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江西省 > 南昌市 > 青云谱区

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

[移动版]
地名:青云谱区隶属:南昌市
区划代码:360104000000代码前6位:360104
行政级别:市辖区车牌代码:赣A
长途区号:0791 邮政编码:330001
辖区面积:37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34.91万人
人口密度:9435人/km2
区划代码 面积简介
洪都街道 360104002000 4.3km2
洪都街道面积:4.3k㎡ 人口:64229人 邮编:330024 代码:360104002 管理洪东、洪干、洪鹰、洪校、洪纺、洪园、洪翔、洪…[详细]
京山街道 360104006000
京山街道面积:4.3k㎡ 人口:41131人 邮编:330001 代码:360104006 管理象湖、何坊北、新村、徐坊南、京山西、五粮店、…[详细]
三家店街道 360104007000 3km2
三家店街道面积:3k㎡ 人口:41637人 邮编:330001 代码:360104007 管理包家花园、新溪桥、三家店、南苑、新街、何坊南、…[详细]
岱山街道 360104008000 5.2km2
岱山街道面积:5.2k㎡ 人口:43649人 邮编:330001 代码:360104008 管理梨园北、梨园南、岱山、八大山人、迎宾等5个社…[详细]
徐家坊街道 360104009000
徐家坊街道面积:3.4k㎡ 人口:40546人 邮编:330002 代码:360104009 管理建西、谷市杰、洪城路、南关口、解放西路东、…[详细]
青云谱镇 360104100000 22.8km2
青云谱镇地处省会城市南昌南大门,北与城区插花,东与青山湖区罗家镇相接,南与南昌县毗邻,西与青山湖区桃花镇隔湖相望。总面积22.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2…[详细]

地名由来:以境内的青云谱道院(八大山人纪念馆)得名。“青云”二字是根据神话道教“吕纯阳驾青云来降”而来,“谱”即谱谍,与清朝嘉庆年间“江西四戴”家族捐金扩建道院的故事有关,取“青云之上,有谱可考”之意,故名。

八大山人纪念馆
八大山人纪念馆
八大山人梅湖风景区
八大山人梅湖风景区
八大山人梅湖风景区
八大山人梅湖风景区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青云谱区人口数量为34.91万人,位列南昌市各县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8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542位,位列江西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50位。

2015年3月,青云谱区获得第三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殊荣。

2011年5月,中国科协命名青云谱区这2011-201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

青云谱区位于江西省省会——南昌市城区的南部,素有“英雄城南大门”之称,因境内的“青云谱道院”(即现八大山人纪念馆)而得名。区域面积约43.2平方公里,人口约32万,辖5个街道(即三店、洪都、徐坊、京山、岱山街道)、1个镇(青云谱镇)、1个新经济产业集聚区和1个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共有73个社区居委会和12个村民居委会。青云谱区自古以来就有“城南胜地、人世蓬岛”之美誉,富含历史人文底蕴的积淀。

随着现代都市产业的发展,呈现出四个鲜明特征:青云谱是一个功勋卓著的老工业城区。“一五”“二五”时期,中央和省、市就有洪都机械厂、江西汽车制造厂等25家大中型国营工厂落户青云谱区,是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第一辆轮式拖拉机、第一辆摩托车和第一枚海防-的诞生地,是江西工业的摇篮。区内现仍有江铃集团、洪都集团、南昌印钞厂、南昌亚啤、阳光乳业集团等一批知名制造业企业,其中江铃汽车、洪都航空是主板上市公司。青云谱是一个底蕴深厚的文化城区。最突出的代表就是八大山人文化,八大山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十大文化艺术名人”之一。据考证,西汉大将灌婴在此筑城,晋代道教“净明派”创始人许逊在此治水,东汉时期被称为“人杰”典范和楷模的徐孺子、比郑和下西洋还早75年的元代民间航海家汪大渊、二战后参与审判日本战犯的-官梅汝璈均属青云谱人。此外,八大山人纪念馆、陈云旧居、梅汝璈故居、铁柱万寿宫等历史文化资源众多,城南灯彩、舨王庙龙舟赛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青云谱是一个环境优美的生态城区。区内河流水系资源丰富,“三湖三河”(即象湖、梅湖、高潮湖,抚河、玉带河、护城河)交错环绕。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市区两级加大投入、综合治理、美化环境,河湖水系等得到很好的保护,周边环境焕然一新,同时通过实施造林绿化“普绿行动”工程,全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4.5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9.68平方米,是全省第一个获评“江西省生态县区”的城区。青云谱是一个幸福和谐的繁荣城区。近年来,青云谱区按照全市“抢占制高点、聚焦增长极、提升首位度、共筑‘四强’梦”二十字总体任务,围绕破解“三化”难题,谋转型、重民生、促繁荣,2021年,青云谱区地区生产总值迈上四百亿新台阶,总量达到401.77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常住人口35.74万。着力打造了“民情家访”联系群众和“阳光驿道”服务企业等一批特色工作,搭建起直接服务企业群众的良性互动平台,在全区团结拼搏、不懈奋斗下,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

历史沿革:

“青云浦”最早见于宋朝临川文人乐史编著的《太平寰宇记》的记载,相传2500多年前周灵王太子晋创梅仙祠道院,浦者,水边也,意为坐落在梅湖之滨、岱山脚下;“青云圃”则与八大山人朱耷有关,因痛明室灭亡,不满清朝统治,他出家为道云游四方来到这座经历岁月变迁破败不已的梅仙祠,同时也看中了这里的山水风景,将祠修葺一新,在此隐居潜心于书画创作,改“青云浦”为“青云圃”;清朝嘉庆年间(1810),礼部尚书戴均重新扩建道院,改“青云圃”为“青云谱”。

1958年设立青云谱区,沿用至今。


以下地名与青云谱区面积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