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区划代码 | 面积 | 简介 |
演集街道 | 411481001000 | 59.8km2 | 永城市辖镇。1975年建演集公社,1984年改乡,1995年建镇。位于市境东部,距市区10公里。面积59.8平方公里,人口4.4万。311国道从镇中穿…[详细] |
崇法寺街道 | 411481002000 | 崇法寺街道,永城市6个街道办之一,2014年7月6日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永城市城关镇建制,部分地区析出设立崇法寺街道。…[详细] | |
侯岭街道 | 411481003000 | 豫东历史名城-永城市宛如洗漱的玉女般临河而立,沱河以北为新城区,是文化行政中心,以南便是侯岭乡境地-新城工业园区,经贸集结之地。位于境内的国家重点项目…[详细] | |
沱滨街道 | 411481004000 | 50km2 | 沱滨街道,永城市6个街道之一,2014年7月6日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永城市城厢乡建制,部分地区析出设立沱滨街道办事处。…[详细] |
日月湖街道 | 411481005000 | 日月湖街道,永城市6个街道之一。2014年7月6日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永城市城关镇、城厢乡、侯岭乡建制,各析出设立部分地区日月湖街道。…[详细] | |
雪枫街道 | 411481006000 | 雪枫街道,永城市6个街道之一,2014年7月6日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永城市演集镇建制,部分地区析出设立雪枫街道。也是对彭雪枫将军及永城的曾用名“…[详细] | |
芒山镇 | 411481102000 | 71km2 | 芒山镇位于永城市北32公里处,镇总面积71平方公里,山地占1/5,辖26个行政村 ,206个村民组,5.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2万人,5.02万亩耕…[详细] |
高庄镇 | 411481103000 | 78km2 | 高庄镇位于永城市东部豫皖两省交界处,辖30个行政村,总人口5.5万人,面积78平方公里,永淮公路贯穿全境,是国家农村改革试验点,国家小城镇建设试点镇,…[详细] |
酂城镇 | 411481104000 | 70.6km2 | 酂城镇位于永城市西25公里,西临安徽亳州市,辖33个行政村,146个自然村,面积70.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18万亩,总人口达5万之多。境内地势…[详细] |
裴桥镇 | 411481105000 | 裴桥镇位于永城市西南部,地处豫皖两省、三县市交界处,素有永城市""西南门户""之称。全镇5.6万人,10万亩耕地。裴桥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属革命老区…[详细] | |
马桥镇 | 411481106000 | 马桥镇位于豫皖两省两县(市)结合部,永涡公路穿境而过,包河横贯东西,交通便利,全镇共辖30个行政村,5.1万人,是永城市的一大重镇。
马桥镇大…[详细] | |
薛湖镇 | 411481107000 | 永城市薛湖镇位于永城市北22.5公里处,是豫皖两省交界的古老集镇,背靠国家旅游开发区芒砀群山,东临永芒公路,欧亚大陆桥连霍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地理位置优…[详细] | |
蒋口镇 | 411481108000 | 蒋口镇位于永城市西北部,素有永城“西大门”之称,现辖33个行政村,188个自然村,288个村民小组,人口5.8万人,耕地面积7.4万亩。
蒋口…[详细] | |
陈集镇 | 411481109000 | 73km2 | 陈集乡位于永城市北14公里处,永芒公路两侧,辖区面积7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5万亩。乡辖33个行政村 ,297个村民组,6万人。
陈集乡有…[详细] |
十八里镇 | 411481110000 | 十八里镇临城近郊,1977年建十八里公社,1984年改乡,2000年11月28日撤乡设镇,位于永城市境中部,东与城关镇接壤。311国道、郑永省道横穿全…[详细] | |
太丘镇 | 411481111000 | 太丘乡地处永城市西北部,与夏邑县北镇乡毗邻。全乡辖20个行政村,195个村民组,32600人,40539亩耕地。近年来,该乡依托本乡优势,瞄准市场需求…[详细] | |
李寨镇 | 411481112000 | 72.5km2 | 素有永城“南大门”之称的李寨乡,位于豫皖两省交界处,属豫东平原腹地,环境优雅,气候宜人,是投资办厂的最佳地带,乡辖7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5万亩…[详细] |
苗桥镇 | 411481113000 | 50km2 | 苗桥乡位于永城最东部,永淮公路贯穿东西。共辖20个行政村,3.1万人,4.5万亩耕地,总面积50平方公里。境内煤炭资源丰富,年产300万吨的新庄煤矿座…[详细] |
