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浠水县 > 清泉镇

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清泉镇

[移动版]
地名:清泉镇隶属浠水县
区划代码:421125100代码前6位:421125
行政区域:湖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行政级别:镇车牌代码:鄂J
长途区号:0713 邮政编码:438000
辖区面积:约259.5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22万人
人口密度:约848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13个社区、69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宪司坳社区~001镇中心区
旧时有县级司法机关驻此,故名为“宪司坳”,2005年当地居民为了缅怀先烈,取社区名为“宪司坳社区”。清朝时期属于蕲水县南乡;民国25年属于第1区;19…[详细]
四口塘社区~002镇中心区
因该社区内巷西有四口连片的池塘,居民房屋沿塘而建,当地居民都称此地为四口塘,2005年清泉镇社区建设,此地划为社区,得名“四口塘社区”。前身为车站路居…[详细]
关帝庙社区~003镇中心区
该地早年修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关帝庙”(今已毁),供奉关公塑像,2005年清泉镇社区设立时撤销新华正街居民委员会更名为关帝庙社区居民委员会,故而得名。1…[详细]
莲花池社区~004镇中心区
此地辖区内旧时有一座种满莲花的莲花池(位于浠水实验中学内,今已毁),2005年成为社区时,社区以此命名。清朝时期属于蕲水县南乡;民国25年属于第1区;…[详细]
凤栖山社区~005镇中心区
据传古时有一只凤凰飞落到该地的一座山上栖息,当地居民称此山为“凤栖山”,2005年清泉镇社区建设时,社区依山得名“凤栖山社区”。清朝时期属于蕲水县南乡…[详细]
胡家坪社区~006镇中心区
该地早年是一片荒河坪,明代有胡姓人家从江西瓦西坝迁移来此,在荒河坪上开荒建房,定居繁衍,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村庄,当地百姓称此地为“胡家坪”,20…[详细]
十月社区~007镇中心区
1952年春,农民饶兴礼带头组织本地12户农民成立湖北省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饶兴礼农业生产合作社。同年4月19日,随我国农民访苏代表团赴苏联参观学习…[详细]
白果树社区~008镇中心区
早年境内生长了大片的白果树林,树林环抱村庄,当地百姓得名“白果树村”,2005年清泉镇社区建设由村升级为社区,故得名。清朝时期属蕲水县永福乡;民国属第…[详细]
环城社区~009镇中心区
旧时的辖区范围围绕整个城关镇的北面,村庄取名“环城村”,2005年清泉镇社区建设由村升级为社区,故得名。1955年成立初级社名永春初级社,同年下年由新…[详细]
胡弄社区~010镇乡结合区
早年有胡姓人家从江西瓦西坝迁移来此,定居繁衍,该地前后是小山丘,中间为一条狭长通道,当地居民称此村为“胡家弄村”,2005年清泉镇社区设立时由村升级为…[详细]
青云社区~011镇中心区
该社区与县儒学隔河相望。人们盼望由此进入河对面的儒学学习,科考高中,成为位高名显的人,一步青云。以“青云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诗句,社区衍生得名…[详细]
道人桥社区~012镇中心区
早年此地有位道士,看见乡民过边街河困难,便带领大家在河上搭建了一座石板桥,当地居民为了纪念他的善举,便对该桥取名“道人桥”,村庄依桥得名“道人桥村”,…[详细]
东门河村~200镇乡结合区
早年出入蕲水县县城的“东门”位于内的浠水河旁,故得名。清朝时期属蕲水县永福乡;民国时期属第一区;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建新社,属新铺乡;1958年…[详细]
杨树沟村~204村庄
位于浠水河旁,早年此地杨树林生长茂盛,大片长得粗细不一、高高矮矮的杨树。杨树的树冠上长着蓬松而茂盛的绿油油的叶子。微风吹来,树叶哗哗作响,此地如同世外…[详细]
花凉亭村~205村庄
“花凉亭”指花凉亭村花亭塆,“村民委员会”指农村区域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清朝时期属蕲水县南乡;民国时期属第一区;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大别高级社;1…[详细]
斗咀港村~206村庄
内有东西两条小港,两港于一山咀处交叉相汇注入浠水河,故得名“斗嘴港村”,后更名为“斗咀港村”。清朝时期属蕲水县南乡;民国时期属第一区;1955年农业合…[详细]
土桥畈村~207镇乡结合区
早年此地居民为了方便出行,在田畈的小港上搭建了一座土筑桥,后随着人口的聚集,形成村庄,附近往来的百姓便称此村为“土桥畈村”。清朝时期属蕲水县南乡;民国…[详细]
鱼塘角村~208村庄
“鱼塘角”指鱼塘角村鱼塘角,“村民委员会”指农村区域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清朝时期属蕲水县南乡;民国时期属第一区;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了七一高级社,…[详细]
关山村~209村庄
明朝时期,有一位官员被奸臣所害之后埋葬在此山,后人在朝中告御状,朝庭派官员来到此山调查,后昭雪平冤,官员命此山为“官山”,后被别称为“关山”,位于山脚…[详细]
洪冲村~210村庄
早年有一些洪姓居民来到此地山谷中的一片田畈旁建房居住,取名“洪家冲村”,2010年被省称为“洪冲村”。清朝时期属蕲水县南乡;民国时期属第一区;1956…[详细]
