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河南省 > 周口市 > 太康县 > 转楼镇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转楼镇

[移动版]
地名:转楼镇隶属太康县
区划代码:411627114代码前6位:411627
行政区域:河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行政级别:镇车牌代码:豫P
长途区号:0394 邮政编码:466000
辖区面积:约77.47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6.1万人
人口密度:约787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33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转楼村~201镇中心区
原名黄狗岺。清光绪年间张姓迁居此地后,嫌村名不雅,便在村西南角处盖了一座专供人们烧香的砖木结构旋转式楼阁,改村名为转香楼,又称转角楼。1949年后演变…[详细]
商岗村~202村庄
清康熙五年(1666)此地逢一官道,商人多会此地,贸易发达,便取名商岗。1949年属太康县第三区(王集)。1958年8月成立商岗生产大队,属王集公社。…[详细]
程庄村~203村庄
清顺治元年(1644)程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居住,取村名程庄。1949年属太康县第三区(王集)。1958年8月成立程庄生产大队,属王集公社。1965…[详细]
李保真村~204村庄
原名许大楼。后来村中许姓渐少,李姓渐多,明崇祯九年(1636)有一人叫李保真者,在村中威望很高,他死后,后人为纪念他,更名为李保真。1949年属太康县…[详细]
李屯村~205村庄
明万历年间李姓迁此建村,后因雨水大,村周围用土屯起来,故名李屯。1949年属太康县第三区(王集)。1958年8月成立李屯生产大队,属王集公社。1965…[详细]
黄岗村~206村庄
原名赵振岗。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于884年率军路经此地,并在此安营扎寨,后人为纪念黄巢,村名逐改为黄巢岗。后演变为黄岗。1949年属太康县第三区(王集…[详细]
罗洼村~207村庄
清咸丰五年(1855)罗姓迁此建村时,因这片土地低洼,取名罗洼。1949年属太康县第三区(王集)。1958年8月成立罗洼生产大队,属王集公社。1965…[详细]
冯小桥村~208村庄
清康熙三年(1664)冯姓迁此建村,因此地有一小河,又建一座小桥,取村名冯小桥。1949年属太康县第二区(马头)。1958年8月成立冯小桥生产大队,属…[详细]
褚庄村~209村庄
明嘉靖三年(1524年)褚姓迁此建村,取村名褚庄。1949年属太康县第二区(马头)。1958年8月成立褚庄生产大队,属马头公社。1975年划属转楼公社…[详细]
袁庄村~210村庄
袁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路口村~211村庄
明末清初此村位于东西与南北的十字路口交汇处,故名路口。1949年属太康县第三区(王集)。1958年8月成立路口生产大队,属王集公社。1965年划属杨庙…[详细]
郭庄村~212村庄
清康熙年间郭姓由外地迁来此地居住形成村落,取名郭庄。1981年因重名更名为郭屯。现又恢复用郭庄。1949年属太康县第三区(王集)。1958年8月成立郭…[详细]
大营子村~213村庄
原名叫阎家村。五代十国后梁时期后梁王朱温带兵在此处安营扎寨,由于物资缺乏阎姓人被赶外迁,后战乱平息王姓从外地迁此,为纪念朱温带兵在此安营,逐取村名王大…[详细]
郭桥村~214村庄
清乾隆年间郭姓迁此建村,因村南靠近铁底河,便在河上建一座小桥,取村名郭桥。1949年属太康县第三区(王集)。1958年8月成立郭桥生产大队,属王集公社…[详细]
前楼村~215村庄
前楼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油坊庄村~216村庄
油坊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李皋村~217村庄
明万历年间有一人叫李皋来此定居,一生为人正直、公正善良、乐善好施,深受乡邻敬重,其后人为纪念先祖,便以始祖名字取村名。1949年属太康县第三区(王集)…[详细]
张义宾村~218村庄
明末有一皇帝侄女婿名叫张仪宾,曾在五户营居住,因其势力较大,改村名为张仪宾。1949年属太康县第二区(马头)。1958年8月成立张仪宾生产大队,属马头…[详细]
大祁村~219村庄
