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濮阳县 > 郎中乡

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郎中乡

[移动版]
张挥公园
地名:郎中乡隶属濮阳县
区划代码:410928211代码前6位:410928
行政区域:河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行政级别:乡车牌代码:豫J
长途区号:0393 邮政编码:457000
辖区面积:约88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4.44万人
人口密度:约505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1个社区、63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南赵寨新村社区~001特殊区域
南赵寨新村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3,为特殊区域。…[详细]
坝头集村~201乡中心区
1912年,黄河在此决口,因堵口修堤,工程艰巨,劳工众多,逾时三年,各地商贩云此经商,形成集市,故名坝头集,简称坝头。1949年,为濮阳县十区坝头村。…[详细]
前赵屯村~202乡中心区
据清光绪十二年(1886)赵氏墓碑记载:明洪武年间,赵氏自山西风阳迁居于此,至乾隆四年(1739),改名为赵屯,后部分户移居村南,取名前赵屯。1949…[详细]
后赵屯村~203乡中心区
据赵氏墓碑记载:明洪武年间,自山西凤阳迁至开州东南大屯。清乾隆四年(1739),正月改名为赵屯。后部分户移居村南建前赵屯,遂改为后赵屯。1949年,为…[详细]
晁屯村~204乡中心区
传明嘉靖年间,晁氏自山西洪洞迁居此成村,因四周村庄都成屯,取名晁屯。1949年,为濮阳县十区晁屯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阳县郎中乡晁屯村。1958…[详细]
陈屯村~205乡中心区
明嘉靖年间,陈氏从山西洪洞迁居此地,因处马、赵、张屯之西,居东,故名陈屯。1949年,为濮阳县十区陈屯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阳县郎中乡陈屯村。1…[详细]
张屯村~206村庄
张氏于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迁居至开州南赵屯北定居,取名张屯。1949年,为濮阳县十区张屯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阳县郎中乡张屯村。1958年成立…[详细]
马屯村~207村庄
因村民委员会位于马屯,故名。据马氏家谱记载:明洪武二年(1369),马氏自山西洪洞城西三十五里矮槐树下马家屯迁此定居,仍名马家屯,后分为东西马屯,现连…[详细]
高寨村~208村庄
明代村民自山西洪洞迁居此地沙滩上建村,故名高寨。1949年,为濮阳县十区高寨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阳县郎中乡高寨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村改…[详细]
李庄村~209村庄
据李氏家谱记载:明洪武年间,李氏从山西洪洞迁居于此。取名李家庄,后简称李庄。1949年,为濮阳县十区李庄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阳县郎中乡李庄村。…[详细]
金辛庄村~210村庄
明初,金辛两姓从山西洪洞迁居于此,取名金辛庄。1949年,为濮阳县十区金辛庄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阳县郎中乡金辛庄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村…[详细]
曹辛庄村~211村庄
明洪武年间,曹氏自山西洪洞迁此至金辛庄北,故称曹辛庄。1949年,为濮阳县十区曹辛庄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阳县郎中乡曹辛庄村。1958年成立人民…[详细]
位辛庄村~212村庄
明洪武年间,位氏自山西洪洞迁至金辛庄北成村,故称位辛庄。1949年,为濮阳县十区位辛庄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阳县郎中乡位辛庄村。1958年成立人…[详细]
马海村~213村庄
马海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道仙村~214村庄
此村曾有人得道成仙,故名道仙村。1949年,为濮阳县十区道仙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阳县郎中乡道仙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村改大队,为郎中人民…[详细]
骆营村~215村庄
据清嘉庆《开州志》记载:为骆家营,简称骆营。1949年,为濮阳县十区骆营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阳县郎中乡骆营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村改大队…[详细]
大赵寨村~216村庄
据清嘉庆《开州志》记载:为骆家营,简称骆营。1949年,为濮阳县十区骆营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阳县郎中乡骆营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村改大队…[详细]
郎寨村~217村庄
明初郎氏自山西洪洞迁此定居,故名郎寨。1949年,为濮阳县十区郎寨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阳县郎中乡郎寨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村改大队,为郎…[详细]
东减杜村~218村庄
