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上蔡县 > 崇礼乡

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崇礼乡

[移动版]
地名:崇礼乡隶属上蔡县
区划代码:411722210代码前6位:411722
行政区域:河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行政级别:乡车牌代码:豫Q
长途区号:0396 邮政编码:463000
辖区面积:约56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6.44万人
人口密度:约1150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16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崇礼村~200乡中心区
春秋时期,孔子厄于陈蔡之间,曾至此讲礼义之学,教化民众崇尚礼义,取村名崇礼,后为集贸市场,称为崇礼集。清属敦崇图崇礼里。1932年属枯河联保。1942…[详细]
东党村~201村庄
明洪武年间,其一枝即党成功父子七人迁居今崇礼乡东党村居住。随着人口增多,兄弟们便分村各居,从东至西“一”字排开,相隔一华里,父与六弟居东、二弟等居中、…[详细]
坡朱村~202村庄
清初,朱姓从大朱迁居于此建村,因地势低洼,故名。清属敦崇图敦厚里。1932年属高岳联保。1942年属蔡沟镇。1949年属蔡沟区。1951年属高岳区。1…[详细]
格了朱村~205村庄
明正德年间,朱姓从商水县平店乡五路寺村迁此建村,当时处枯河西岸,地势高低不平,住户在疙瘩岗地上建房,没有正街,时称疙瘩朱,后村名演变为格了朱。清属敦崇…[详细]
孙庄村~206村庄
孙姓始祖于明末,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为纪念祖先于村东建一孙爷庙,室内外皆涂为白色,取名白庙,村名也因之称白庙孙庄,后因庙毁村名演变为孙庄。清属敦崇图…[详细]
岳徐村~207村庄
明末,岳、徐两姓迁此定居,建村两个,分别取名岳庄、徐庄。后两村落连成一村,1983年合称岳徐。清属敦崇图崇礼里。1932年属枯河联保。1942年属杨丘…[详细]
枯河村~208村庄
清初,牛、刘两姓从山东泗水县迁此建村,因处古枯河北岸约200米处,取名枯河涯,简称为枯河。清属敦崇图崇礼里。1931年属东岸区杨丘乡。1934年属枯河…[详细]
张庄村~210村庄
清初,张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张庄。清属敦崇图崇礼里。1931年属东岸区杨丘乡十五保。1949年属东岸区朱店乡。1956年属崇礼中心乡。1958…[详细]
西党村~211村庄
明洪武年间,其一枝即党成功父子七人迁居今崇礼乡东党村居住。随着人口增多,兄弟们便分村各居,从东至西“一”字排开,相隔一华里,父与六弟居东、二弟等居中、…[详细]
大付村~212村庄
大付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大袁村~213村庄
明末,袁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取名袁庄,后有袁姓迁出另建新村称小袁。原村遂改为大袁。清属敦崇图敦厚里。1931年属蔡沟区大袁保。1942年属蔡沟镇大…[详细]
杨堂村~215村庄
杨姓始居此地,明末又有杨姓迁入村落较大,故名大杨庄。大杨庄东有一庙堂,故名。清属敦崇图敦厚里。1931年属大袁联保。1942年属蔡沟镇。1949年属蔡…[详细]
后店村~220村庄
唐代,此村地处枯河上的一个埠口(今蔡庄)附近,且临平舆一周口的故官道旁,成为当时水陆交通枢纽,王、刘两姓于此南北各开一店铺,王姓所开店铺处北,故名后店…[详细]
东大朱村~222村庄
明正德年间,朱姓从现商水县平店乡五路寺村迁此建村,因村落较大,得名大朱庄。后因重名改为东大朱。清属高生图高岳里。1941年属蔡沟镇。1949年属蔡沟区…[详细]
任庄村~223村庄
清初,任姓始祖从山西洪洞县迁至此地建村,故名。清属郭崇图崇礼里。1931年属第六区杨丘乡。1949年属东岸区马庄乡。1956年属崇礼中心乡。1958年…[详细]
方堂村~225村庄
清初,方姓从大方析出于此建村,因处大方、小方之间,故取名中方。清属敦崇图敦厚里。1932年属大袁联保。1942年属杨丘乡。1949年属蔡沟区。1951…[详细]

地名由来:

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厄于陈蔡之间,曾至此讲礼义之学,倡导社会崇尚礼义,取名崇礼。

基本介绍:

崇礼乡位于驻马店市上蔡县东北43公里处,南距311省道6公里,省道横穿京珠高速公路;北与周口市接壤,吴潢省级公路纵贯而过,与漯河至项城公路交汇于此。人口5.2万人,耕地面积5.6万亩。 全乡优质小麦、花木种植、畜牧养殖、面粉加工、建材制造、木器加工等中小企业蓬勃发展,改革开放稳步推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历史沿革:

春秋时期称崇礼,始有崇礼之名。

清分属敦崇图敦厚里、崇礼里、洁墙图固墙里、高生图高岳里。

1931年分属第五区(蔡沟)、六区(东岸)。

1941年分属东岸乡、杨坵乡。

1949年属东岸区。

1956年设崇礼中心乡。

1957年改为崇礼乡。

1958年属高岳人民公社。

1961年撤销高岳人民公社,分建崇礼、杨集2个人民公社。

1962年成立崇礼人民公社。

1983年改为崇礼乡。

崇礼红薯

“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这句描述粮食供应紧张时代人们与红薯紧密联系的俗语,如今在上蔡县农村有了新的内涵。昔日被群众当作饲料的红薯成为餐桌上的新宠,以红薯为原料加工产业链条成为脱贫致富的“黄


以下地名与崇礼乡面积相当:



崇礼乡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