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河南省 > 濮阳市 > 台前县 > 马楼镇

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马楼镇

[移动版]
地名:马楼镇隶属台前县
区划代码:410927104代码前6位:410927
行政区域:河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行政级别:镇车牌代码:豫J
长途区号:0393 邮政编码:457000
辖区面积:约71.5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3.91万人
人口密度:约547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55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马楼村~201镇中心区
明洪武年间大移民时,马姓始迁祖由山西洪洞县迁居于此建村,后村民在村中建起十八座土楼,而得名马楼。原属山东省寿张县七区。1949年属平原省寿张县三区。1…[详细]
满那里村~202镇乡结合区
明初,满姓族人由山西洪洞老鸹窝迁至山东寿张城西满家坑。三世满朝贵又迁至寿张城南25里裴城寺村西今址,以姓氏取名满那里。原属山东省寿张县七区。1949年…[详细]
吴楼村~203镇乡结合区
明洪武十二年(1379)吴泰伯之八十三世孙三兄弟由山西洪洞迁到山东寿张城西赵升白。明洪武十三年(1380)吴二珠由赵升白迁至今址。后建楼,村名为吴家楼…[详细]
大寺张村~204镇乡结合区
明洪武年间,张氏始迁祖翊戴由山西洪洞县迁居阳谷县皇姑冢。后十三世祖有容迁今址建村,因村西有大寺,故名大寺张。原属山东省寿张县七区。1949年属平原省寿…[详细]
靛池楼村~205村庄
明初,刘姓始迁祖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刘姓居民以做颜料靛青为业,故名为靛池刘。清光绪十二年(1866)改“靛池刘”为“靛池楼”。原属山东省寿张县七区。…[详细]
裴城寺村~206镇乡结合区
据考,古有裴姓人立功被封于此建城邑名“裴城”。宋治平二年(1065)城北建一大寺,寺依城名,称“裴城寺”。后裴城衰落,寺名超城名,因属老集镇且裴城寺香…[详细]
后杨村~207村庄
清道光十六年(1836),大杨杨氏第七代杨坤由莲花池迁此立村,取名后杨。原属山东省寿张县三区。1958年属寿张县马楼公社后王集大队。1963年属马楼区…[详细]
前秦村~208村庄
清代,秦氏始迁祖由山西洪洞县迁往寿张城南二十五华里建村,取名前秦。原属山东省寿张县七区。1949年属平原省寿张县三区。1952年属山东省寿张县三区。1…[详细]
后秦村~209村庄
清代,秦氏始迁祖由山西洪洞县迁寿张城南25华里后张庄村,因秦姓人多。1943年改名后秦。原属山东省寿张县七区。1949年属平原省寿张县三区。1952年…[详细]
闫霍村~210村庄
明洪武年间,阎氏始迁祖由寿张阎堤迁曹庄,后又迁至此地定居,时村名颜豁子,阎氏来后改名阎霍。后“阎”演化为“闫”。原属山东省寿张县七区。1949年属平原…[详细]
闫庄村~211村庄
明永乐元年(1403),阎氏始迁祖由江苏锡山门口迁至今山东省梁山县小安山阎集,后迁今马楼尚岭,再迁今址,以姓取村名阎庄。后“阎”演化为“闫”。原属山东…[详细]
孙文赞村~212村庄
明洪武年间,孙氏始迁祖孙文赞由山西平阳迁山东寿张县南黑虎庙(今属山东省梁山县),后迁黄河西岸黄河洼今址,以始迁祖名字命名孙文赞。原属山东省寿张县七区。…[详细]
梁路口村~213村庄
明洪武年间,本地是河洼,地域广阔,土壤肥厚,各地百姓迁来开垦居住。建村时有三岔路口,梁姓最早在此安家,故取名梁路口。原属山东省寿张县七区。1949年属…[详细]
王潭村~214村庄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王龙潭由山东寿张县西南尤坊村迁此居住,取名王龙潭村,后简称王潭村。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王潭村部分人迁至本村正南建村…[详细]
王相吴村~215村庄
明代,王氏始迁祖王相吴由今山东阳谷县寿张镇北关迁此处立村,以始迁祖王相吴人名命村名王相吴。原属山东省寿张县七区。1949年属平原省寿张县三区。1952…[详细]
