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上海市 > 黄浦区旅游

上海笔墨博物馆

[移动版] [查看地图]
上海笔墨博物馆
上海笔墨博物馆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上海笔墨博物馆是以中国毛笔和墨及文房四宝为陈列、收藏、研究对象的专业主题博物馆,以上海著名的老字号“周虎臣”、“曹素功”的历史发展和传世遗存为主线,探究上海以至全国文房四宝发展的轨迹,展示中国文房四宝的传统技艺和文化。笔墨博物馆采用了现代化的展示手段,多媒体、视频和音频设备的利用与藏品陈列相结合,拓展了展示空间。在展示明清、民国及建国后各个时代的墨模和墨品的展区内,记者看到许多墨品的字画都是由著名书画家、文人雅士绘制、设计和创作的,如康熙的《耕织图》、钱慧安的《提梁墨》、任伯年的《名花十二客》、王一亭的《良金美玉》、吴昌硕的《寒香》、郭沫若的《光彩陆离》等。

墨本身也是千姿百态,最为吸引眼球的则是一组“御园圆墨”,画面取材颐和园景色,材料则是高级矿物颜料,纯天然的朱砂、石绿、石青、雄精等,每一块墨的色彩都特别纯正,完全不掺杂一点化学原料,所以特别珍贵,二套墨价值上百万元。在笔墨博物馆中还展示了上海近代海派书画大师们的用笔,比如吴昌硕、赵之谦、沈尹默、张大千、吴湖帆、潘天寿等。

每位书画家手中的笔都有自己的名字,比如李可染的两支狼毫笔,就分别叫做“师牛堂”、“落木草堂”。众多名家用笔中,最值得一提的是鲁迅的“金不换”,据介绍这是鲁迅用笔中唯一一支买去尚未来得及用的毛笔。此外,有两支毛笔格外显眼,它的毫毛长达10厘米,称得上笔中之王。此外,还有两支格外若眼的毛笔,它的毫毛长达10厘米,可谓笔王。这是李可染用70年的时间,从千万根优质狼尾毛中精挑细选做成的。

展览将从墨锭制作的原料、流程、工具等一一展现。制墨是以烟料加入动物胶反复捣杵锤敲成坯料,再放入墨模压制成型的过程,之后还要经过翻晾描金等步骤。据记载,古代传统制墨技艺流程分为:浸油、烟碗、烧烟、筛烟、溶胶、用药、搜烟、蒸剂、杵捣、秤称、锤炼、丸擀、搓制、入灰、出灰、印脱等十几项。曹素功深谙古人制墨之法,并将其归纳成六大工序:炼烟,蒸胶,和料,制墨,翻晾以及墨模雕刻。

其中,一项不得不提的是墨模。墨模又称墨范或墨印,是制墨的工艺模具。墨模雕刻既是制墨的重要工序,更是一项艺术创作。当年,曹素功不惜工本聘请雕刻、丹青高手绘制墨模。到了清末民初,曹氏十一世孙曹麟伯与晚清画家任伯年是好友,任氏曾在墨庄居住半年之久。任伯年以画人物著称,且缩小作墨面,其中代表作“若耶风韵”书画墨,是由任伯年绘画,曹麟伯执刀雕模而成。

光绪末年,曹麟伯重金聘请墨模雕刻家王绥之,此人不仅精于雕刻且擅绘画,他的作品多达八十余套,现存的名品有“溪流”、“寒香”等,是他根据海派画家吴昌硕的作品雕刻而成,雕刻的吴昌硕行书诗句逼真如同亲书。这一时期,墨锭造型设计已为制墨家所关注,这种变化使墨脱离了纯粹的实用价值,体现出其艺术价值。制墨工具,翻晾用的挫墨板,挫墨刀等。描金用的牛皮胶,陶碟,颜料,棕刷等。这些工具虽谈不上珍贵,倒也十分奇特,值得一看。


>>上海民政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