顺和镇 | 411481114000 | 58km2 | 顺和乡位于永城市西北部15公里,交通便利,连霍高速穿境而过。东距京沪、京福铁路、高速公路、徐州观音机场96千米;西距京九铁路商丘站100千米;北枕陇海…[详细] |
茴村镇 | 411481115000 | 茴村乡位于永城东北部,24个行政村,3.4万人,4.2万亩土地。
茴村号称中原皮都,享誉神州。上朔明朝茴村便是黄淮著名的皮革之乡,目前茴村皮毛市…[详细] | |
酂阳镇 | 411481116000 | 永城市酂阳镇位于永城市部,南临311国道,豫S325省道和太麻公路呈“十”字型贯穿全境,交通便利,区位优越,通讯发达,土地肥沃,穿凿资源丰富,是目前豫…[详细] | |
龙岗镇 | 411481117000 | 78km2 | 永城市龙岗乡乡域面积78平方公里,共有人口5.1万。境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龙岗文化遗址黑堌堆,华佗故乡华华庙。该乡地处豫皖两省、永(城)夏(邑)亳(…[详细] |
马牧镇 | 411481118000 | 马牧镇地处永(城)夏(邑)交界处的永城市西部,素有永城“西大门”之称,郑(州)永(城)公路纵贯东西,村村通柏油路,交通十分便利。全乡30个行政村,92…[详细] | |
大王集镇 | 411481119000 | 永城市大王集镇位于永城市西城区西20公里,3ll国道南侧,太麻公路穿境而过。大王集乡辖17个行政村,52个自然村,152个村民组,3.2万人,5.3万…[详细] | |
刘河镇 | 411481120000 | 67km2 | 刘河乡位于永城市东北部,距市中心30公里,地处豫皖两省交界处,南依311国道,北靠商开高速公路,全乡境内乡村道路四通八达,境内有王引河、余杨沟、隋运河…[详细] |
双桥镇 | 411481121000 | 双桥镇地处永城市西南10公里,北靠311国道,东临永涡公路,辖25个行政村,耕地面积7.8万亩,人口4.1万人。近年来,在“团结奋进,振兴双桥”的旗帜…[详细] | |
卧龙镇 | 411481122000 | 59.33km2 | 卧龙乡地处永城市的西南边陲,北依311国道,西毗邻安徽省亳州市的药都大市场和京九铁路,南接其亳州市观堂镇大蒜基地,总面积59.83平方公里,全乡辖20…[详细] |
黄口镇 | 411481123000 | 72km2 | 黄口乡位于河南省“豫东明珠”永城市南10公里,地处两省(河南省、安徽省)三县(市)(永城市、涡阳市、睢溪县)结合部。永青铁路、永涡公路南北贯穿乡境;<…[详细] |
新桥镇 | 411481124000 | 新桥乡位于永城市西城区15公里处,历史悠久。有称费阝桥,因东汉末年费阝公曹嵩在浍水(今浍河)上建一古桥而得名。亘古悠悠,源源流长的浍河贯穿所辖的18个…[详细] | |
条河镇 | 411481125000 | 63km2 | 条河乡位于永城市最北端,东临安徽萧县,北接梨都砀山,西靠夏邑,南依芒砀群山
,地处两省四县(市)结合部,南5公里是连霍高速永城出入站,北接310国…[详细] |
陈官庄乡 | 411481219000 | 30.6km2 | 陈官庄乡位于永城市最东部20公里处,东与安徽省肖县接壤,是永城出入苏、皖的门户,311国道穿乡而过,交通便利,全乡总面积30.6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详细] |
地名由来:隋大业六年(610年)始设永城县,传说因此城屡遭水击不破,取永久巩固之义得名;金兴定五年(1221)县升为永州,蒙古至元二年(1265)改为永城县,1949年复名永城县,1996年撤县改市。
2022年,永城市GDP总量为768.12亿元,位列2022年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城市第86位。
2022年8月,永城市入选2022年度县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百佳样本第88位。
2022年8月,永城市入选2022中国县域发展潜力百强县第28位。
2022年7月,永城市上榜2022赛迪百强县第60名。
2022年3月,2022年中国百强县发布,永城市位列第86名。
2022年2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认定永城市为国家级制种大县(大豆)。
2022年1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永城市为2021年度国家卫生城市(区)。
2021年12月,2021中部百强县排行榜出炉,永城市位列第10。
2021年12月,农业农村部认定永城市为全国第六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永城市位于河南省最东部,地处豫鲁苏皖四省接合部,素有“豫东明珠、绿城水乡”之称。全市总面积2020平方公里,人口160万人,现辖25个乡镇、6个街道,770个行政村(社区)。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打造并拥有了“汉兴之地、能源之都、面粉之城、生态之市、长寿之乡”五张城市名片,实现了从贫困县到全国百强县的华丽转身,铸就了“永争一流,众志成城”的城市精神。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全国绿化模范县(市)、全国食品工业强市等称号,获批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改革与建设试点、全国促进面粉产业健康发展试点、全国农村新能源革命试点、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市,入选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获评全省第一批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市)。连续两年跻身全国县域营商环境百强。
