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河南省 > 郑州市 > 中牟县 > 刁家乡 > 石灰窑村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刁家乡石灰窑村

[移动版]
中牟寿圣寺双塔
地名:石灰窑村隶属刁家乡
区划代码:410122208221代码前6位:410122
行政区域:河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行政级别:村车牌代码:豫A
长途区号:0371 邮政编码:450000
城乡分类:村庄分类代码:220

地名由来:

清同治年间张姓傍石灰窑建村,故名石。

基本介绍:

石灰窑村位于刁家乡西南邻,距乡政府所在地2公里。全村由一个自然村组成,共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61人,共有党员43人。辖区总面积2450亩,其中耕地面积2100亩,主要种植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蒜、花生、红薯等,其它经济作物有西瓜、蔬菜、果树。2016年人均纯收入6200元。无村集体经济,固定资产包括变压器5台,机井116眼,村两委办公室1处,村小学1所,卫生所1个。

典型人物

张东志,1991年任党支部书记。郑州市党代会代表,中牟县人大代表,刁家乡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任职二十五年间,他对发展文化事业非常重视。1995年,在当时经济条件相对贫困的情况下,率先发出“再穷不能穷学校,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号召,捐资办学,在刁家乡建成了第一所高质量,二十年不落后的村小学校教学楼,有力地推动了村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石灰窑村在现任党支部书记张东志的带领下,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大力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生态养殖和种植业,全村经济水平不断提升,村容村貌大幅度改善,村内基础设施逐渐完善。进入二十一世纪,又先后建成了郑州市社会学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河南省清洁家园先进村,模范村文化室,各类图书一万多册。村文化广场,街道文化娱乐活动中心和几座街道超市服务中心。为了积极响应国家的殡葬改革政策,于2005年在刁家乡建成了第一座小村公墓。2008年被评为郑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河南省清洁家园先进村。2009年被评为河南省廉政能文化进村活动先进单位。2010年分别获省市生态荣誉称号。先进的文化、文明的氛围,富足的生活,崭新的社区型村貌使石灰窑村一跃成了方圆几里的富裕村、先进社区。

今日风貌

今天的石灰窑村,是一座新型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走进石灰窑村,在宽阔的刁黄大道路南,是一座崭新雄伟的仿古式村庄大门,大门上方是“石灰窑村”四个隶书鎏金大字。漫步走进大门,是一条通到村子的水泥大道,路东是新建的变电厂,小村公墓;路西是石板厂、石子厂、养殖小区。来到村东头,你便看到了崭新漂亮的村小学校、村委会社区办事处、文化活动广场、卫生室。驻足西看,漫步前行,是一条城市版的小村大道,卫生整洁,四季花开,绿化树整齐美观,各种果树处处皆是。全村所有街道全部水泥硬化,家家门前绿化规范,大小街道高楼林立,各种配套设施购置齐全。大街外,各条农业道路平坦宽阔,全部耕地电网配置,千亩岗地退耕还林,林海如涛。农田里大蒜、西瓜、蔬菜、花生、小麦、玉米等作物种植结构合理。石灰窑村,走在了改革发展的前列,畅想着新农村发展的成果,在支部书记张东志的带领下,在全村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更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正在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进,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石灰窑村与城前张村、庙张村、牛家村、龙王庙村、小王庄村、付李庄村、西陶村、水沱寨村、马家村、白家村、坡东李村、赵集村、河田村、孙家村相邻。

信息来源:中牟县阳光政务网

历史沿革:

清代属大秦保(里)。

1928年属第六区。

1942-1948年先后属岗王乡、岗王区。

1956年为石灰窑村,属黄店中心乡。

1958年建石灰窑生产大队,属黄店公社。

1961年属刁家公社。

1963年并入黄店公社。

1974年划黄店、姚家两公社东部设刁家公社,属之。

1983年改为石灰窑村民委员会,属刁家乡,沿用至今。

周边相关:

石灰窑村附近有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建业·华谊兄弟电影小镇、郑州方特旅游度假区、只有河南·戏剧幻城、雁鸣蟹岛、雁鸣湖等旅游景点,有中牟西瓜、中牟大白蒜、新郑红枣、中牟瓜豆酱、宋城大蒜、春峰草莓等特产,有列子传说、孔子回车庙传说、潘安的传说、少林功夫、笙管乐(超化吹歌)等民俗文化。


刁家乡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