东尚岭村~216村庄
初名“上岭”,是因昔地势高有土岭,且土岭之上有宋时所建大觉寺。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兖州府志》载:“宋英宗治平二年,随名堂赐额大觉寺。金熙宗皇统…[详细]
西尚岭村~217村庄
初名“上岭”,是因昔地势高有土岭,且土岭之上有宋时所建大觉寺。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兖州府志》载:“宋英宗治平二年,随名堂赐额大觉寺。金熙宗皇统…[详细]
前尚岭村~218村庄
初名“上岭”,是因昔地势高有土岭,且土岭之上有宋时所建大觉寺。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兖州府志》载:“宋英宗治平二年,随名堂赐额大觉寺。金熙宗皇统…[详细]
苗庄村~219村庄
明洪武三年(1380)苗氏始迁祖由山西洪洞县老鸹窝迁至山东阳谷县城南二十五里苗家台村。后迁居今址,取名苗庄。原属山东省寿张县七区。1949年属平原省寿…[详细]
毛河村~220村庄
明洪武年间,毛氏始迁祖昆仲季三人由山西洪洞白石窝村奉令迁山东,其三支毛位相宅于寿张县吕家庙,后易名为毛家庙。后再迁于此地,因此地靠近黄河,以毛姓居多,…[详细]
陈楼村~221村庄
明代之前,该处有一大户名为“陈三问”,因盖有楼房,俗称村名“陈楼”。刘氏族人于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刘庄迁居寿张韩庄(今城关曹杨韩),之后又迁居于庙(今台…[详细]
河西赵村~222村庄
明洪武二年(1369),赵氏始迁祖由山西洪洞县迁至山东寿张县城西赵升白。二世后又迁寿张城西南三十华里处今址定居。因建村时在黄河故道西边,且村中赵姓为主…[详细]
河西王村~223村庄
明洪武三年(1370),王姓始迁祖由山西洪洞迁居黄河岸边高土堌堆上今址,以姓氏及地形地貌命村名“王堌堆”。后因河势,村形如枣核,村易名“枣流河”。后又…[详细]
韩庄村~224村庄
明洪武二年(1369),韩氏始迁祖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取名韩家寨。1964年改村名为韩那里。1982年改为韩庄。原属山东省寿张县七区。1949年属平…[详细]
刘心实村~225村庄
明洪武二年(1369),刘氏始迁祖由山西洪洞县老鸹窝迁此定居,取名刘石。后邻村好友看到刘氏家人忠厚老实,善良办事,以诚待人,称为刘心实(村)。原属山东…[详细]
前张胡同村~226村庄
据载,明洪武年间,张姓始迁祖由山西洪洞迁此建村,所建村形狭长,形如胡同,故以姓氏及村形名“张家胡同”,简称“张胡同”。明永乐年间,王、董两姓迁居村北,…[详细]
后李楼村~227村庄
明洪武二年(1369),李氏始迁祖由山西洪洞县迁至山东阳谷县李堂。后因人口增多,再迁至今址,后建楼,遂名李楼。再分迁居于李楼村后,为便于区别,新村称后…[详细]
前李楼村~228村庄
明洪武二年(1369年),李氏始祖李整从山西省洪洞县迁至山东阳谷县李堂。后因人口增多,再迁至今址。后建楼,遂名李楼。再分迁居于李楼村后。为便于区别,新…[详细]
闫五斗村~229村庄
据明永乐年间闫氏始迁祖申安随燕王扫北后,定居梁山安民山。闫姓后人迁居现址后,族中出一善人大斗借出、小斗收还,善义之举闻名周边,百姓口口相遂称村名“闫五…[详细]
张贯村~230村庄
明洪武二年(1369),姜姓始迁祖姜贯在牛家岭(今马楼镇武楼)做长工。清代,姜姓后人于武楼村东南建村,村名姜贯,后人讹称张贯。原属山东省寿张县七区。1…[详细]
龙湾村~231村庄
据记载明洪武年间,始迁祖由山西洪洞县迁居山东寿张县城西关居住,后又迁黄河边寿张西关东南二十里定居,建村时有三座古庙,黄河河道如一条巨龙盘踞在三座庙旁,…[详细]
后赵村~232村庄
明洪武年间,赵氏始迁祖赵友凉由江苏萧县东关旗杆街十二马台迁山东阳谷县城东十八里赵家堂。明永乐元年(1403),二世赵达迁寿张城南二十五里处庞刘庄,后来…[详细]
前赵村~233村庄
明洪武年间,赵氏始迁祖赵友凉由江苏萧县旗杆街迁山东阳谷县城东北十五里赵堂。数年后,二世赵达迁寿张城南二十五里处两座庙内居住,俗称双庙赵。三世时,赵贤居…[详细]
南辛庄村~234村庄
明洪武年间,辛姓始迁祖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定居,名辛庄。1983年,因与今后方乡、清水河乡两辛庄同名,改为南辛庄。原属山东省寿张县七区。1949年属平原省…[详细]