据清嘉庆丙寅年记载:有减杜庄,因居东,故名东减杜。1949年,为濮阳县十区东减杜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阳县郎中乡东减杜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详细]
中减杜村~219村庄
据清嘉庆丙寅年(1686)《开州志》记载:有减杜庄,因村大人多,居中,故名中减杜。1949年,为濮阳县十区中减杜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阳县郎中乡…[详细]
西减杜村~220村庄
据清嘉庆丙寅年《开州志》记载:有减杜庄,后因村大人多,分为东、西、中三村,居西,故名西减杜。1949年,为濮阳县十区西减杜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详细]
尚寨村~221村庄
尚寨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大碾村~222村庄
明代,由子岸卓贾村迁此建村,村民有一个大碾盘,故名大碾。1949年,为濮阳县十区大碾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阳县郎中乡大碾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详细]
陈寨村~223村庄
明末,陈氏从本县霍营村迁此定居,取名陈家寨,后简称陈寨。1949年,为濮阳县十区陈寨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阳县郎中乡陈寨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详细]
霍营村~224村庄
据清嘉庆《开州志》记载:此村为霍家营。简称霍营。1949年,为濮阳县十区霍营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阳县郎中乡霍营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村改…[详细]
子弟张占村~225村庄
据张氏家谱记载:张始祖原籍山西大同府广灵县洗马庄人氏。明永乐年间,迁至大明府王羡庄紫弟村。至明太昌元年(1620),因张氏盛旺,改名紫第张寨。1949…[详细]
西司马村~226村庄
据魏氏家谱记载:明万历元年(1573),魏氏自山东东阿县魏家河口迁居开州南司马集。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黄河泛滥,村迁黄河大堤北侧分居三处,居西…[详细]
黄寨村~227村庄
据黄氏家谱记载:明洪武年间,黄氏自山西洪洞迁居此地,故名黄家寨。后简称黄寨。1949年,为濮阳县十区黄寨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阳县郎中乡黄寨村。…[详细]
支寨村~228村庄
明初支郭氏自山西洪洞迁此建支郭寨村,因黄河泛滥,村庄被淹没,支姓迁居黄河大堤北侧,取名支寨。1949年,为濮阳县十区支寨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阳…[详细]
中司马村~229村庄
据魏氏家谱记载:明洪武年间,魏世祖自山东东阿县魏家河口迁居开州南司马集。清光绪年间,黄河泛滥,村迁黄河大堤北侧分居三处,居中,故得名中司马。1949年…[详细]
东司马村~230村庄
据魏氏家谱记载:明万历元年(1573),魏氏自山东东阿县魏家河口迁居开州南司马集。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黄河泛滥,村迁黄河大堤北侧分居三处,居东…[详细]
南赵寨村~231村庄
明洪武年间,赵氏自山西洪洞迁居此地,故名赵家寨,简称赵寨。后因村北15里有大赵寨,即改称今为南赵寨。1949年,为濮阳县十区南赵寨村。1956年撤区并…[详细]
刘庄村~232村庄
明洪武年间,刘氏自山西洪洞迁此定居成村,故名刘庄。1949年,为濮阳县十区刘庄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阳县郎中乡刘庄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村…[详细]
司马集村~233村庄
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此地。因移民中有司马两姓富户,故取名司马庄,后成集,改名司马集。1949年,为濮阳县十区司马集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阳县郎中乡…[详细]
前旺寨村~234村庄
原名汪寨,1958年因黄河泛滥,部分户迁至黄河堤北侧。1964年又迁黄河南分成两村,因居南,改称前汪寨。1949年,为濮阳县十五区汪寨村。1956年撤…[详细]
后旺寨村~235村庄
原名汪寨。1958年因黄河泛滥,迁至黄河堤北。1964年部分村民又迁住黄河堤南建村,分为两村,据北,故名后汪寨。1949年,为濮阳县十区后汪寨村。19…[详细]
安头村~236村庄
晁、安两姓自山西洪洞迁居于黄河两岸,故名安家庄。1959年迁至黄河北岸坝头集南,故名晁安头。1949年,为濮阳县十区晁安头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详细]
祝大郭村~237村庄
明洪武年间,钱、侯、李、祝等姓自山西洪洞迁于泰山庙定居,大锅同餐,垦荒造田,亲如一家。故名大锅村。后演变为大郭村。清中期,李姓人多,改称李家大郭。后祝…[详细]
李大郭村~238村庄
明洪武年间,钱、侯、李、祝等姓自山西洪洞迁此泰山庙定居,大锅同餐,垦荒造田,亲如一家,故名大锅村,后演为大郭村。清中期,因李姓人多改称李大郭村。194…[详细]
梁大郭村~239村庄
梁氏最早自山西洪洞迁此建村,故称梁寨,后改名梁大郭。1949年,为濮阳县十区梁大郭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阳县郎中乡梁大郭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详细]
贾白邱村~240村庄
明永乐年间,贾氏自山西洪洞迁居于此建村,因东临白邱,故称贾白邱。1949年,为濮阳县十区贾白邱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阳县郎中乡贾白邱村。1958…[详细]
西白邱村~241村庄
