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河南省 > 周口市 > 鹿邑县 > 杨湖口镇

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杨湖口镇

[移动版]
地名:杨湖口镇隶属鹿邑县
区划代码:411628109代码前6位:411628
行政区域:河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行政级别:镇车牌代码:豫P
长途区号:0394 邮政编码:466000
辖区面积:约74.8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7.1万人
人口密度:约949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4个社区、34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杨湖口社区~001镇中心区
杨湖口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刘楼社区~002镇中心区
刘楼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干庄社区~003镇中心区
干庄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顾庄社区~004镇中心区
顾庄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寇店村~200村庄
明洪武四年(1371),郭氏、寇氏家族从山西洪洞县迁来此地居住,在此开店,故名。1949年属杨湖口区(第十一区)。1956年属杨湖口中心乡。1958年…[详细]
大盛村~201镇中心区
明洪武三年(1370),盛氏从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迁移河南商丘西观音堂集南落户,因族众人多,故又迁于现在的火屯(当时叫十八家),久居不散,后经官府强拆,…[详细]
苏楼村~202镇中心区
明代初,苏氏家族从山东鄄城迁至苏湾,后又迁至此地居住,村中盖有楼房,故名苏楼。1949年属杨湖口区(第十一区)。1956年属杨湖口中心乡。1958年属…[详细]
大王村~203镇中心区
明代初,王忠、王信兄弟二人,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移至此居住,因村大,人多,故名。1949年属杨湖口区(第十一区)。1956年属杨湖口中心乡。1958…[详细]
刘桥村~204村庄
明代,刘氏家族从太康县兴瓦岗迁来此地居住,此地是集市,故称刘集,后因战乱,村民在村北惠济河上架起一座桥,而得名刘桥。1949年属杨湖口区(第十一区)。…[详细]
簸箕杨村~205村庄
很早杨姓在此居住,盛产簸箕柳,祖先以编簸箕为生,所以村名叫簸箕杨。1949年属杨湖口区(第十一区)。1956年属杨湖口中心乡。1958年属杨湖口人民公…[详细]
宋庄村~206村庄
清代,因宋氏家族迁来此地居住,故称宋庄。1949年属杨湖口区(第十一区)。1956年属杨湖口中心乡。1958年为杨湖口人民公社宋庄大队。1983年为宋…[详细]
苏湾村~207村庄
清代,苏氏家族由山东郸城县北王赵迁移定居,因有一条弯曲的鹿柘公路穿过村庄,故名苏湾。1949年属杨湖口区(第十一区)。1956年属杨湖口中心乡。195…[详细]
郭庙村~208村庄
明代末,有一宰相告老返乡,途经此地,在此建一庙宇,因庄主姓郭,故取名郭奶奶庙,因此地有集有古会,亦称郭奶庙集。1949年属杨湖口区(第十一区)。195…[详细]
大田村~209村庄
明代初,本村为“九里十三田”的发源地,田氏从山西洪洞县田家湾迁居于此,因村大,人多,故名。1949年属杨湖口区(第十一区)。1956年属杨湖口中心乡。…[详细]
李油坊村~210村庄
李油坊原名王油坊,因早年姓王的磨油以清香扑鼻而著名,故称王油坊,后因王姓人渐少,李姓人氏增多,故名李油坊。1949年属杨湖口区(第十一区)。1956年…[详细]
赵楼村~211村庄
清代初,赵氏家族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建设村庄,发展生产,人丁兴旺,后建一楼,故称赵楼。1949年属杨湖口区(第十一区)。1956年属杨湖口中心乡。195…[详细]
李八桥村~212村庄
明代末,李氏和妻子巴氏两人情感不和,李氏出走山东。巴氏才智过人,人称巴氏奶奶,常在村北桥头拦截坏人入侵,势力渐大,外人称为李巴氏桥,后得名李八桥。19…[详细]
杨虎头村~213村庄
清代,村民在村东建了一座白衣奶奶庙,其坐骑羊身虎头,以此得名“羊虎头”,后演变为杨虎头。1949年属杨湖口区(第十一区)。1956年属杨湖口中心乡。1…[详细]
水牛张村~214村庄
因张氏在此养水牛,故名。1949年属杨湖口区(第十一区)。1956年属杨湖口中心乡。1958年为杨湖口人民公社水牛张大队。1983年为水牛张村民委员会…[详细]
吴小庙村~215镇中心区
清代,吴氏家族在此居住,村里有一座小庙,故名。1949年属杨湖口区(第十一区)。1956年属杨湖口中心乡。1958年为杨湖口人民公社吴小庙大队。198…[详细]
荆庄村~216村庄
明代初,荆氏家族从山西红洪洞县迁来此地居住,后人口逐渐增多,形成村庄,故名。1949年属杨湖口区(第十一区)。1956年属杨湖口中心乡。1958年为杨…[详细]
田庄村~217村庄
明代,田氏家族从新台田迁到此地建村居住,故名。1949年属杨湖口区(第十一区)。1956年属杨湖口中心乡。1958年为杨湖口人民公社田庄大队。1983…[详细]
秦楼村~218村庄
明代初,秦氏族人从山西洪洞县迁入现在的鹿邑太清宫居住,康熙年间又迁入孙秦楼,清代,秦氏兄弟二人从孙秦楼迁入此村,村庄位置偏西,故名。1949年属杨湖口…[详细]
马屯村~219村庄
魏太和四年(230),关羽领兵打仗,路过马庄,并在此屯养军马,以此得名,后人为纪念他,修关羽庙一座,以表纪念,故名。1949年属杨湖口区(第十一区)。…[详细]
仝楼村~220村庄
明代,仝氏祖先从山西洪洞县迁来此地,由于勤劳肯干,后来成为一个富有家族,建有一座楼房,故名。1949年属杨湖口区(第十一区)。1956年属杨湖口中心乡…[详细]
郭集村~221村庄
明代洪武年间(1368-1398),郭姓从山西洪洞县迁居与此,并设集市,故名。1949年属杨湖口区(第十一区)。1956年属杨湖口中心乡。1958年为…[详细]
大张村~222村庄
张氏家族从山西洪洞县迁至此地,并建立村庄,得名河东张。与现在的河西张隔河相望,因村大,人多,得名大张。1949年属杨湖口区(第十一区)。1956年属杨…[详细]
火屯村~223村庄
明代末,村民在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定居,迁来时有十八个姓同居于此地,官府三番五次敦促分居,无人想走。后来,官府把所有民房全部烧掉,村民无奈纷纷外迁,故名。…[详细]
油坊张村~224村庄
明代初,张氏家族从山西洪洞县迁来此地居住,并在村庄内建有油坊,故名。1949年属杨湖口区(第十一区)。1956年属杨湖口中心乡。1958年为杨湖口人民…[详细]
史桥村~225镇中心区
清代,史氏家族迁来此地居住,且在村旁河上修了一座桥,故名。1949年属杨湖口区(第十一区)。1956年属杨湖口中心乡。1958年为杨湖口人民公社史桥大…[详细]
西刘村~226村庄
明代,刘氏兄弟三人迁来此地居住,后兄弟分家,地理位置靠西,故名。1949年属杨湖口区(第十一区)。1956年属杨湖口中心乡。1958年为杨湖口人民公社…[详细]
邬庄村~227村庄
清代,邬氏家族迁来此地居住并建村,故名。1949年属杨湖口区(第十一区)。1956年属杨湖口中心乡。1958年为杨湖口人民公社张店大队。1983年为邬…[详细]
苏各村~228镇中心区
清代,苏氏家族从苏湾迁来此地居住,原为三里桥的一个寄庄,后来又在原建庙宇的东侧建一阁楼,故名。1949年属杨湖口区(第十一区)。1956年属杨湖口中心…[详细]
梁楼寨村~229村庄
明代,梁姓进士由东京开封携爱妻迁来此地定居,后建楼筑寨,故名。1949年属杨湖口区(第十一区)。1956年属杨湖口中心乡。1958年属杨湖口人民公社大…[详细]
梁口村~230村庄
明代初,梁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来此地居住,因涡河水害频繁发生,多在此决口,而得名梁口,因每天逢集,又名梁口集。1949年属杨湖口区(第十一区)。1956年…[详细]
界牌村~231村庄
明代初,李姓从山西洪洞县迁居此地,因本村位于鹿、柘、淮三县之交界,故名。1949年属杨湖口区(第十一区)。1956年属杨湖口中心乡。1958年为杨湖口…[详细]
陈庄村~232村庄
宋代,陈氏家族从玄武镇柏木岗迁到此地居住,在此建立村庄,故名。1949年属杨湖口区(第十一区)。1956年属杨湖口中心乡。1958年属杨湖口人民公社马…[详细]
新台田村~233村庄
清代末,田氏在庄东头建了一座庙,群众称为火星台庙,后人称新台田(赵路口),为区别重名村庄,因位于杨湖口镇政府北部,故名北田庄。1949年属杨湖口区(第…[详细]

