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区划代码 | 面积 | 简介 |
汉城街道 | 411329001 | 21.6km2 | 新野县汉城街道办事处辖9个居民委员会(村),66个居民小组(段),总面积21.6平方公里,管理人口12.6万人,耕地面积9600亩。近年来,办事处坚持…[详细] |
汉华街道 | 411329002 | 15km2 | 汉华街道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城区北部,辖7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7.9万人,流动人口2万余人,总面积 15平方公里。S103公路穿境而过,S24…[详细] |
王庄镇 | 411329101 | 63km2 | 王庄镇位于豫鄂两省三县区(新野、唐河、襄阳)交界,县城东南20千米处。东临唐河,与唐河县苍台镇和湖北省襄阳区程河镇埠口隔河相望,南接湖北省襄阳区朱集镇…[详细] |
沙堰镇 | 411329102 | 80km2 | 沙堰镇位于新野县城北13公里处,素有新野“北大门”之称,缘西汉南阳太守召信臣兴修水利立沙围堰而得名。三国故迹鹊尾坡、荐贤岭闻名遐迩,“猴戏之乡”蜚声内…[详细] |
新甸铺镇 | 411329103 | 新甸铺镇地处豫鄂交界,位于县城西南15公里处,距湖北省襄樊市45公里,南(阳)—襄(樊)省级公路纵贯全镇。全镇辖26个行政村,259个村民小组,6万人…[详细] | |
施庵镇 | 411329104 | 施庵镇位于县城东北部,北与宛城区官庄镇毗邻,东与唐河县、郭滩镇接壤,镇政府驻施庵。1958年月成立施庵公社。1968年更名为红渠公社。1982年恢复施…[详细] | |
歪子镇 | 411329105 | 102km2 | 歪子镇位于新野县城西北25公里处,与邓州市、南阳卧龙区、宛城区三县市区相接壤。总面积102平方公里,耕地10万亩,人口7万人。境内土地肥沃,五河竞流,…[详细] |
五星镇 | 411329106 | 82km2 | 五星镇位于县城东南部,南接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朱集镇,东临王庄镇,西与新甸铺镇隔河相望。辖20个行政村,100个自然村,244个村民小组,1.2万户,5…[详细] |
溧河铺镇 | 411329107 | 96km2 | "一、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溧河铺镇位于新野县城东部,东临前高庙乡,西连城郊乡,南与五星镇、王庄镇接壤,北与沙堰镇、施庵镇为邻。境域南北…[详细] |
王集镇 | 411329108 | 74km2 | 王集镇位于新野县城西北部,东临白河,南与城郊乡、上港乡隔河相望,西与邓州市腰店、桑庄、汲滩三乡镇接壤,北与上庄乡毗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湍河、礓石河…[详细] |
城郊乡 | 411329300 | 城郊乡位于新野县东、南、北三面,呈“U”字型环抱县城。地处白河之滨,湍、白河交汇之处。是县城与外界交往的必经之处,也是北上南阳、郑州,南下鄂、川的必经…[详细] | |
前高庙乡 | 411329303 | 59km2 | 前高庙乡位于县境东隅,总面积59平方公里,耕地5.73万亩,辖17个行政村,215胩村民小组,总人口4.2万人,2003年至2005年,该乡从自身实际…[详细] |
樊集乡 | 411329305 | 46km2 | 樊集乡总面积46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29个自然村,160个村民小组,有耕地4.03万亩。总人口3万人。樊集乡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强力培育以日…[详细] |
上庄乡 | 411329307 | 83km2 | 上庄乡位于新野县城北15公里,东濒白河,北依歪子镇,西临邓州市汲滩镇,南与王集镇接壤。南北长12.5公里,东西宽11公里,总面积83平方公里,耕地7.…[详细] |
上港乡 | 411329309 | 61km2 | 上港乡位于新野县城西部,隔白河与县城相望,南与新甸铺镇接壤,西临邓州,北界王集镇,南北长17公里,东西宽9.7公里,总面积61平方公里。境内交通便利,…[详细] |
地名由来:西汉高祖元年(前206年)始设新野县(今址),以在烝野新建县,故名;另说因地处新都之野得名;另据《中国地名由来词典》:传远古南阳盆地是个湖泊,新野处在湖底。战国时形成新的平原,故名,意为新形成的田野。
2023年5月,新野县被列定为河南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市、区)。
2023年4月,新野县被确定为2023年河南省肉羊大县培育县。
2023年3月,新野县被确定为2023届河南省文明城市(拟表彰的河南省文明城市)。
2023年3月,新野县被确定为2022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
2023年1月,水利部公布第五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新野县入选。
2022年12月,新野县被认定为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
