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英义社区 | ~001 | 镇乡结合区 | 英义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
育才社区 | ~002 | 镇中心区 | 育才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光兴社区 | ~003 | 镇中心区 | 光兴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英安村 | ~200 | 镇中心区 | 英安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关门村 | ~201 | 村庄 | 关门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富新村 | ~202 | 村庄 | 富新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富民村 | ~203 | 镇乡结合区 | 富民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
甩弯子村 | ~204 | 村庄 | 甩弯子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八二村 | ~205 | 村庄 | 八二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里化村 | ~206 | 村庄 | 里化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向阳村 | ~208 | 村庄 | 向阳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英新村 | ~209 | 镇乡结合区 | 英新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
靖边村 | ~211 | 村庄 | 靖边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双新村 | ~214 | 村庄 | 双新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八棵树村 | ~215 | 村庄 | 八棵树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自兴村 | ~216 | 村庄 | 自兴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新地方村 | ~218 | 村庄 | 新地方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大榆树村 | ~223 | 村庄 | 大榆树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荒山村 | ~224 | 村庄 | 荒山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地名由来:因镇人民政府驻英安村而得名;英安村内有古城英莪城,村名因英莪(额)河名音转而来。
2007年1月,环境保护部授予英安镇第六批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
英安镇制定出《英安镇集镇规划》,实行统一规划,统一配套,统一开发,以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众多商家投资搞开发。两年来投资370多万元,拆除了临街门市市房,拓宽了镇中心街道。修筑中心街水泥路1.7公里,连接村水泥路16.5公里。修建了镇中心街路边花坛,铺成彩砖人行道,安装了路灯。完善了通讯管网和输电线路,完成了镇自来水工程,排水涵管下装工程。新建了休闲文化广场,建起广告一条街。在镇中心路与图珲公路交汇处,竖起醒目的城镇建设形象宣传门。扩建和规范了农贸批零市场。组建起环卫城管监察队和环卫清洁队。启动了5公顷工业园区建设,增强了城镇辐射功能。
随着城镇建设和投资环境的改善,巩固了原有老企业,吸引了本地和外来客商,发展了新企业,两年来招商引资1520万元。攀达木制品厂、航旭门窗厂、东北石材、朱老六食品有限公司等老企业都扩大了经营规模,产值不断上升。新上的长白山野生葡萄酒、绿丰素厂、轻型墙体砖、鑫海门业、龙鲜食品厂等新企业,为全镇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扩大了经济总量。个体工商业和小型加工业也在不断增多,拉动了建筑、建材、商业、交通运输、饮食服务、文化娱乐等行业的发展,全镇各类企业发展到1160家,从业人员4500多人,并成立了全镇首家企业协会,城镇建设朝着健康有序方向发展。今年可实现全口径社会总产值18500万元,比去年增长12.1%。其中乡镇企业产值12000万元,农业产值6500万元,全口径财政收入130万元。
2002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8,219万元,其中,农业产值4,466万元,工业产值38,330万元。全口径财政收入2,4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50元,镇区居民人均支配收入2,800元。2003年,实现国内总产值52,077万元,其中,农业产值6,488万元,工业产值39,531万元,全口径财政收入2,6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00元,镇区居民可支配收入3,000元。200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7,488万元,其中,农业产值7,500万元,工业产值49,988万元,全口径财政收入3,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00元。
历史沿革:
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6)在此设赓金河卫。
清光绪七年(1881)属珲春招垦局春仁社辖。
清宣统二年(1910)至中华民国十八年(1929)间,分属兴仁、德惠两乡辖境。
1930年至1931年为第一区仁孝乡辖境。
日伪统治时属兴仁、德惠保(兴仁、德惠村)辖境。
民国时期为兴仁乡;伪满时期为兴仁保,后改保为村;解放后为兴仁区(五区);1958年3月为英安乡,同年9月改属三家子公社英安大队,1961年划为英安公社,1983年改公社为乡,1984年11月15日改称英安镇,1988年8月改镇为乡,1999年12月撤销英安乡、春城乡,将春城乡划归英安乡设立了英安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