胡庄村~235村庄
明洪武年间,胡氏始迁祖由山西洪洞县迁山东阳谷县定居。后三兄弟分迁,次支迁今址建村,村名胡那里。其后人积德行善,借出粮食时每斗另外加一升,人送美号“胡加…[详细]
后张胡同村~236村庄
据载,明洪武年间,张姓始迁祖由山西洪洞迁此建村,所建村形狭长,形如胡同,故以姓氏及村形名“张家胡同”,简称“张胡同”。明永乐年间,王、董两姓迁居村北,…[详细]
葛集村~237村庄
明永乐年间,因黄河水患,各地四邻八乡难民至此聚集成为村落,后成集市,因村中姓氏各异,取名“各集”,后演为“葛集”。原属山东省寿张县七区。1949年属平…[详细]
刘楼村~238村庄
刘楼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三义村~239村庄
1958年上级党组织负责人到达本村,看尹那里、王吉言、陈塘三个小自然村邻里关系处得非常融洽,把三个自然村落划归为一个行政村,取名为三义村。原属山东省寿…[详细]
后韩胡同村~240村庄
明洪武四年(1371),韩姓始迁祖由金陵府上元县狮子胡同荣花树街迁山东寿张城西南35里处今址,在李庄、赵庄菜园中建村,因村形狭长,以姓氏及村形命村名“…[详细]
前韩胡同村~241村庄
明洪武四年(1371),韩姓始迁祖由金陵府上元县狮子胡同荣花树街迁山东寿张城西南35里处今址,在李庄、赵庄菜园中建村,因村形狭长,以姓氏及村形命村名“…[详细]
前许楼村~242村庄
明代,许氏始迁祖由山西洪洞县迁山东寿张县高庙村。正统四年(1439)其四世祖许凤鸣被刘楼村聘请教书,因与刘家关系密切,于明成化元年(1465)落居此地…[详细]
后许楼村~243村庄
明代,许氏始迁祖由山西洪洞县迁山东寿张县高庙村。正统四年(1439)其四世祖许凤鸣被刘楼村聘请教书,因与刘家关系密切,于明成化元年(1465)落居此地…[详细]
闫那里村~244村庄
清嘉庆十一年(1806),阎氏始迁祖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以姓氏命名阎那里。后“阎”演化为“闫”。原属山东省寿张县七区。1949年属平原省寿张县三区。…[详细]
李胡村~245村庄
明永乐十五年(1417),李氏始迁祖从山西洪洞县迁来立村。据是时村中路东、路西各有一吃水井,故取名双井。清代有一县官路过,见一李姓青年在井台打水胡须垂…[详细]
黄那里村~246村庄
明洪武二年(1369),黄氏始迁祖由山西洪洞县迁居山东寿张县侯庙东南建村,名为黄庄。明万历年间再迁裴城寺南4里路家河村东,村因村中黄姓居多,且村民约定…[详细]
张集村~247村庄
据载,明洪武年间,张氏始迁祖由山西洪洞迁山东阳谷县南六十里此地,因村中张姓人居多,名“大张庄”。万历十四年(1586)形成集市,易村名“张家集”。清中…[详细]
李华村~248村庄
明正德十六年(1521),李氏六世祖光良率子侄由山东朝城县李寨迁寿张城南此处,名“南李楼”。后因其九世祖李桂华中清代秀才,为念先祖荣耀,改村名“李华”…[详细]
武楼村~249村庄
武楼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马那里村~250村庄
明洪武年间,马家狼蒲人氏由山西洪洞县老鸹巷奉命迁居山东寿张城西南祝口镇。隆庆年间,其六世祖迁此定居,得名马那里。原属山东省寿张县七区。1949年属平原…[详细]
遵化庄村~251村庄
清初河北遵化县移民迁此立村,因思念故乡,故取名为遵化庄。原属山东省寿张县七区。1949年属平原省寿张县三区。1952年属山东省寿张县三区。1958年为…[详细]
南马庙村~252村庄
南马庙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李开甫村~253村庄
据记载明永乐年间,李氏始迁祖开甫由山西洪洞县迁来,以其先祖姓名命村名。原属山东省寿张县七区。1949年属平原省寿张县三区。1952年属山东省寿张县三区…[详细]
棘针园村~254村庄
明洪武年间,葛氏始迁祖携家人在此建村,以本村周围用一种带刺的植物形成围墙,以防外来侵袭,故得名葛针园,后又改名为棘针园。原属山东省寿张县七区。1949…[详细]
席胡同村~255村庄
明洪武年间,王、席两姓迁此居住,因村形狭长,席姓居多,家族大,便以姓氏及村形取名“席家胡同”,后简称“席胡同”。建国后分居,居南者为“前席胡同”、居北…[详细]