永城文脉悠长、文化厚重,是千年古邑、汉兴之地。孔子周游列国,经芒砀山避雨晒书,留下千古佳话。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以永城芒砀山为根为源,开创了大汉王朝四百年帝业。西汉梁国自梁孝王刘武始,八代九王在芒砀山辟建地宫,建造墓室,规模宏大。梁孝王王后陵被誉为“天下第一石室王陵”。芒砀山汉文化旅游区2017年被评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永城资源丰富、物华天宝,是能源之都、面粉之城。地下煤炭分布面积1328平方公里,储量63.9亿吨,是全国六大无烟煤基地、全国七大煤化工基地,永煤集团、神火集团两大中国500强企业座落境内。磁铁矿、水泥灰岩、膨润土、高岭土、白云岩、石英斑岩等矿产资源丰富。小麦产量常年稳定在18亿斤以上,年加工面粉60亿斤,被授予“中国面粉城”称号,成功举办九届中国·永城面粉食品博览会。
永城活力四射、充满生机,是实力之城、奋进之城。永城交通便利,区位优越,北依陇海、东傍京沪、西临京九,郑徐高铁、连霍高速、盐洛高速、德上高速和国道311、343穿境而过,市区距商丘和徐州机场不足100公里。城乡交通通达,基本实现“庄庄通、户户通”。光纤宽带遍布城乡,是全省第一批启动5G网络建设的县级市。三洋铁路、沱浍河航运、引江济淮等重大工程项目有序推进,综合交通体系逐步形成。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和新材料“3+1”主导产业集群加快形成。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37.04亿元、同比增长4.3%;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7.71亿元,同比增长6.0%。连续12年跨入全国百强县(市),2020年位居第65位,比2019年晋升7个位次。
永城生态优美、宜居宜业,是生态之市、长寿之乡。目前城区面积近70平方公里、人口58万,第七次人口普查初步核算城镇化率54%。目前建成区绿化面积2365公顷,城区绿化覆盖率43%、人均绿地面积15.52平方米,实现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生态效果。以人工之手雕琢城乡自然之美,构建了“两湖四带一湿地三十公园”城区生态圈、“一山九川七廊道”全域绿色生态体系,荣获省级“生态示范市”、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试验区。
近年来,永城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践行“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奋斗目标,努力夯实支撑点,激发活力点,掌控风险点,擦亮出彩点,加快打造充满活力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商丘副中心城市,争当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领跑者、乡村振兴的排头兵,努力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绚丽篇章贡献永城更大的力量和更好的担当。
历史沿革:
夏属豫州。
商代境内有攸地之永和酂邑、芒诸地。
西周分属宋国、焦国。
春秋为芒邑地。
战国北部属魏,余皆属楚。
秦置芒县(今城关镇东北小城子),并置酂县(治今酂城镇),属砀郡。
西汉置敬丘县及建成侯国,属沛郡。
东汉建武中废建成侯国,芒县改名临睢、敬丘改名太丘,属沛国。
晋废太丘、临睢。
北魏废酂县。
隋开皇十六年(596)复置酂县,大业六年(610)置永城县。
唐武德五年(622)移治马甫城,属谯郡。
贞观十七年(643)改属亳州。
金兴定五年(1221)升永城县为永州。
元至元二年(1265)改永州为永城县,八年废酂县入永城,属归德府。
明清因之。
1913年属豫东道。
1914年属开封道。
1927年属河南省。
1932年属第二行政督察区。
1938年属豫皖苏革命根据地。
1941年复属河南省。
1945年更名雪枫县,县城置雪枫市。
1947年划归豫皖苏第三专区。
1949年复名永城县,属皖北宿县专区。
1951年属商丘专区。
1958年属开封专区。
1961年复属商丘专区。
1968年属商丘地区。
1996年撤永城县设县级永城市。
1997年由商丘市代管。
2014年试行河南省直管。
2021年复由商丘市代管。
区划: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