明洪武年间,梁、贾、管等姓氏自山西洪洞迁居白邱村西定居,故名西白邱。1949年,为濮阳县十区西白邱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阳县郎中乡西白邱村。19…[详细]
东白邱村~242村庄
明洪武年间,梁、贾、管等姓氏自山西洪洞迁居白邱村东建村,故称东白邱。1949年,为濮阳县十区东白邱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阳县郎中乡东白邱村。19…[详细]
李白邱村~243村庄
据李氏家谱记载:元末明初,李氏自山西洪洞迁于开州东南白邱村,后因李氏建村,故名李白邱。1949年,为濮阳县十区李白邱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阳县郎…[详细]
管白邱村~244村庄
明末管氏迁居于此建村,因邻村都叫白邱,故称管白邱。1949年,为濮阳县十区管白邱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阳县郎中乡管白邱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详细]
鲁白邱村~245村庄
白氏自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名白邱。清顺治年间,因鲁氏盖了一座楼,故改称鲁家楼。解放后又更鲁白邱。1949年,为濮阳县十区鲁白邱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详细]
马白邱村~246村庄
原名白邱。明初,马姓人口增多,改称马白邱。1949年,为濮阳县十区马白邱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阳县郎中乡马白邱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村改大…[详细]
西丁寨村~247村庄
明以前称田家海。明洪武年间,田氏因灾荒外迁,丁氏即改为丁寨。后分居二村,居西,故名西丁寨。1949年,为濮阳县十区西丁寨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阳…[详细]
东丁寨村~248村庄
明以前称田家海。明洪武年间,田氏因灾荒外迁。丁氏即改称丁寨,后分住二村,居东,故名东丁寨。1949年,为濮阳县十区东丁寨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阳…[详细]
翟寨村~249村庄
明初,翟氏、单氏自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定居,因当时翟氏人多,称翟寨。1949年,为濮阳县十区翟寨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阳县郎中乡翟寨村。1958年成…[详细]
张寨集村~250村庄
原六姓六户,村名为老人集。明初张氏迁此,因人多户大,改名张寨。清光绪年间,为防匪患和黄河水,修固村寨,更名为张家集。1948年在此开物资交流大会成集,…[详细]
东王海村~251村庄
明末此地东南为龙山大集,集中庙碑上刻有“汪洋大海”字样,后洪水泛涨,庙塌集散,王氏迁此取名王海。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黄河决口,分村为两段,村居…[详细]
西王海村~252村庄
明末此地东南为龙山大集,集中庙碑上刻有“汪洋大海”字样,后洪水泛涨,庙塌集散,王氏迁此取名王海。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黄河决口,分村为两村,村居西…[详细]
展邱村~253村庄
据明嘉靖甲午年《嘉靖开州志》记载:“展雄墓在州南展丘里,距城六十里,所谓盗跖也,柳下惠之弟尝纵横,宋卫间,事见《庄子》,后死葬于此。”后人于墓旁建村,…[详细]
郎中集村~254村庄
明初,常氏自山西洪洞迁此建村,为纪念官居郎中的祖先,故名郎中集。1949年,为濮阳县十区郎中集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阳县郎中乡郎中集村。1958…[详细]
大郎中村~255村庄
明初常氏自山西洪洞迁此建村。为纪念管居郎中的先祖,取名郎中,后发展两村,为与郎中集区别,取名大郎中。1949年,为濮阳县十区大郎中村。1956年撤区并…[详细]
宋寨村~256村庄
宋寨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徐寨村~257村庄
明洪武年间,徐氏自山西洪洞迁此成村,故得名徐寨。1949年,为濮阳县十区徐寨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阳县郎中乡徐寨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村改…[详细]
大庙村~258村庄
原名张庙寨,因土地庙处起会唱戏,忽下大雨,远看庙小而避雨人甚多,谓之土帝显灵,改名大庙张寨。1949年,为濮阳县十区大庙张寨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详细]
于寨村~259村庄
原名小王庄。明末清初,于华林一家自村北15里于家洼迁居此村,后于华林之母祭奠三周年时,大名府送一匾额,从此于姓显赫乡里,小王庄改名于家寨,简称于寨。1…[详细]
芦里村~260村庄
芦里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赵堂村~261村庄
据清光绪十二年(1886)赵氏墓碑记载:明洪武年间,赵氏自山西风阳迁居于此,因建村于一古祠堂旁,故名赵家堂。后村民南北分居,分成前后赵堂,现连一处,统…[详细]
闫寨村~262村庄
明代,阎氏自山西洪洞迁此定居成村,故称阎寨。1949年,为濮阳县十区阎寨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阳县郎中乡阎寨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村改大队…[详细]
甘安头村~263村庄
明代甘氏自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因村南有晁安头,故名甘安头。1949年,为濮阳县十区甘安头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阳县郎中乡甘安头村。1958年成立人…[详细]