2022年12月,新野县被认定为2022-2024年度河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猴艺)。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新野县人口数量为60.3万人,位列南阳市各县市区常住人口数量排行榜第7位,位列河南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名第71位。
新野地处河南省西南部,县域总面积1062平方公里,辖8镇5乡2个街道,107万亩耕地,总人口83万。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级出口牛肉质量安全示范区、中国棉纺织名城、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全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新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新野是历史名城,西汉初年置县,是光武中兴的策源地和蜀汉政权的发祥地,因“火烧新野”而驰名中外。新野名人辈出,有汉代二十八宿之首邓禹,南北朝著名文学家庾信,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等历史名人,更有现代作家张长弓、张一弓父子和新华社著名记者冯健、邓均照等当代名人。新野文化厚重,有新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遗址,汉代杂技汉画砖、明代玉杯“一捧雪”等国家级瑰宝,更有富有特色的传统杂技新野猴戏,新野由此被国务院确定为三国旅游线景点县,境内现有光武台、议事台、汉桑城等名胜古迹。
新野发展蓬勃,潜力无限。形成了以肉牛、蔬菜、花生、林果等特色产业,构建了传统产业和新型产业良性互动、多点支撑的产业格局;工业集聚优势发展明显,培育壮大了新纺公司、罗蒙服饰为龙头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科尔沁牛业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和鼎泰高科为龙头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完善了阿里巴巴菜鸟物流等现代物流体系,成功创建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逐步兴起,田园新野建设成效显现。
新野区位独特,资源丰富。新野距郑州、西安、武汉均300公里,距南阳、襄阳机场均60公里,距郑万高铁站14公里,距焦柳、宁西铁路均30公里,二广高速公路、国道328线、省道239线、237线、234线、228线在境内交汇。现有500千伏输变电站1座、220千伏输变电站2座、110千伏输变电站5座,电力资源充足。新野水资源丰富,境内唐河、白河、湍河、刁河等八水竞流,是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和南阳出水口,南阳市近3/4的地表水经新野出境,水资源充沛。新野拥有大量轻工业熟练工人和纺织、智能制造、食品加工等行业专业技术人才,人力资源丰富。新野在东莞、北京、上海、郑州等地设立在外创业人员党组织和家乡发展促进会,搭建了“人才回归全民创业”平台。
新野环境优越,开放高效。拥有河南省首批15.6平方公里的产业集聚区,1.36平方公里的商务中心区和6.2平方公里的肉牛产业化集群示范区,其中产业集聚区被纳入国家新版开发区目录。“三区”既是新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载体,也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坚持生态宜居、城乡统筹理念,强力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和文明城市创建,被评为河南省园林县城、河南省卫生县城和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县城首位度、宜居度和承载力、辐射力持续提升。重点领域改革统筹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有力有效,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新野政策开明,制定了包括税费征收、土地利用和项目服务在内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服务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招商门槛和投资成本。
历史沿革:
春秋称蒸野。
西汉高帝元年(前206)置新野县,属南阳郡。
晋改义阳郡置新野郡,为郡治。
北周大象元年(579)郡废,县入棘阳。
隋开皇三年(583)复为县,废新野郡,属南阳郡。
唐武德四年(621)县内置新州。
是年废,新野县归邓州。
乾元元年(758)废县为镇,属穰县。
五代、宋,金因之。
元至元二年(1265)复置新野县,属邓州。
八年(1271)随邓州属南阳府。
明,清因之。
1913年属豫南道。
1914年属汝阳道。
1927年直属省。
1932年属河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
1947年属桐柏行政公署第三专区。
1949年属河南省南阳专区。
1969年属南阳地区。
1994年属南阳市。
区划: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