地名由来:

明洪武年间大移民时,马姓始迁祖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后村民在村中建起18座土楼,故称马楼。

荣誉排行:

2022年10月,2022年淘宝镇名单发布,马楼镇上榜。

2021年10月,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2021年淘宝镇名单,马楼镇榜上有名。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宝镇,马楼镇榜上有名。

2014年7月,马楼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基本介绍:

台前县辖镇。1957年建马楼公社,1983年改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府12公里。南临黄河,东依“京九”铁路黄河特大桥。面积71.5平方公里,人口4.5万。辖马楼、裴城寺、大寺张、满那里、吴楼、后杨、靛池楼、马庙、遵化庄、李开甫、席胡同、棘针园、刘楼、前韩胡同、后韩胡同、三义村、前许楼、后许楼、阎那里、李胡、张集、武楼、李华、黄那里、马那里、河西赵、河西王、刘心石、阎五斗、张贯、韩庄、前李楼、后李楼、前张胡同、后秦、前秦、阎霍、阎庄、孙占、王庄、王坦、梁路口、龙湾、胡庄、前赵、后赵、辛庄、葛集、后张胡同、毛河、陈楼、尚岭52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农机配件购销、废旧钢材加工、羽绒加工为主。农业主产

+查看详细马楼镇概况>>

历史沿革:

原属寿张县抗日民主政府。

1949年为平原省寿张县马楼区。

1952年属山东省。

1958年成立马楼公社。

1963年复称马楼区。

1964年划入河南省范县。

1968年复称马楼公社。

1974年属范县台前办事处。

1978年属台前县。

1984年改设马楼乡。

2013年改置马楼镇。


以下地名与马楼镇面积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