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肥东县各乡镇地名由来

肥东县各乡镇地名由来

  一说:相传东周列国时,有唐、杨两姓人家在此居住,名唐杨村。随着人口的繁衍,集市逐渐繁荣,商铺渐多,到三国时改称“店铺”。经济的发展,促使商业贸易不断扩大规模,一些店铺为方便交易,傍店埠河而建,形成商埠,故改“铺”为“埠”,称为“店埠”,故得名店埠镇。二说:三国时,一次东吴进攻合肥,曹操率军驰援,马不停蹄,人不卸甲,到了店埠个个累得口干力乏。曹操命令就地休息,找水源解渴。可是这地方没有一口井,曹带几个谋士,察看地形,看中南北两处,叫士兵挖井,约一丈多深,泉水涌流。南头土色红,叫红砂井,北头土色黑,叫黑砂井。兵士喝着清甜井水,深赞曹丞相智力过人。随军史官顺便问老百姓此处何名都说:“这地方还没有名字。”曹操听了后,笑着说:“我们在这里歇歇脚,就叫垫步吧!”后来曹操儿子曹植,看看这地方虽小,倒有几家开店,就改成“店埠”两字,故得名。 [详细]
  为县境古镇,有3条老街形似撮锹,故名。 [详细]
  相传,明初梁县并入合肥,梁县古城需重新命名,鉴于城内风景优美呈现园林风光,故得名。 [详细]
  因明朝正德年间,祖先由江西瓦砾坝迁移至此,繁衍生息,生根发枝,人丁兴旺。万历间开市,因街头一条河,雨季洪水暴涨,人们出行极为不便,于是当地有识之士提出搭建木桥,此街由桥得名,得名桥头集。 [详细]
  因该镇寺门口村有座长宁寺,建于三国东吴赤乌年间,青阳山之水从寺前流入巢湖,久之形成河,河名长宁河,宁、临音近,演变为今名。 [详细]
  传说霸王妻尸流此处,被石桥挡住,时名尸挡桥,后改名为石塘桥。 [详细]
  据嘉庆年间《合肥县志》记载,东汉建安十年(205),魏在此筑城以御东吴;因屡遭兵焚,夷为平地,后人在此城址建房开集,得名“古城集”;又据传说,几个仙子,驾云夜游至古城上空,认为此地为风水宝地,适宜筑城居人,遂下凡连夜筑城,城至一半,天渐亮,仙子离城而去,故曰“古城”,故得名。 [详细]
  因其地处江淮分水岭,据传三国时,曹子建随父至此,因其才学渊博,时有“天下才学一石,子建独占八斗”之说,故得名。 [详细]
  一说:清时该镇为驿站,养马较多,牧场较大,地呈圆形,故名圆疃,后发展为集,得名圆疃集,亦更名为元疃集,而后改设镇制,得名元疃镇。二说:据传,在时朝时,因元疃上带交通闭塞,由于缺盐而致私盐猖獗,有一位姓元县令在此似立文碑,严禁私人贩盐,新开盐路,确保官盐售卖,为民除私盐质劣价高之弊。为纪念元县令的义举,后人便以元姓命名为集名,镇名源于元疃集地名,故得名。 [详细]
  一说:传说,古时天降白龙,降龙处后为皇家牧马场,因名白龙厂,简称白龙。二说:据传说,远在明朝之前,此地地势空旷,土地肥沃,明开国皇帝朱元章北上时,即在此地屯重兵,养军马。马场中一匹白龙马极有灵性,为朱元章坐骑,曾多次救其于险地,立下赫赫战功,白龙马死后安葬于此,朱元章甚痛,因命此地为“白龙”。 [详细]
  因宋代名臣包拯诞生于此,为了纪念他,故得名。 [详细]
  因江苏人陈道明等人为避战乱迁居于此,开集市,取名陈道明集,后演变为陈集。 [详细]
  众兴集聚住许、张、周三姓,为取集名各自争姓,后经清朝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调处,取名众兴,且为乡政府驻地,故得名众兴乡。 [详细]
  因明末清初为农村小集市,是蔡姓和方姓聚居地,古称蔡方集,后张姓迁此,蔡姓迁出,方姓人少,张姓人丁兴旺,故改称今名。 [详细]
  因境内居民多姓马,位处湖冲,故名马家湖,简称马湖。 [详细]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