清顺治元年(1644)祁姓迁此建村,因村南有一村庄名小祁,故取村名大祁。1949年属太康县第三区(王集)。1958年8月成立大祁生产大队,属王集公社。…[详细]
大赵村~220村庄
明万历年十一年(1583)赵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来此地建村居住,后人口增多村落较大,取村名大赵。1949年属太康县第三区(王集)。1958年8月成立大赵生…[详细]
王集村~221村庄
清顺治五年(1648)王姓迁此建村,以买卖杂货交易为生,后在村内起集,取村名王集。1949年属太康县第三区(王集)。1958年8月成立王集生产大队,属…[详细]
孙北村~222村庄
孙姓于明初由山西晋阳县迁徙自此建村定居,在村东北角用砖石修一拱桥,取村名孙桥。1949年属太康县第三区(王集)。1958年8月成立孙桥生产大队,属王集…[详细]
台寨村~223村庄
唐世宗年间此村原名仁义寨。寨东半里处有条沙河,河边有一埠口,为经商贸易集会之地,后因洪涝,埠口被淹,而仁义寨用土加高,集会逐向西迁移,日久天长,后人演…[详细]
王庙村~224村庄
原名黄庄。明洪武元年(1368)王氏家族从山西平阳府洪洞县城内迁此居住。清顺治元年(1638)黄姓绝嗣,王氏家族人丁兴旺,在村中建大庙一座,取名王庙。…[详细]
张屯村~226村庄
明嘉靖年间张姓迁此建村,取村名张屯。1949年属太康县第三区(王集)。1958年8月成立张屯生产大队,属王集公社。1965年划属杨庙公社。1975年划…[详细]
宋庄村~227村庄
清光绪年间宋氏十二世祖迁此建村,取村名宋庄。1949年属太康县第三区(王集)。1958年8月成立宋庄生产大队,属王集公社。1965年划属杨庙公社。19…[详细]
琉璃堂村~228村庄
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此地有一座琉璃庙,后来吴、张、李多姓居此建村,取村名为琉璃堂。1949年属太康县第三区(王集)。1958年8月成立琉璃堂生产…[详细]
谢庄村~229村庄
清康熙三年(1664年)谢姓迁此建村,取名谢庄。1949年属太康县第二区(马头)。1958年8月成立谢庄生产大队,属马头公社。1975年划属转楼公社。…[详细]
朱庄村~231村庄
明万历年间朱姓迁此建村,取村名朱庄。1949年属太康县第三区(王集)。1958年8月成立朱庄生产大队,属王集公社。1965年划属杨庙公社。1975年划…[详细]
和张村~232村庄
明万历年间建村后,原名张庄。因其村姓张人多,常常闹架,互不团结,后经官方调节,消除隔阂,全村和和睦睦,逐更名为和张。1949年属太康县第三区(王集)。…[详细]
耿楼村~233村庄
清道光十一年(1831)耿姓迁此建村,后建一楼房,取名耿家楼。后演变为耿楼。1949年属太康县第三区(王集)。1958年8月成立耿楼生产大队,属王集公…[详细]
王名杨村~234村庄
王名杨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姬庄村~235村庄
清嘉庆十五年(1810)姬姓迁此建村,取名姬庄。1949年属太康县第三区(王集)。1958年8月成立姬庄生产大队,属王集公社。1965年划属杨庙公社。…[详细]

地名由来:

传,该村原名黄狗岺。清光绪年间,张姓迁居此地后,嫌村名不雅,便在村西南角处盖了一座专供人们烧香的转角楼阁,改村名为转香楼,又称转角楼。解放后演变为转楼。

基本介绍:

转楼乡位于太康县城北二十公理,睢、杞、太三县交界处,辖33个行政村,118个自然村,4.6万人,6.9万亩耕地。转楼乡是个农业乡,有着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和劳动力资源。近几年来,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实施农业兴乡、科教兴乡、商贸兴乡、个体私营企业兴乡战略,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千方百计招商引资,发展个体私营企业,使全乡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农业方面:盛产小麦、玉米、土豆、棉花等作物,年平均粮食产量达3600多万公斤,小科单产达到450公斤,棉花总产220万公斤。近几年,乡党委政府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把土豆生产和食用菌生产列入振兴我乡农村经济

+查看详细转楼镇概况>>

历史沿革:

1949年属太康县第二区(马头)。

1975年成立转楼人民公社。

1983年更名为转楼乡。

2018年改置转楼镇。


以下地名与转楼镇面积相当:



转楼镇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