窑湖村~211镇乡结合区
早年此地普建砖瓦窑,因所取土料太多而开挖形成一片湖泊,当地称之为窑湖(现以逐渐填平,形成一口水塘),有居民在湖泊周围建房居住,随着人口的聚集,形成了村…[详细]
张坳口村~212镇乡结合区
“张坳口”指张坳口村坳口塆,“村民委员会”指农村区域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清朝时期属蕲水县南乡;民国时期属第一区;1956年由4个小社合并为新民高级社,…[详细]
角岭村~213村庄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南乡;民国时期属第一区;1954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了先锋、角儿岭两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两社合并命名为先锋大队,属望城公社;19…[详细]
新铺村~214村庄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上乡;民国时期属第一区;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了新河、石畈高级社,属新铺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定名新河、石畈大队,属十月区新铺…[详细]
天鹅村~215村庄
来历一:据传旧时有村民看见一对金色羽毛的天鹅飞到此地鸡公山上栖息,当地称为天鹅是神物祥瑞,故得名。来历二:地形远观形似一展翅的天鹅状,故得名。清朝时期…[详细]
河东街村~216镇乡结合区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上乡;民国时期属第一区;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了八一社,属新铺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定名八一大队,属十月区新铺公社;1974年…[详细]
张家坪村~217村庄
清时有张姓人家从江西瓦西坝迁移来此,在一大块坪地上建房居住,随着人口的增长,逐渐形成了村庄,此村得名“张家坪村”。清朝时期属蕲水县上乡;民国时期属第一…[详细]
菱角塘村~218村庄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上乡;民国时期属第一区;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灯塔高级社,属新铺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定名灯塔大队,属十月新铺公社;1974…[详细]
罗桥村~219村庄
早前有罗姓居民在村北部的边街河上修筑了一座小石桥,石桥联接附近几个村社,当地居民称此石桥为“罗塆桥”,村依桥得名“罗桥村”。清朝时期属蕲水县上乡;民国…[详细]
香铺河村~220村庄
早前此地的小河旁有一李姓人家开设制作檀香的作坊,远近闻名,后来当地居民称此河为“香铺河”,村庄依河得名“香铺河村”。清朝时期属蕲水县上乡;民国时期属第…[详细]
翟铺村~221村庄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永福乡;民国时期属第一区;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群力七社,属云路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定名为群力七大队,属十月区云路公社;19…[详细]
学庵村~222村庄
早年此村内有一座庵堂,有位李姓先生在庵堂内开办的私塾,附近村庄的孩童都来此读书识字,当地百姓称庵堂为“学庵”,村庄依庵堂得名“学庵村”。清朝时期属蕲水…[详细]
拔炉山村~224村庄
相传昔年有位高僧云游来到此山上的寺庙,得知该庙的香火很有灵气,便临走时拔走寺庙香炉内的火种,后当地百姓称此山为“拔炉山”,村依山得名“拔炉山村”。清朝…[详细]
月山村~225村庄
因村内有座山,形状酷似月亮状,当地居民称此山为“月山”,村庄依山得名“月山村”。清朝时期属蕲水县南乡;民国时期属第一区;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月山…[详细]
麻桥村~226村庄
早前旁有一座石桥,桥头的树下常有过往的马匹在此休息上食,人称“马桥”,后被别称为“麻桥”,村故得名。清朝时期属蕲水县南乡;民国时期属第一区;1955年…[详细]
官湖村~227村庄
相传昔年内有蔡、顿两姓人家为一湖泊的所有权起诉到县衙,因案情难断,最后由县令判决归官府所有,故名“官湖”,村民沿湖而居,村庄依胡得名“官湖村”。清朝时…[详细]
抱儿石村~228村庄
位于山脚下,在山顶上有一巨石,在旁边上方处还有一小石,远观形似母抱子,百姓取名“抱儿石山”,村庄依山得名“抱儿石村”。清朝时期属蕲水县永福乡;民国时期…[详细]
火山村~229村庄
此地山上的土质为红色石灰土,远观整座山呈红火般,当地居民称此山为“火山”,因火山在辖内,故依山得名“火山村”。清朝时期属蕲水县北乡;民国时期属第四区;…[详细]
麻元村~230村庄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南乡;民国时期属第四区;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了红星社、八一社,属夏凉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定名红星大队、八一大队,属夏凉公社…[详细]
