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河南省 > 新乡市 > 获嘉县 > 亢村镇

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亢村镇

[移动版]
获嘉县 武王庙
地名:亢村镇隶属获嘉县
区划代码:410724106代码前6位:410724
行政区域:河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行政级别:镇车牌代码:豫G
长途区号:0373 邮政编码:453000
辖区面积:约56.4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4.3万人
人口密度:约762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23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亢南村~201镇乡结合区
亢南村位于获嘉县南部,紧邻京广铁路,汲詹公路、薄口公路穿村而过。亢南村距县城16公里,位于亢村镇中心处,所辖13个组。亢南村是回汉两族聚集地,全村人口…[详细]
亢西村~202镇乡结合区
孔丘弟子陈亢葬此,故名。清朝和民国县志记载,明清称亢村驿,民国则称亢庄。解放后因在亢村西部,故名。1958年建亢西生产大队,属亢村人民公社。1983年…[详细]
亢北村~203镇中心区
孔丘弟子陈亢葬此,故名。清朝和民国县志记载,明清称亢村驿,民国则称亢庄。解放后因在亢村北部,故名。1958年建亢北生产大队,属亢村人民公社。1983年…[详细]
王官营村~204村庄
初名李道营,明洪武年间(1368-1398),因有一王氏官员在此扎营,更名王官营,清代曾名南王官营。1949年更为今名。1958年建王官营生产大队,属…[详细]
刘固堤西街村~205村庄
初名桑古寺(来历、含义失考)。曾名赵岗村(来历、含义失考)。后因刘伶之后刘氏居多,且居住在故黄河堤上,故名刘固堤,位于西部故名刘固堤西街村。1958年…[详细]
丰乐屯村~206村庄
丰乐屯远在唐宋之际即有此村。金、元以来屡遭兵毁,村人长处饥馑,增长枳绥,自明洪武年后,又有董氏自山西洪洞县来,相继有陈氏等姓自各地迁来,编户为丰乐社,…[详细]
新城村~207村庄
传原名王禄营,系通京大路上一个重要站口,清初为了加强统治,维护南方粮草安全进京,在此筑城池,建衙门,置四品守备官员,命名为新城。1958年建新城生产大…[详细]
牛屯村~208村庄
牛氏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以姓得名牛家屯。后更名为牛屯。1958年建牛屯生产大队,属亢村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牛屯村民委员会,属亢村乡。1986年属…[详细]
府庄村~209村庄
安懿王之子安寿曾在此“住府”,初名王府庄,清称南府庄,民国时期更为今名府庄。1958年建府庄生产大队,属亢村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府庄村民委员会,属…[详细]
刘固堤东街村~210村庄
初名桑古寺(来历、含义失考)。曾名赵岗村(来历、含义失考)。后因刘伶之后刘氏居多,且居住在故黄河堤上,故名刘固堤,位于东部故名刘固堤东街村。1958年…[详细]
王朋庄村~211村庄
约三百年前,此处系一片荒地,刘固堤住户王氏(号王朋),迁此开荒种地,后形成村落,故名。1958年建王朋庄生产大队,属亢村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王朋庄…[详细]
李道堤村~212村庄
原址在今村北数里处,因地势低洼,常年被水淹,李氏搬到黄河故堤上居住,故名。1958年建李道堤生产大队,属亢村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李道堤村民委员会,…[详细]
夹河村~213村庄
传住户,原籍原阳口里村。约在明末,因响马路劫皇粮、官府抄家,群众匿居于此。因处黄河南迁后,遗留下的两条河沟之间,初称“河夹”,后认为含义不好,故名夹河…[详细]
郭堤村~214村庄
因位于黄河故堤上,郭氏住此,故名。1958年建郭堤生产大队,属亢村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郭堤村民委员会,属亢村乡。1986年属亢村镇。…[详细]
山头王村~215村庄
村东原为黄河故堤,堤上有一座“结义庙”。明永乐年间(1403-1424),王氏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在庙西山头居住,渐成村落,故名。1958年建山头王生产…[详细]
亢王庄村~216村庄
亢王庄村紧邻京广铁路、汲詹公路和230省道,交通便利。在亢村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范围内,距亢村镇政府3公里。全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260户,1280人,…[详细]
贺庄村~217村庄
初名朱贺庄。系以朱、贺两姓得名。因何姓继续迁此,曾名小何庄。后演变为贺庄。1958年建贺庄生产大队,属亢村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贺庄村民委员会,属亢…[详细]
王贵楼村~218村庄
吴、李两姓最早迁此定居,以姓得名吴李庄。明代王氏自江西瑞州府迁此,有人名王贵者,武艺超群,方圆数十里内颇有声誉,王家盖了一座楼房,因王氏人口繁衍较快,…[详细]
红荆嘴村~219村庄
因过去黄河有个支流,经武陟白马泉过此,这里有个渡口为南北通行必经之地,此地又多生长红荆条,以此得名“红荆口”,后来认为叫口不如咀顺,便改口为咀,后演变…[详细]
大毛庄村~220村庄
因毛氏住此,以姓得名毛家庄,民国时期因村北部有小毛庄,故名大毛庄。1958年建大毛庄生产大队,属亢村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大毛庄村民委员会,属亢村乡…[详细]
吴厂村~221村庄
明末,临交通要道,人畜车辆汇集于此。吴氏在此开一停车场,故名吴家场。后谐音简化为吴厂。1958年建吴厂生产大队,属亢村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吴厂村民…[详细]
小毛庄村~222村庄
清康熙年间(1662-1722),亢村毛氏为种地方便,迁此定居,以姓得名毛家庄。民国时期,为区别南部毛家庄,又因住户较少,更名小毛庄。1958年建小毛…[详细]
国寺村~223村庄
因村原有唐代所建的法云寺遗址,该寺院系国家寺院,故取村名国寺。民国时期曾名国土村,后演变为郭土。1982年恢复原名。1958年建国寺生产大队,属亢村人…[详细]

