马寨大队,属滑县四间房公社。1983年撤社建乡,称马寨村民委员会,属滑县…[详细]

地名由来:

元朝末年,本地居民被元人屠杀一空,明洪武年间,郭、张、戴、马(一说王、郭,戴、马)四姓从山西洪洞迁民于此,取“四家房”,后演为“四间房”。

荣誉排行:

2020年5月,四间房镇被确定为2019—2021年度河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基本介绍:

四间房乡人民政府驻地为四间房集,四间房乡位于河南省滑县东北约30Km处,北邻内黄、东邻濮阳,属两市三县交界之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全乡东西长约10Km,南北约7.5Km,总面积7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6万亩。106国道横贯全境,交通极为便利。

全乡辖27个行政村,220个村民小组,8650户,3.9万人,全乡党委1个,党总支6个,党支部42个。四间房乡素有“花果之乡”的美誉。目前有果树1.4万亩,主要品种为苹果、枣、杏。食用菌种植业飞速发展,畜牧业异军突起,农业生产条件较为完善。106国道南四万路两侧建立了万亩水田林场综合示范区,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350万公斤。全乡套种面积达1.5万亩,负

+查看详细四间房镇概况>>

历史沿革:

1909年为东北区(广通区)。

1940年划归高陵县。

1949年高陵县撤销,原划归高陵的村庄一部分归内黄,一部分回归滑县,属滑县二区。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

1983年改社为乡。

2017年撤乡建镇,改为四间房镇。


以下地名与四间房镇面积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