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阳岭古道位于浦城县南浦镇西南15公里,临江镇东北5公里。根据夕阳禅寺后民国5年(1916)的摩崖石刻记载:唐天宝六年,西阳太守全景文伐山开道,以兵破之,置戍守,故号是岭曰:“西阳岭”。清道光年间,建宁太守嘉公将西改夕,此后一直沿称夕阳岭。至今在西阳岭有一条石砌古道保存良好。上下6公里,石阶长2.2—2.5米,宽0.45—0.5米。为中原入闽重要的陆上通道。夕阳寺后摩崖石刻、“贯日”凉亭、祖之望手迹题刻为附属文物。
夕阳寺后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位于西阳岭夕阳寺的西侧30米处。石刻3处相连,成曲尺形,单体均长方形,右侧1处高1.55米,宽1.45米,阴刻楷书,题“西阳岭夕阳寺碑记”。中间1处高1.5米,宽0.3米,阴刻楷书,字约13×11厘米,文为“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寺左侧1处高1.1米,宽1.9米,阴刻楷书,刊载夕阳禅寺兼管11个庙地址、名称。民国5年5月刻。
“贯日”凉亭
在西阳岭山顶残存凉亭一座。亭为东西开口,风火墙硬山顶,南北纵墙,片石铺地。墙用青砖叠砌而成,青砖长30厘米,宽15厘米,厚10厘米。东门亦用青砖砌成,顶为半圆拱状,门上额书“贯日”;砖质凸刻,楷书。东门高3.03米,宽2.3米,厚0.43米。亭残长6.3米,宽6.5米,高5.5米。
祖之望手迹题刻
位于西阳岭东侧近山顶处的一古井上方,题刻嵌于古井南侧的石墙上,长0.86米,宽0.39米,全文大小文字21个,“鸯浆”两个大字为隶书,22×18厘米,小字为行草:“孤标秀出,清泉灌顶。是谓鸯浆,酌之而醒。舫斋题。”字为9×6.5厘米。石刻字体苍劲飘逸,刻工讲究。浦城境内已发现摩崖石刻有二十余处,但名人手迹题刻这是第一次发现,填补了浦城史志的空白。
西阳岭古道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古道两边、夕阳寺后摩崖石刻、贯日凉亭、祖之望手迹题刻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为保护范围,再向外延伸3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
水东村:水东村位于205国道和省道花崇线交叉口,南傍临江溪,拥有良好的人居环境,现有人口2065人,四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3450亩,山场面积4550亩,2013年人均收入7680元,劳动力外出转移450余人,年村财收入约8万元,主导产业为粮食、烤烟生产和丹桂产业。 中心村建设规划占地面积160余亩,其中耕地面积60亩,可建设新房13…… 水东村详细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