夏凉村~231村庄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南乡;民国时期属第四区;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先锋、前进两社,属竹瓦区夏凉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定名先锋大队、前进大队,属汪岗…[详细]
龙井村~232村庄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南乡;民国时期属第四区;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三社、五社、六社,属夏凉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定名新光、新明大队,属夏凉公社;…[详细]
十榨村~233村庄
据传昔年有颗大石从天而降,落入村内,有村民用大石做成了一个油榨,石榨榨出的油品,色泽黄亮、醇香,香气四溢。随着时间的流逝,后人将“石”改写为“十”,故…[详细]
望花山村~234村庄
据传昔年该地有位韩姓青年,后在朝为官,被公主选为驸马,韩驸马有年还乡,路过此山,发现满山花草,驻足观赏,便对该山取名“望花山”,村庄位于山下,居民沿山…[详细]
河口村~235村庄
内是一条小港注入浠水河的出口处,出口两侧居民以易姓人家居多,当地居民称此地为“易河口”,称为“河口村”。清朝时期属蕲水县永福乡;民国时期属第一区;19…[详细]
花瓶村~236村庄
以中心塆更“花瓶塆”名为“花瓶村”。清朝时期属蕲水县永福乡;民国时期属第一区;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高潮社,属麻桥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定名…[详细]
神山村~237村庄
因村内一座名为“神山”的山较为出名,村民大多聚居在山谷间的平地之上,故得名“神山冲村”,2001年被省称为“神山村”。清朝时期属蕲水县永福乡;民国时期…[详细]
李堰村~238村庄
昔年村内有李氏家族建有的私塾,旁侧小河上筑有一水堰,当时取名“李学堰村”,后2001年被简称为“李堰村”。清朝时期属蕲水县永福乡;民国时期属第四区;1…[详细]
方塘村~239村庄
早前有方姓人家从丁司垱迁移来此,在一口水塘旁,建房居住,繁衍生息,当地居民称此塘为“方家塘”,村后得名“方家塘村”,2010年被简称为“方塘村”。清朝…[详细]
三台山村~240村庄
相传昔年该地的山上有一座戏台,在建造架梁时曾搭建了三次才成功,着实称奇,当地百姓便称此山为“三台山”,村庄位于山下,得名“三台山村”。清朝时期属永福乡…[详细]
许畈村~241村庄
早年有许姓人家在这片田畈旁的荒地上的建房居住,繁衍生息,随着人口越来越多,逐渐形成村庄,故得名。清朝时期属永福乡;民国25年属第4区;1955年农业合…[详细]
马畈村~242村庄
来历一:早年此地有大片的草地,百姓的马群都是在这里放养,当地居民称此地“马草畈”,后简称为“马畈”。来历二:据传早年此地是当地一富户放养马匹之地,专门…[详细]
袁畈村~243村庄
早年有袁姓人家携家眷来到此地,在一片田畈间的平地上新建房屋,定居下来,后随着人口的增长,形成了村庄,故而得名。清朝时期属蕲水县永福乡;民国时期属第四区…[详细]
华湾村~244村庄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永福乡;民国时期属第一区;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宝塔合作社,属宝塔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命名群力五大队,属十月区云路公社;1…[详细]
余堰村~245村庄
旧时村内有余姓人家为了方便村民浇灌田地,在田间开挖修建了一口水堰,当地居民为了纪念他的善举取水堰名为“余家堰”,依水堰得名“余家堰村”,随着时间的推移…[详细]
桃树窝村~246村庄
清朝时期属于蕲水县上乡;民国时期属第一区;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初级,取名灯塔十四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定名余堰九大队,属十月区;1974年撤…[详细]
钱家河村~247村庄
昔年有一些钱姓人家来到此地,在一条河两岸新建房屋,沿河而居,后随着人口的发展,形成了村庄,故得名。清朝时期属蕲水县上乡;民国时期属第一区;1955年农…[详细]
郑铺村~248村庄
因村内的“郑家铺”较为出名,故得名“郑家铺”,后简称为“郑铺”。清朝时期属蕲水县开源上乡;民国时期属第一区;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和平社;1958…[详细]
金宝山村~249村庄
内有座小山,此山远看形似古时皇帝用的宝印,当地称为“金宝山”,村民房屋沿山脚而建,村庄依山得名“金宝山村”。清朝时期属蕲水县上乡;民国时期属第一区;1…[详细]
赤土坡村~250村庄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上乡;民国时期属第一区;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初级社,取名红旗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取名八一大队,属十月区;1974年撤区并社…[详细]
金盆地村~251村庄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上乡;民国时期属第一区;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初级社,取名五星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取名五星大队,属蔡河区;1974年撤区并社…[详细]