地名由来:

明洪武三年(1370),杨姓迁此定居,因处玄武湖下水口得名。

基本介绍:

杨湖口乡位于豫东平原,北与商丘市柘城县交界,东邻贾滩乡,南接穆店乡,西靠玄武镇,处于鹿邑县城北工业区和玄武工业区之间。全乡辖38个行政村,126个自然村,总人口7.1万人,总面积74.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206.15公顷。

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几年来,杨湖口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农业经济固本、民营经济强乡、特色经济富民”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内引外联,形成了初具规模的面粉加工、畜牧养殖、发制品收购与加工等三大特色经济。其中,玉龙食品有限公司年生产的“玉龙”牌小麦面粉105万吨,实现产值1850万元,创利税170万元;2005年组建的股份制企业“长宏”“鸣鹿”两个发

+查看详细杨湖口镇概况>>

历史沿革:

清代设杨湖口铺。

1912年为杨湖口乡。

1949年设杨湖口区(鹿邑县第十一区)。

1956年撤区,设杨湖口中心乡。

1958年撤乡,设杨湖口人民公社。

1961年改贾滩区杨湖口小公社。

1965年复名杨湖口人民公社。

1983年撤人民公社,设杨湖口乡。

2009年撤乡,设杨湖口镇。


以下地名与杨湖口镇面积相当:



杨湖口镇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