地名由来:

传明初,常氏自山西洪洞迁此建村,为纪念族中官居郎中的祖先,取名郎中。

基本介绍:

濮阳县郎中乡位于濮阳县城南40公里处,南临黄河,与山东东明县隔河相连,东邻习城乡,西邻渠村乡、海通乡、庆祖镇,北邻八公桥镇,面积88平方公里,7.1万亩耕地,5.1万人,63个行政村,73个自然村,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420元,荣获“市级文明乡镇”、“县级先进党委”、“县级治安模范乡”等称号,地处濮阳市南大门,境内有东明黄河公路大桥与山东省连接,106国道、濮坝公路穿境而过,黄河大堤横贯东西,村村通柏油路,交通便利,地势平坦,沟渠纵横,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盛产小麦、棉花、花生、玉米、大豆、水稻、蔬菜等,林地面积达2.13万亩,小尖椒面积1万亩,日本甜柿、食用仙人掌、小杂果等特色种植已形成规模效益,地方特产主要有坝头羊肉汤,道仙小磨香油,高寨、马白邱绿豆粉皮等,以波尔山羊为主的畜物养殖已成为主导产业,是濮阳县林业大乡,畜牧强乡,同时也是劳务输出基地乡,今年已输出劳务1.3万人,外派劳务320人。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郎中变电站供电能力达500万千瓦,金融、邮政、通信设施齐备,郎中集、坝头集相距2公里,紧临106国道,位居全乡中心,小城镇建设已初现规模,功能完善,已具有区位带动能力。郎中乡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民风纯朴,治安良好,社会稳定,环境优良,有高素质廉价的劳动力,有优厚的税收、土地使用政策,有“保姆”式的优质高效服务。郎中乡是片投资创业的热土,-王文浩,政府乡长孙瑞亭竭诚欢迎社会各界朋友到郎中参观指导,投资办厂,共创大业。

历史沿革:

1944年属昆吾县四区。

1949年昆吾县并入濮阳,属濮阳县十区。

1957年设郎中乡。

1958年成立郎中公社。

1984年属濮阳市郊区,同年改设郎中乡。

1987年属濮阳县。


以下地名与郎中乡面积相当:

郎中乡相关名人

到郎中乡必去著名景点

郎中乡特产与美食
郎中乡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