王家河村~252村庄
有条河流贯穿全村,沿河居住的居民大多为王姓,当地百姓称此河为“王家河”,村庄依河流得名“王家河村”。清朝时期属蕲水县上乡;民国时期属第一区;1955年…[详细]
驼背柳村~253村庄
早年村内的小河边有一棵弯曲的古柳树,来往行人喜欢在树下休息,当地百姓称此树为“驼背柳”,成为此地独特一景,村依柳树得名“驼背柳村”。清朝时期属蕲水县上…[详细]
红石磙村~254村庄
传说昔年天上有流星飞过,在此地掉下一块红色大石,后来有村民用石头打磨成石磙碾谷,故得名。清朝时期属蕲水县上乡;民国时期属第一区;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详细]
朴树坳村~255村庄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上乡;民国时期属第一区;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青年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定名青年大队,属十月区;1974年撤区并社后属余堰公…[详细]
黑鹿坳村~256村庄
传说早前内有一山坳内草木丛生,经常会发现有一只毛色黝黑的水鹿出没,当地村民称为神物,人们称该山坳为“黑鹿坳”,故得名“黑鹿坳村”。清朝时期属蕲水县上乡…[详细]
黄坳村~257村庄
早年有一些黄姓人家来的此山坳处建房居住,百姓称此地为黄坳,后随着村民越来越多,形成了村庄,得名“黄坳村”。清朝时期属蕲水县上乡;民国时期属第一区;19…[详细]
龚铺村~258村庄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上乡;民国时期属第一区;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五一初级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改为五一大队,属十月区;1974年撤区并社后以境…[详细]
闫河村~259村庄
内有一条名叫“阎家河”的小河,居民沿河而居,后将“阎”简写为“闫”,故得名“闫河村”。清朝时期属蕲水县下乡;民国时期属第一区;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成…[详细]
象鼻咀村~260村庄
所在的山嘴远看形似一大象鼻子状,故得名“象鼻咀”,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被称为“象鼻嘴”。清朝时期属蕲水县上乡;民国时期属第一区;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成…[详细]
滴水岩村~261村庄
位于滴水岩山脚下,山上山岩的溪水清澈洁净,甘甜醇美,多有村民盛溪中的岩泉畅饮,溪岸边长满了茂密的小竹丛,苍翠欲滴,得名“滴水岩村”。明朝时期属蕲水县开…[详细]
小仙庙村~262村庄
内有座供奉地仙的庙宇,村民每天都会定时上香祭祀,望地仙保佑整个村庄,庙宇取名“小仙庙”,村依庙宇得名“小仙庙村”。清朝时期属蕲水县南乡;民国时期属第一…[详细]
大仙庙村~263村庄
相传昔年当地有陈家三姐妹修炼成仙,大姐在此为百姓消灾解难,百姓为了纪念大姐的功德,建庙供奉大姐为大仙,前来祭祀的善男信女,求嗣祈福、消灾许愿者络绎不绝…[详细]
王家岩村~264村庄
早年有很多王姓人家集居在大仙庙山北麓,山坡较陡,故而得名。清朝时期属蕲水县下乡;民国时期属第一区;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初级社,取名建设社;195…[详细]
九龙寨村~265村庄
早年此地山寨旁有九条小河口汇集成九龙河,当地居民称此地为“九垄寨”,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此地聚集的村民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村庄,村民以地理特征称村庄为“…[详细]
田桥村~266村庄
早年有一田姓富户在村前的小河上兴建了一座石拱桥,方便来往的村民过河,村民为了纪念田姓富户的善举,取桥名为“田桥”,后得名“田桥村”。清朝时期属蕲水县南…[详细]
游冲村~267村庄
早年有游姓人家从它地迁移来此,在一山冲旁开荒建房,随着人口越来越多,逐渐形成村庄,此地取名“游家冲村”,2010年被简称为“游冲村”。清朝时期属蕲水县…[详细]
蔡铺村~268村庄
早年该地有蔡姓人家开设的杂货铺、肉铺、油铺等,是当地出名的商业小集镇,后随着人口发展,形成了村庄,故得名“蔡铺村”。清朝时期属蕲水县南乡;民国时期属第…[详细]
朱林铺村~269村庄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南乡;民国时期属第一区;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了建新高级社,属三店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定名建新大队,属十月公社;1971年与…[详细]
桂桥村~270村庄
早年内有一座长形石条砌成的桥梁,桥头长有大片桂花树,此桥是村内的主要交通桥梁,当地居民称此桥为“桂桥”(因村内修路,现该桥已重建为一座简易板桥),村庄…[详细]
飞虎山村~271村庄
位于一座主峰高大,山势倾斜,形似一飞虎的山下,村民称此山为“飞虎山”,村庄依山得名“飞虎山村”。清朝时期属蕲水县南乡;民国时期属第一区;1956年农业…[详细]
宝塔村~272村庄
内雨标山上,邻浠水河畔有座文峰塔(今已毁),始建于明代,有民间传说为早年浠水河河口带走了当地的福运,此塔正好镇住浠水河河水,保佑一方平安,为当地的标志…[详细]
县农科所社区~500镇中心区
县农科所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地名由来:

