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沁阳市 > 柏香镇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柏香镇

[移动版]
沁阳博物馆
地名:柏香镇隶属沁阳市
区划代码:410882103代码前6位:410882
行政区域:河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行政级别:镇车牌代码:豫H
长途区号:0391 邮政编码:454100
辖区面积:约53.3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4.32万人
人口密度:约811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62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柏香一街村~200镇中心区
传古代村西北有一片柏树林香气四溢,故取名柏香村。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里人杨嗣修(官至宁夏巡抚)捐资筑城,以避寇乱,为感其恩德,改名善建城,民…[详细]
柏香二街村~201镇乡结合区
《沁阳市地名志》载:柏香,在市区西部偏南16公里。古代村西北有一大片柏树林,香气四溢,故名柏香。1949年成立柏香村公所,属沁阳县第四区。1952年成…[详细]
柏香三街村~202镇乡结合区
传古代村西北有一大片柏树林,香气四溢,故取名柏香,明崇祯十二年(1639),里人杨嗣修(官至宁夏巡抚)捐资筑城,以避寇乱,为感其恩德,改名善建城,民国…[详细]
广韩村~203村庄
唐朝时期,有一韩姓村民在此建村,故取名韩村。后因与崇义乡韩村,城关乡韩村同名,1982年经新乡行署批准更名为广韩村。1949年成立韩村村公所,属沁阳县…[详细]
高村村~204村庄
后周广顺三年(公元953)淫雨成灾,又发生地震。震后在此形成一座大土丘,幸存居民在土丘上建村,故名高村。1949年成立高村村公所,属沁阳县第四区。19…[详细]
西彰村~205村庄
传东汉建武元年(公元25)年,刘秀曾在此表彰有功将士。表彰台设在刘秀驻地之处,后形成村落,故名西彰。1949年为沁阳县第四区西彰村公所。1952年为第…[详细]
后城村~206村庄
清咸丰年间《重修文昌阁碑记》载:因汉永初五年(111),河内守将先零羌令其子在此筑城落户,故取名子城。明万历年间,因何氏家族迁入,人口增加,乃重修城垒…[详细]
新村村~207村庄
宋庆历六年(1045)修汤帝庙碑记:旧名辛村。明初遭火灾焚毁,后赵姓在此重建新村,故名。1949年为沁阳县第四区新村村公所。1952年为沁阳第四区新村…[详细]
东司马村~208村庄
三国时,司马懿衣锦还乡经此的屯驻兵马之地,后来形成两个村庄。于东南,故名东司马。1949年成立东司马村公所,属沁阳县第四区。1952年成立东司马初级农…[详细]
西司马村~209村庄
三国时,司马懿衣锦还乡经此,部将问他:“兵屯何处?”他说:“我有两支箭,一支射东南,一支射西北,两箭落处便是屯驻之地。”后来,司马懿屯驻兵马的两个地方…[详细]
西宜作村~210村庄
据杨氏家谱(杨叙莲存)记载:明洪武年间,山西洪洞移民两家倪姓迁此开设作坊,在西的名西倪家作。在东的名东倪家作,后谐音称西宜作,东宜作。1949年为沁阳…[详细]
东宜作村~211村庄
明洪武年间,山西洪洞移民两家倪姓迁此开设作坊,在东的名东倪家作,后谐音为东宜作。1949年成立东宜作村公所,属沁阳县第四区。1952年成立东宜作初级农…[详细]
宋庄村~212村庄
传元至正二十七年(1366),元军铁木儿部在此打家劫舍,宋氏联合邻村史姓,奋起反抗,后全部被杀。明洪武年间山西洪洞县移民来此,为弘扬宋氏的反抗精神,取…[详细]
史村村~213村庄
传元至正二十七年(1366),铁木儿部在此打家劫舍。史家村史姓与宋氏联合反抗,后村民皆被杀。明洪武年间,山西洪洞县移民迁移此村,为弘扬史姓的反抗精神,…[详细]
小董庄村~214村庄
明初,一部分董姓村民迁移至此建村,取名董庄,后因村小人少,为区别于村东边的董庄,故称小董庄。1949年为沁阳县第四区小董村村公所。1952年为第四区小…[详细]
大董庄村~215村庄
明初,孟县刘浒村董肇,因家庭纠纷,离家来此开荒种地,后落户繁衍成村,取名董庄,后又派生出一个村称小董庄,遂改称大董庄。1949年成立大董村公所,属沁阳…[详细]
和贡村~216村庄
原名郭庄。明洪武二年(1369),因闹家族纠纷长期不能和解,后经县衙调解,两家重新和睦。为吸取教训,双方贡献银两,共修郭坛,并将村名改为和贡。1949…[详细]
大位村~217村庄
传西汉末年,刘秀大将王梁曾在贺村一带屯兵,并在西十八里的地方设大卫场,后在此形成村落,取名大卫。民国以来,谐音演化为大位。1949年成立大位村公所,属…[详细]
小位村~218村庄
