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河南省 > 濮阳市 > 台前县 > 孙口镇

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孙口镇

[移动版]
地名:孙口镇隶属台前县
区划代码:410927102代码前6位:410927
行政区域:河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行政级别:镇车牌代码:豫J
长途区号:0393 邮政编码:457000
辖区面积:约35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4.61万人
人口密度:约1317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28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孙口村~201镇中心区
明代,丁氏、王氏、沈氏三姓集居于此周边建村,靠驶船摆渡为业,自然形成水旱码头,此码头在寿张县东南方,依伏羲八卦之义,东南为巽,时称巽码头。建国前,因黄…[详细]
孙码头村~202镇乡结合区
明洪武十四年(1381),孙氏由山西洪洞县迁至山东阳谷东八里营,明成化七年(1471)由东八里营迁至寿张县城东南十五里黄河西岸落户,原名孙家庄,又称孙…[详细]
戴那里村~203村庄
明初,戴氏始迁祖于山西洪洞县迁至寿张县城南十五里处独立村庄,命名“戴家庄”。“戴”通“代”,后简称“代庄”。原属山东省寿张县。1949年属平原省寿张县…[详细]
刘桥村~204镇乡结合区
明洪武十一年(1379)刘姓人从山西平阳府洪洞县迁山东省寿张县城南十五里处,时村南建有一座砖石结构的桥,遂取村名刘家桥,简称刘桥。原属山东省寿张县。1…[详细]
王黑村~205村庄
明洪武年间,王姓居民由山西移民而来。王氏先人王黑子(诨号)立村,遂取村名王黑子,简称王黑。原属山东省寿张县。1949年属平原省寿张县一区。1952年属…[详细]
桥北张村~206镇乡结合区
创建于南北朝时期,原名张家庄、古贤村。1947年土地改革时,改为桥北张村。张氏以仁爱治家,历经北齐、隋、唐三代,人丁兴旺,九世同居。其族长为乡贤,尤张…[详细]
古贤桥村~207镇乡结合区
古贤桥村始建于清道光十年(1884),时村前有一座唐代建筑的桥,名古贤桥,村名以桥得名桥上村。1947年土地改革时,改为古贤桥。原属山东省寿张县。19…[详细]
司庄村~208镇乡结合区
清康熙三十年(1601),司姓从梁山迁至现址,取名司那里,后简称司庄。原属山东省寿张县。1949年属平原省寿张县一区。1952年底属山东省寿张县一区。…[详细]
东白岭村~209镇乡结合区
传始建于宋代,是时此处为一土岭,白姓人迁入后,以“白”姓冠之,称为“白岭”。白岭现已没有白姓人家,只有一处传说中白侍郎的古宅地。后各姓陆续迁来,形成大…[详细]
曹家村~211镇乡结合区
民国初年,曹氏先祖从山西迁至此地,因曹姓居多,取名曹家。原属山东省寿张县。1949年属平原省寿张县一区西白岭村公所。1952年属山东省寿张县一区。19…[详细]
张塘坊村~212村庄
明代张氏先祖从皇姑冢迁居于此,以制糖业为生,名张糖坊。后东白岭村与西白岭村之间迁来一任姓建村,称任口,因“任”与“人”谐音,为避讳“任(人)吃糖”,改…[详细]
张固堆村~213镇乡结合区
张姓始迁祖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从山西洪洞县迁至寿张县城南栖凤山东丁家庄,八世祖迁于今址。因村东有一土岭,村名遂为张堌堆。原属山东省寿张县。19…[详细]
刘奎斋西村~214镇乡结合区
清康熙五年(1666),居住在刘楼村的刘氏第十一世刘仁看中这里的风水,便将其父安葬于此,携子刘奎、刘斋及全家迁此守孝,随之艾、赵、孟、仝、宋、许等姓陆…[详细]
刘奎斋东村~215镇乡结合区
清康熙五年(1666),居住在刘楼村的刘氏第十一世刘仁看中这里的风水,便将其父安葬于此,携子刘奎、刘斋及全家迁此守孝,随之艾、赵、孟、仝、宋、许等姓陆…[详细]
前满村~216镇乡结合区
是由山西洪洞县移民来此建村定居。由于满姓三大家族来此地最早,因此取村名满庄。后来各姓移民陆续来此,因满庄后2公里处,有个满庙村,有很多人误认为满庄和满…[详细]
白拉仝村~217镇乡结合区
明初,白姓在此定居,后有郭姓从马楼大寺郭迁来,岳姓从寿张北台迁来。清乾隆年间,仝姓自黄河以南的仝老家迁来,故本村后街称为岳海,前街称仝家庄,东街称郭海…[详细]
李明天村~218镇乡结合区
明初,因姜姓,初名“前姜庄”。后因出一位行侠仗义者,威望素著,后人仰慕其品德,便以其姓名命村名“李明天”。原属山东省寿张县。1949年属平原省寿张县一…[详细]
西官路村~219镇乡结合区
唐麟德二年(665)唐高宗寻访乡贤张公艺,扎营于影塘,前往桥北张,官兵们来来往往经过的这条道路为寿张县城通往桥北张的“官路”,因位于“官路”西,故命名…[详细]
南孟村~220镇乡结合区
明末清初,孟氏四十六代祖孟爱因避兵戈之乱,由山东省邹县迁至寿张县城。明嘉靖二十年(1541)由于县衙占用孟宅,迁往寿张城南八里今址,村名为孟家庄、孟那…[详细]
屈岭村~221镇乡结合区
宋元时,梁山泊西北丘岭连绵,有“九岭十八堌堆”之说。最早定居该丘的是屈姓人,故以姓取村名屈家岭,后来屈姓逐渐迁出,村名简化为屈岭。原属山东省寿张县。1…[详细]
曹岭村~222镇乡结合区
古称曹家岭。那时梁山西北黄河流域,丘岭连绵起伏,有九岭十八堌堆,曹岭为九岭之一,位于最高的玉皇岭东边,因曹姓人家在此最早定居,故名曹家岭。明朝嘉靖年间…[详细]
高那里村~223镇乡结合区
明洪武年间,高氏兄弟三人自山东青州迁徙,其中三支高百宁迁至汶上县,后又迁居寿张县城南八里处今址定居,取村名高那里,后简称高庄。原属山东省寿张县。194…[详细]
乔坊村~224镇乡结合区
明洪武年间,乔氏始迁祖从山西洪洞县迁移至此定居,因开有一个木工作坊,取村名乔坊。原属山东省寿张县。1949年属平原省寿张县一区乔坊村公所。1952年属…[详细]
东官路村~225镇乡结合区
相传唐王访贤,营扎于影唐,路过此地前往桥北张村查访张公艺九辈同居,官兵来来往往,经此地的这条大路是古时寿张县城通往古贤桥的“官路”。当时在唐王经过的路…[详细]
郭庄村~226镇乡结合区
明洪武年间,郭姓始迁祖从山西洪洞县东迁青州,再迁徙至寿张城南八里今址,建基立业。传说分迁时铸18尊铜佛,每支持一尊,以为家族标志,因之自称“铜佛郭”。…[详细]
西影唐西街村~227村庄
相传唐高宗访贤,兵马驻扎在树林处,玄宗让东边树林影着御林军,让西边树林影着兵马,因此村位于西部,故名为西影唐。1965年因人口众多,分为三个街,即:前…[详细]
西影唐前街村~228村庄
相传唐高宗访贤,兵马驻扎在树林处,玄宗让东边树林影着御林军,让西边树林影着兵马,因此村位于西部,故名为西影唐。1965年因人口众多,分为三个街,即:前…[详细]
西影唐后街村~229村庄
相传唐高宗访贤,兵马驻扎在树林处,玄宗让东边树林影着御林军,让西边树林影着兵马,因此村位于西部,故名为西影唐。1965年因人口众多,分为三个街,即:前…[详细]