清泉镇因境内清泉寺得名。

基本介绍:

一、基本概况

版图面积259 .5平方公里,辖4个居委会,72个行政村,5个企业队,694个村民小组,耕地66097亩’山林18937亩,水面5683亩,总人口2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3509人。

二、主要资源

主要有铁砂、黄砂、建筑石材、工艺石材等。已探明矿产资源20多种,其中大理石、石英石、黄砂储量都在5000万吨以上。

三、主导产业

乡镇企业总产值199850万元,形成了""五城二带"",即十月装饰材料城、洪山化工建材城、河北建筑建材城、余堰纸业包装城、华湾铁砂集散城;沿山石材开发带、沿浠河黄砂铁砂生产带。

农业:形成了沿浠散线

+查看详细清泉镇概况>>

历史沿革: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清泉镇境域为县中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设立清泉镇。

1958年,属十月公社。

1984年,属清泉镇和望城区。

1987年,分属清泉镇和麻桥乡、余堰乡、三店乡(6个村)。

2001年,撤乡并为清泉镇。

绿杨桥封缸酒

绿杨桥封缸酒 湖北省浠水县清泉镇、兰溪镇共2个镇现辖行政区域 《浠水县人民政府关于恳请界定我县绿杨桥封缸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浠政函〔2014〕40号 湖北省地方标准:《绿杨桥封缸酒》(草案


还有3个地名与清泉镇同名:

以下地名与清泉镇面积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