西汉末年,刘秀大将王梁曾在贺村一带屯兵,并在西5里地设小卫场,后形成村落,名小卫。民国以来,谐音演化为小位。1949年为沁阳县第四区小位村公所。195…[详细]
西王梁村~219村庄
为东汉28宿之一王梁秣马厉兵之地,故名王梁村。后派生出三个村,在西,故得名西王梁。1949年后仍属沁阳县第四区。1952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详细]
东王梁村~220村庄
因东汉28宿之一的王梁曾在此秣马厉兵,故取名王梁。后派生出三个村庄,在东称东王梁。1952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详细]
贺村村~221村庄
元朝末年,附近有一城池,名付逯城。朱元璋部将徐达与元军交战,城墙被毁。明朝建立后,重修付逯城,在这里举行庆贺大典,后形成村庄,取名贺村。1949年贺村…[详细]
肖寺村~222村庄
传明洪武年间山西洪洞移民到此建村,因位居肖衍冢和志公寺之间,故名。又原为温、胡、刘三家开设的饭馆,因地近付逯城,取名付逯馆,后因村北修志公寺,改名寺上…[详细]
圪当坡村~223村庄
此地原为一大斜坡,明洪武年间,山西洪洞县移民刘姓来此,在半坡上建村,取名圪垱坡。1949年成立圪垱坡村公所,属沁阳县第四区。1952年成立圪垱坡初级农…[详细]
小张庄村~224村庄
小张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西冯桥村~225村庄
传因村内有七眼砖井,原名七井村。西汉更始三年,冯翊在村西北潴龙河造假桥伏兵,打败朱鲔,为此改为冯桥村。后又在冯桥村西派生出,故得名西冯桥。1949年为…[详细]
东冯桥村~226村庄
因村内有七眼砖井,原名七井村.西汉更始三年,冯翊在村西北潴龙河上造假桥设伏兵大败朱鲔,为此,取名冯桥村。后又派生一村称东冯桥村。1949年成立东冯桥村…[详细]
刘庄村~227村庄
明洪武年间,从黄河南迁来的几户刘姓村民来此建村,故得名刘庄。1935年属沁阳县第三区,后改属第四区。1949年建国后仍属第四区。1955年废区后属柏香…[详细]
南朱庄村~228村庄
因居民多马姓,原名马庄。因民委员会明朝初年,马姓绝嗣,江苏永寿县朱姓迁来,改名朱庄。1949年为沁阳县第四区朱庄村公所。1952年为第四区朱庄初级农业…[详细]
西小召村~229村庄
原系沁河上的一个渡口,名小刀口。后形成村庄,村以渡口名。后将刀口误写为召字,遂衍为小召。后因为与崇义镇小召区分,称为西小召。1949年成立西小召村公所…[详细]
秦庄村~230村庄
明洪武年间,山西洪洞移民秦氏三兄弟从山上下来后,老二来此建村。取名秦庄。1949年成立秦庄村公所,属沁阳县第四区。1952年成立秦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详细]
谢庄村~231村庄
古代沁河改道后,一谢姓从小召迁来建村,故称谢庄。清属宽平乡一图。1935年属沁阳县第三区,后改属第四区。1949年建国后仍属第四区。1955年8月废区…[详细]
北吕庄村~232村庄
旧名申家庄,后吕姓迁此,人丁兴旺,遂改为吕庄。1949年成立吕庄村公所,属沁阳第四区。1952年成立吕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仍属第四区。1955年属柏…[详细]
郜两水村~233村庄
宋时村名。因居民皆郜姓,又在两股泉水子旁,故名。1949年成立郜两水村公所,属沁阳县第四区。1952年成立郜两水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仍属第四区。195…[详细]
东两水村~234村庄
《沁阳市地名志》载:郜两水,宋朝时村名。因居民皆郜姓又在两股泉水之旁,故名郜两水。西两水系郜两水的派生村,因位置在郜两水村西,故名。1949年成立东两…[详细]
西两水村~235村庄
宋天圣八年《经幢纪》载:宋朝时村名。因此地有两股清泉,在两股泉水旁形成以郜两水村为中心的三个村庄,在西,故得名西两水。1949年为沁阳县第四区西两水村…[详细]
大留村~236镇乡结合区
元朝时村名,因多为刘姓,故名刘村。又因他们皆两水村民为躲避水患,而留居的地方,又名留村。1949年成立第四区留村村公所,属沁阳县。1952年成立留村初…[详细]
郜庄村~237镇乡结合区
明洪武年间,山西洪洞县移民郜姓迁此,取名郜家庄,简称郜庄。1949年成立郜庄村公所,属沁阳县第四区。1952年郜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仍属第四区。19…[详细]
李桥村~238村庄
传明朝末年,一群村民因反抗苦役被追杀,其中李十三孤身一人逃到此地,在桥下躲过劫难。后在桥边建村,得名李家桥,简称李桥。1949年为沁阳县第四区李桥村公…[详细]
葛前村~239村庄