地名由来:

明代,丁氏、王氏、沈氏三姓集居于此建村,靠驶船摆渡为业,自然形成水旱码头。此码头在寿张县东南方,依伏羲八卦之义,东南为巽,时称巽码头。1949年前因黄河摆动,形成聚落的丁庄、王公图、沈庄3个自然村融为一体,因有黄河渡口及码头,艄公姓孙,又以当地“巽”、“孙”谐音,演称孙码头,简称孙口。

荣誉排行:

2022年10月,2022年淘宝镇名单发布,孙口镇上榜。

2022年3月,孙口镇被命名为2021年度河南省卫生乡镇

2021年10月,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2021年淘宝镇名单,孙口镇榜上有名。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宝镇,孙口镇榜上有名。

基本介绍:

孙口乡位于黄河北岸,是台前县的南大门。东与打渔陈乡为邻,南与山东梁山县赵固堆乡隔河相望,西与马楼后方乡交界,北与县城相连。

全乡域总面积35平方公里,辖29个行政村,2.6万人,耕地1.7万亩。

孙口乡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是台前县的鱼米之乡。境内有引黄大闸一座,沟渠,机井等,浇排配套设施齐全,建有8000亩高产田开发基地,1000亩棉花基地,2000亩水稻种植基地。生产小麦、大豆、玉米、棉花,水稻、苹果、蔬菜等。

孙口乡名优特产有“赛江南”之称的大米;“国宝”之誉的小尾寒羊,蜚声中外的“黄河鲤鱼”。

孙口乡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发展迅速, 现有各类工商集体,个体私营企业160家,98年乡镇企

+查看详细孙口镇概况>>

历史沿革:

原属山东省寿张县一区,西影唐属四区。

1947年一区改称城关区,四区改称打渔陈区。

1949年改属平原省。

1952年复属山东省。

1958年属台前公社。

1961年析台前公社南部、打渔陈公社西影唐村设孙口公社。

1963年分属台前区、打渔陈区。

1964年改属河南省范县。

1968年分属台前、打渔陈公社。

1974年属范县台前办事处。

1976年析台前公社南部、打渔陈公社西影唐村复设孙口公社。

1978年属台前县。

1

+查看详细孙口镇历史沿革>>


以下地名与孙口镇面积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