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宿城区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宿城区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因辖区主干道幸福路得名。 [详细]
  2000年5月,由原宿城镇和果园乡部分居委会合并而成,因辖区内有“项王故里”,故名。 [详细]
  因位于老城区而得名。 [详细]
  因支口街道办事处驻原支口村境内而得名。支口一名全称是支河口,系清朝康熙年间,靳辅开凿,后习称“支口”。 [详细]
  双庄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当年此地有两个小村庄,海郑公路,(今徐淮公路)仅一路之隔,每个村庄仅二、三户人家,路西的庄户姓臧、路北的姓史,因一路之隔的两个村庄,后群众逐渐增多,连成一片,为照顾两姓意愿,故名。 [详细]
  因位于酒都洋河镇北,故名。 [详细]
  相传此处原系湖泊,湖西岸有姓耿居住,家有大车屋,往来行人渡湖,常在此休息,后群众集居,由管序诗建起集市开展贸易,取名为耿车集。 [详细]
  明朝中叶,此地濒临埠子湖。最早的居民是于氏渔民,曾建舍于山梁之上。久之,渔民渐多,便结成渔村。因远近居民鱼贩多来此购鱼虾,渐成渔市。渔民生活用品和修补船网的材料也有人运来销售,进而形成集市。因这里是停泊船只的码头,故命名为埠子集。 [详细]
  由流经境内的河流“龙河”而得名。龙河:传说在历史上龙河镇遭遇千年不遇的旱灾、庄稼枯黄。托塔天王李靖路过这个地方,目睹旱情后急回天宫向玉帝禀报。玉帝急下圣旨,令东海一条水龙前去降雨救灾。相传水龙到达龙河镇境内时,落地翻身打滚,天空大雨倾盆,地面上便神奇地出现了一条弯弯曲曲的河道,致使当地庄稼复苏,从此百姓过上富裕的日子。为感谢上苍恩泽,百姓就把这条长约10千米河道尊称为“龙河”。 [详细]
  中扬,原名中央庄。清嘉庆年间,为陈姓地主的一个中间客庄,故名。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兴集时,取“央”字的谐音“扬”字更名为中扬庄,后简称中扬。 [详细]
  清朝光绪初年,此地叫马牙湖,每当洪水退去,形成沼泽,据百岁老人听他父亲讲,如果一两人进入该草荒地,每天可捡到百余斤鸟蛋,捞得三二百斤鲜鱼。光绪末年,陈道口大地主陈三老爷,带佃户十余家用廉价买了这片300多亩荒芜人烟的土地。为防洪水泛滥挖了三十亩地的一个大汪,垫二米多高宅子,盖十几间草房,年收成一二百石;1912年因姓陈在此兴集,而称陈集镇。 [详细]
  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蔡统宣兴集建市,名称蔡集镇。 [详细]
  清乾隆年间(1736-1795)四品京官王承猷回乡兴办集市而得名。 [详细]
  清初安徽屠姓来此落户种植蔬菜,对外出售,外人来买菜时都到姓屠种的菜园买菜,时间一长,都叫屠园,屠园名子由此得来。 [详细]
  明代前有河与宿迁市白鹿湖相通,巨浸如洋,名白洋河,镇以河名,后简称今名。 [详细]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