原名大盖村,系为纪念东汉28宿之一盖延而命的村名,据紫虚元君行宫碑记载,清顺治十五年(1658)改称葛村。1962年大葛村析出葛前、葛后两个行政村。1…[详细]
葛后村~240村庄
原名大盖村,系为纪念东汉28宿之一盖延而命的村名。据紫虚元君行宫碑记载,清顺治十五年(1658)改称葛村。1962年大葛村析出葛前、葛后两个村。194…[详细]
小葛村~241村庄
元延祐三年(1320)河内地震,沁河泛滥,大葛村部分村民北迁另建新村,为怀念故里,取名小葛。1949年为沁阳县第四区小葛村公所。1952年为第四区小葛…[详细]
期城村~242村庄
周代名隰城,是周王室的城邑。春秋时期,周襄王被其弟大叔赶出王城。后晋文公出兵勤王,擒大叔。周襄王取大叔于温,杀于隰城,即此,后衍化为期城。1949年成…[详细]
伏背村~243村庄
刘秀部下二十八宿之一的姚期因作战背部负伤,在当时名为陈家庄的村里隐伏养伤,后人为纪念此事,将陈家庄改为伏背村。1949年属沁阳县第四区。1955年属南…[详细]
西庄村~244村庄
据清顺治十三年(1656)村内石碑记载:清顺治六年,因沁河水患,部分村民由伏背迁此。因位处伏背西南,故名西南庄,后简称西庄。1949年成立西庄村公所,…[详细]
郑村村~245村庄
宋时村名。为怀念为人正直、忠厚的郑顺老人而取名郑顺村,后简称郑村。1949年成立郑村公所,属沁阳县第四区。1952年成立郑村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仍属第…[详细]
大潘村~246村庄
明洪武年间,山西洪洞移民潘姓来此建村,取名潘村。后沁河泛滥,将潘村冲成两个村,因较大,故名大潘。1949年成立大潘村公所,属沁阳县第四区。1952年成…[详细]
小潘村~247村庄
清道光五年(1825)沁河泛滥将原潘村冲成两个村,因小,故名小潘村。1949年为沁阳县第四区小潘村公所。1955年废区后属南寻中心乡,后改属南寻乡。1…[详细]
杨林村~248村庄
清顺治十五年(1658)《紫虚元君行宫碑》载:原名杨林村。相传古时该地杨树成林,故名杨林村。1949年改为沁阳县第四区杨林村公社。1952年为第四区杨…[详细]
南王村~249村庄
西楚霸王项羽曾在此封瑖丘申阳为河南王,后形成村庄,取名河南王村,沿用中简称南王。1949年为沁阳县第四区南王村公所。1952年为第四区南王初级农业生产…[详细]
保方村~250村庄
传早年因村头有一方形寨门,故名方门村。后为预防匪寇袭扰,护卫村庄,特在方门内设置岗哨,常年轮值,故改名保方。1949年属沁阳县第四区。1955年属南寻…[详细]
彰仪村~251村庄
因居民多王姓,且村小,原名小王庄。据明初,曾有一董某被招为驸马,住在京城彰仪门,后将小王庄改名彰仪村。1949年成立彰仪村公所,属沁阳县第四区。195…[详细]
西乡村~252村庄
明洪武年间,村名为范坑,后村民嫌不雅,又因地处东乡村之西,遂改名为西乡。1949年为沁阳县第四区西乡村公所。1952年为第四区西乡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详细]
北寻村~253村庄
东汉初,刘秀在西彰附近表彰有功人员,大将冯翊外出,刘秀亲自出营向南、北寻找。在一颗大树下找到冯翊,后此树南北两地皆形成村庄,在树北,取名北寻。又传当年…[详细]
东乡一街村~254村庄
因地处期城(周代隰城)之东,故名东乡。民国25年(1936)曾改为东乐乡,1945年恢复原名。分为四个大街,为东乡一街。1949年成立东乡一村村公所,…[详细]
东乡二街村~255村庄
因地处期城(周代隰城)之东,故名东乡。民国25年(1936)曾改为东乐乡,1945年恢复原名。分为四个大街,为东乡二街。1949年成立东乡二村村公所,…[详细]
东乡三街村~256村庄
因地处期城(周代隰城)之东,故名东乡。1936年曾改为东乐乡。1945年恢复原名。分为四个大街,为东乡三街。1949年成立东乡三村村公所,属沁阳县第四…[详细]
东乡四街村~257村庄
因地处期城(周代隰城)之东,故名东乡。民国25年(1936)曾改为东乐乡,1945年恢复原名。分为四个大街,为东乡四街。1949年成立东乡四街村公所,…[详细]
范庄村~258村庄
宋天圣八年《经幢记》碑载:宋旧村名。因原为范姓的花园,后园丁在此定居成村,故名范家庄,简称范庄。1949年为沁阳县第四区大葛村村公所。1952年第四区…[详细]
上辇村~259村庄
新莽时,刘秀遭王莽追杀在期城遇难,被傅女搭救。刘秀当皇帝后,乘辇去接,行至此地时,传旨人回报傅女已死,刘秀黯然上辇转回。后在此地形成村庄,故名上辇。1…[详细]
南西村~260村庄
东汉初,刘秀在西彰附近表彰有功人员,大将冯翊外出,刘秀亲自出营向南、北寻找。在一颗大树下找到冯翊,后此树南北两地皆形成村庄,在树北,取名北寻又传当年王…[详细]
南东村~261村庄
东汉初,刘秀在西彰附近表彰有功人员,大将冯翊外出,刘秀亲自带领人马向东寻找。在一棵大树下找到冯翊,后此树南北两地皆形成村庄。在南,取名南寻。又王莽撵刘…[详细]