地名由来:

陈亢随孔子过卫适陈,至此风雨突起,染病加重,有老妪以姜汤为其暖身,并熬粥供孔子及弟子充饥。陈亢深为感动,请求“此地庶民通仁识礼,我死后,就在此地掩埋,无需车载它处。”遂择高地掩埋,立石以志。明初黄河倚村而过,扎居垦田,因建房挖基掘出“陈亢碑”。故以此名。

荣誉排行:

2022年10月,2022年淘宝镇名单发布,亢村镇上榜。

2021年10月,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2021年淘宝镇名单,亢村镇榜上有名。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宝镇,亢村镇榜上有名。

2014年7月,亢村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基本介绍:

亢村镇位于获嘉县城南17公里处,地处获嘉、新乡、原阳三县交界地带。全镇总面积56.4平方公里,辖23个行政村,120个村民小组,4.28万人。

亢村镇历史悠久。据县志载:因孔子弟子陈亢病卒于此而得名。明朝时在此设置驿站,故又名亢村驿。清同治年间,废驿改镇称亢村镇。新中国成立后,曾先后设立区、乡人民政府。1986年,经省政府批准,撤乡建镇。1995年被省政府确定为“改革发展综合试点镇”;1996年被省建设厅命名为“中州名镇”;1997年被省乡镇企业管理局命名为“全国中西部合作示范区”,被省政府命名为“全省乡镇企业示范区”;2000年,被新乡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小城镇建设重点镇。镇党委、政府连年被新乡市委、市政府评为“六好”乡镇党委等。

交通四通八达。亢村镇东距新乡市20公里,南距107国道4公里,京广铁路横贯东西,省级干线公路汲詹、薄口公路交汇贯通。1座上跨立交桥,6座下穿立交桥连接铁路南北。全镇村村通柏油路、省二级公路薄口公路开通了郑州至南太行山各大旅游景点的最短最快直通路线。

土地水利资源丰富。亢村镇地处华北平原南端,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度适中,无霜期较长,日照充足,光热资源丰富,气候条件较好。地势平坦开阔,土壤有机质含量1.327%,属两合土质,土壤肥沃。引黄人民胜利渠横贯东西,两灌两排分布南北,镇区水利条件优越,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效农业生产格局已经形成。

电力供应充足。亢村镇现有35KV变电站一座,与邻近乡镇太山、冯庄变电站形成环网供电、乡镇高压线路达78.415公里,低压线路达40公里,已形成了主线、支线组成的布局合理、等线分明、设备先进的电网结构,常年电力充足,且辐射面积大,供电质量高,用电优势明显。

工业企业蓬勃发展。亢村镇拥有工业企业139家,固定资产超千万元企业5家,投资规模500万元以上的企业13家。1992年建成了以阀门产业为主的工业园区,目前园区内有企业106家,占地1000余亩。近几年来,亢村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已经形成了阀门加工、机械制造、化工、建材四大支柱产业,崛起了以新乡市宏达机械厂、新封热力有限公司、谢人橡塑实业有限公司、新乡市风机厂、天祥兽药厂为龙头的一批民营企业,成为全镇经济大发展的助推器。

“南顿侯”陈亢(约公元前508——前430)字“子元”,一字“子禽”,又字“子亢”,春秋时顿子国(今项城市南顿镇)人。他十八岁入孔门,后随孔子到卫国(今河南滑县、濮阳一带),以儒士身份,留在卫国做了官。河南郡志记载, 北宋大中祥符元年 (1008年)宋真宗赠封孔子为“玄圣文宣王”,陈亢同时被……

获嘉刘伶墓

获嘉刘伶墓位于获嘉县亢村镇刘固堤村。年代为魏、晋、明。 2016年1月22日获嘉刘伶墓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渡河词碑

“渡河词碑”位于河南省获嘉县亢村镇西街村,是河南省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该碑立于明代,刻行书9行共169字,分别为词和作者落款。碑文是明朝夏言随嘉靖帝南巡时所写,记载了嘉靖帝南巡渡河之事,

历史沿革:

1929年为获嘉县第三区。

1955年属王官营中心乡。

1958年成立亢村公社。

1983年改设亢村乡。

1986年撤销亢村乡,置亢村镇。


以下地名与亢村镇面积相当:

亢村镇相关名人

到亢村镇必去著名景点

亢村镇特产与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