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江苏省 > 徐州市 > 睢宁县 > 高作镇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高作镇

[移动版]
地名:高作镇隶属睢宁县
区划代码:320324108代码前6位:320324
行政区域:江苏省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行政级别:镇车牌代码:苏C
长途区号:0516 邮政编码
辖区面积:约62.3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5.8万人
人口密度:约931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5个社区、8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高南社区~004镇中心区
高南社区:位于高作镇政府南侧。 高南社区2010年前后受电商大潮影响,从事电商、物流以及相关服务企业的人数逐年递增。目前,该村从事电商及关联行业…[详细]
高作社区~005镇乡结合区
某年夏天发大水,附近一片汪洋,唯有这片土地无水,后一户人家搬来滩上居住。这家老人用石板架起一个很高且造型特殊的桌子卖茶水,后来高桌便谐音成高作。清代属…[详细]
滕庄社区~010镇乡结合区
因滕姓人口居多而得名。清代属子仙乡辛兴社,民国属高作市,民国三十六年属第二区周楼乡,1958年属高作公社东方大队,1961年属高作公社滕庄大队,198…[详细]
曹庄社区~011镇乡结合区
该村在解放前居住较散,解放后逐渐向一起集中,因曹姓多,庄子较大,故名。清代属子仙乡辛兴社,民国十七年属高作市,1932年属第二区官汪乡,1950年属高…[详细]
官杨社区~012镇乡结合区
因2002年官汪村与散杨村合并,取名官杨村。清代属子仙乡辛兴社,民国三十年属睢宁县第二区官汪乡,1950年属高作区官汪乡,1957年属高作乡,1958…[详细]
石墩村~205村庄
清代,为防匪患,在庄四周挖沟筑圩留有东西南北四门,后称为石墩圩,因村部位于石墩圩而得名。清代属子仙乡辛兴社,民国十七年属高作市,1950年属高作区新村…[详细]
夏庙村~208村庄
清道光十六年,夏氏家族集资在中渭河西侧,即夏庄东头,修建了夏氏宗族祠堂,人们简称夏庙。清代属子仙乡辛兴社,民国十七年属高作市,民国三十六年属第二区金塘…[详细]
姚绳村~214村庄
新中国成立后,村民除种植外主要经济来源就靠手工,以简单的手工操作机械摇床纺绳,加工麻绳、草绳、远销各地,因而得名姚绳。清代属子仙乡辛兴社,民国三十年属…[详细]
大庄村~216村庄
明崇祯九年,刘姓迁居于此,丁财两旺,庄体较大,名曰刘大庄,又名大庄,因村居委会在此,故取名大庄村。清代属高景乡浪子社,民国三十六属第二区金塘乡,195…[详细]
张皮村~217村庄
因村内张皮庄较大,人口多,故名。清代属高景乡浪子社,民国三十六属第二区金塘乡,1950年属高作区和平乡,1956年属平原三社,1958年属高作公社张皮…[详细]
金塘村~218村庄
金塘村:位于高作镇东南2.5公里处。 金塘村位于高作镇东部,距镇区2公里,距县城10公里,西与沙集镇接壤,徐淮路贯穿全村,地理位置优越。近年来,金塘…[详细]
后刘村~219村庄
源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最早成立的后刘生产互助组,同时又处在村中部,刘姓家族居多而得名。清代属高景乡浪子社,民国三十六年属第二区金塘乡,1950年属高作区金…[详细]
季庄村~220村庄
因该村季姓居此较多而命名。清代属子仙乡辛兴社,民国三十六年属第二区辛村乡,1950年属高作区金塘乡,1958年属高作公社新村大队,1961年属高作公社…[详细]

地名由来:

清朝年间,此地有一条西北至东南的土大道,某年夏天发大水,附近一片汪洋,唯有这片土地无水,后一户人家搬来滩上居住。这家老人用石板架起一个很高且造型特殊的桌子卖茶水,后来高桌便谐音成高作。得名高作镇。

荣誉排行:

2023年1月,江苏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高作镇为2022年度江苏省卫生镇

2022年10月,2022年淘宝镇名单发布,高作镇上榜。

2021年10月,高作镇上榜2021年全国千强镇名单,排名第830位。

2021年10月,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2021年淘宝镇名单,高作镇榜上有名。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宝镇,高作镇榜上有名。

2019年10月,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榜单公布,高作镇位列第958名。

2018年12月,第二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名单出炉,高作镇上榜。

基本介绍:

高作镇为睢宁县城郊镇,具有晋陵“后花园”的美称。全镇辖20个行政村,253个村民小组,土地总面积62.3平方公里,人口5.8 万人,2005年人均GDP541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44元。徐淮公路穿境而过。占地1200余亩、年交易额30亿元的苏北最大省级钢铁市场—八里钢铁市场座落其中。近年来,高作镇党委、政府着力放大“以八里市场为龙头、以工业集中区为依托、以生态农业为亮点”的三大核心效应。农业上以优质梨、白山羊、食用菌为主,工业上以钢材加工销售、铸造、纺织、板材、塑料、食品六个产业为主,形成了工业化、城镇化、生态农业观光化相互叠加的经济社会发展态势。

一是放大市场效应。

+查看详细高作镇概况>>

历史沿革:

1993年,撤销高作乡设立高作镇,沿用至今。


还有1个地名与高作镇同名:

以下地名与高作镇面积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