地名由来:

古时村西北有一片柏树林、香气四溢,故名柏香。

荣誉排行:

2022年12月,柏香镇入选2022年河南省省级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

基本介绍:

柏香镇位于沁阳市西部,西与济源市接界,南与孟州市隔蟒河相望。总面积53.3平方公里,耕地4.87万亩,总人口3.6万人,辖39个行政村。2003年全镇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9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41元,综合实力在全市16个乡镇(办事处)列第10名。

柏香镇是沁阳市最大的农业乡镇。盛产小麦、玉米、大豆。2003年全镇经济作物达到13000亩,粮经作物比达到7:3,基本形成了大豆、果树、瓜类、蔬菜等规模性农业基地。畜牧业发展迅猛,规模养殖户达到246户,畜牧业总产值达到6500万元。

柏香镇也是沁阳市的工业重镇。境内拥有各类企业108家,其中上亿元产值企业2家,超千万元产值企业5家。以屹峰电源公司、华宝工贸有限公司、中州辊业制造有限公司、五舟建材有限公司为龙头,基本形成以电动车、食油、造纸机械、建筑予制构件的产业群体。其中沁阳华宝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是农业部部级先进企业,河南省一级先进企业,全国500家最大乡镇企业和省农业产业化50强龙头企业。

柏香镇位居郑、洛、焦金三角的中心地带,交通区位优越。省道新济、晋巩公路穿镇而过,济焦新高速公路与省道紫黄路交叉穿越全境,距省会郑州110公里,距山西煤碳之乡晋城100公里。柏香镇水资源丰富,干河穿越全境,西部与白墙水库交界,地下水源极为丰富,完全可满足工农业生产需要。电力资源丰厚,距沁北电厂、沁阳电厂仅20公里。

柏香镇三产繁荣。2000年4月被省政府确定为“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先后投资1100万元,完成了邮电、工商、电业、财政、公安、计生、医技、商贸大楼等建设,镇区路路硬化、亮化、美化,供水、排水设施完备。商业批发、饮食、娱乐等商贸服务网点达130多家,每年大型农贸交易会160余次,年交易量达到3亿多元。

2004年,新一届党委、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实施三心(民心、中心、重心)工程,重铸柏香辉煌”的工作思路,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先后引进浙江超威、郑州屹林、中国石油等企业来柏投资兴业。当年引进项目4个,总投资达6000万元人民币。

柏香镇蕴育着无限商机,热情好客的柏香人民热切期盼各界有识之士来柏发展创业。镇党委、政府及全镇人民将以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质的服务、最宽松的环境与各位共谱加速发展的新篇章。

郗城遗址

郗城遗址位于沁阳市区西南13公里柏香镇贺村西北。郗城始建于西周,沿用至汉代。据《水经注》记载:“济水又东南,迳絺(郗)城北”。郗城在筑城时因地制宜,东北角一段临潴龙河(济水)依水而建。经调查

历史沿革:

清代属宽平乡一图。

1935年为沁阳县第三区,后改为第四区。

1955年废区改乡,称柏香中心乡。

1956年改为柏香乡。

1958年成立柏香公社。

1983年复设柏香乡。

1989年撤销柏香乡,置柏香镇。


以下地名与柏香镇面积相当:

柏香镇相关名人

到柏香镇必去著名景点

柏香镇特产与美食
柏香镇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