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绿春县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

绿春县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

大兴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交通枢纽中心,辖11个村民委员会和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04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45012人。全境总国土面积311.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081亩,农民人均耕地0.81亩。2003年,粮食总产量实现1215万公斤,农民人均口粮292公斤;完成地方财政收入88.8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52元;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4222万元;乡镇企业总收入实现1521万元;畜牧业总收入实现1120万元。 新中国成立前,因地处偏僻,交通闭塞,文化落后,严重受到传统农业经济的束缚,生产力水平低下,没有近代工业,商业也极端落后,经济发展尚处于自给自足状态。近几年来,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走种养加工综合开发,农工商协调发展的路子;以发展乡镇企业见长,启用能人领办企业,壮大集体经济,集约经营,走高产、优质、高效路子;发挥靠城、靠路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发展外向型经济,使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目前,12个村居民委员会均通水、电、路、电话,普及率达92.3%;87个村民小组通水,清洁水普及率达83.7;95个村民小组通电,通电率达91.4%;70个村小组通路,通路率67.3%;移动电话覆盖全镇85%的村居民小组,基本解决了农村行路难、买卖难、饮水难、就医难、上学难、通讯难的实际问题。 农作物盛产稻谷、玉米、荞麦、大豆;经济作物有蔬菜、花生、甘蔗、芭蕉芋;土特产口有茶叶、草果、香菌、干竹笋等,八角将成为大兴的又一支柱产业,种植面积达3万余亩。辖区内建有县办的茶叶、虫胶、酿酒、橡胶制品、藤蔑编制、食品加工、铁合金厂等工业企业,还有各种商业和服务业活跃于境内。 各民族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社会风尚和生活习俗,哈尼族有神秘的阿罗欧滨祭祀活动,隆重的“扎特特(十月年)”,欢快的“苦扎扎(六月年)”、热烈古朴的“昂玛吐(祭寨神)”;彝族有浪漫的“火把节”,《鼓舞》、《葫芦笙舞》广为彝族人民所喜爱;瑶族生性勇敢强悍,节目有“盘王节”、“度戒”,神奇独特的各民族文化同现代文化相结合,孕育阗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
牛孔乡位于我县西部,介于东经102°08’ 至102°21’,北纬23°01’至23°07’之间,东与大兴镇接壤,南邻骑马坝乡,西连墨江县坝溜乡,北隔尼马河与红河县架车乡相望。晋思公路由东向西横跨乡境,过境里程40公里,乡政府驻地距县城36公里。全乡属中山峡谷地貌,均为山地,海拔高低偏差大,降雨量充足,水资源丰富,有鲁珠坝、曼洛两个水库及一条河流(牛孔河),辖区河谷面积约2万亩,其中河坝面积4200多亩,季节分明,雨量充沛,属山地季风气候。土地上壤以黄壤为主,兼有红壤、砖红壤。境内已查明的矿有金(金矿矿区面积有27.6平方公里)、锰、铅锌等。全乡国土面积405.18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28226亩,其中水田7846亩,干田5328亩,旱地15052亩,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乡内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饲养牛、马、猪、鸭等家畜家禽。目前种有茶叶504亩,草果3835亩。2002年至2003年全乡完成造林面积27819.8亩。全乡辖有12个村民委员会,120个村民小组,6185户,29931人。居住着哈尼族、彝族、瑶族、拉祜族、汉族五种民族,少数民族占98%。2003年粮食总产量1047万公斤,人均有粮282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2317万元,人均纯收入534元。全乡财政收入16.07万元,财政支出232.43万元,财政自给率仅6.9%。12个村民委员会全部通车,通车率达100%;有11个村民委员会85个村民小组通电,通电率达70.8%;解决了119个村民小组的人畜饮水困难问题,12个村委会尚有7个村委会未通电话。。
大黑山乡位于我县西南部,属少数民族山区乡和典型的山地河谷地区,介于东经101°47′—102°09’、北纬22°41’—22°56’之间,北部和东部分别与本县大水沟、骑马坝及半坡乡相连,西部和南部分别与思茅地区墨江县泗南江乡、江城县加禾乡相接。国土面积达424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面积的13.7%。全乡辖8个村民委员会,78个村民小组,有3612户17244人,其中农业人口有16319人,占总人口的94.6%。城镇居民人口有925人,占总人口的5.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0人,居住着哈尼、汉、拉祜等民族,以哈尼族居多。乡政府驻地距县城103公里。全乡实有耕地面积32902亩,人均1.9亩,其中:水田9669亩。粮食总产量616.5万公斤,农民人均有粮299.7公斤。地方财政收入42.9万元,农村经济收入15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494元。目前种植橡胶37007亩,橡胶开割面积6000亩,其中民营橡胶开割1800亩。有两座橡胶加工厂。茶叶1649亩,荔枝250亩,龙眼2700亩;全乡现有乡镇企业18个,从业人员488人,注册资金833.37万元。有个体工商户308户,从业人员571人,经营总产值完成1018万元,个体工商经济在全县乡镇中,仅次于大兴镇,位居第二。全乡8个村委会已基本消除茅草房,已有6个村委会14个村民小组通公路,6个村委会54个村民小组解决了人畜饮水困难。有2个村民小组32个自然村通电。现已建成能接收21套电视节目的光缆传输网络,电视收视用户342户,建立了地面接收站16个。开通程控电话和900兆移动电话,电话用户380户,移动电话用户148户。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全乡有小学43所,教师120人,学生2425人;中学1所,教师41人,学生362人。全乡有文化站1个,卫生院1个,药店3个,医务人员33人,病床28张,乡村医生及卫生员16人。。
平河乡位于我县东南部,东与金平者米乡,元阳县黄草岭乡相连,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壤,西与半坡乡、骑马坝乡隔河相望,北与三猛乡毗邻,国界线长达123公里,占全县153公里的80%,地处两国三县六乡的结合部。最高海拔为角马山 2202米,最低海拔在小黑江与腊普西的相汇处410米。乡政府驻地距县城65公里。国土面积为460.31平方公里,人均占有24亩。全乡辖有11个村委会,91个村民小组,共有5689户,总人口28334人,其中农业人口27983人,占总人口的97.39%,非农人口778人,占总数的2.7%。居住着哈尼、瑶、彝、拉祜、汉五种民族。其中主体民族哈尼族有24287人,占全乡总人口的84.6%;瑶族村寨11个,共627户3197人,占全县瑶族人口的46.8%,是全县瑶族人口最多的一个乡。平河乡均为山地,地势南北高,东西低。境内群山蜿蜒,河谷深切,多陡坡,少平地。全乡现有耕地面积3.5万亩(已扣除退耕还林面积1万亩),人均耕地面积0.85亩,森林覆盖率为25.7%。2003年末,全乡工农业总产量2722万元,地方财政收入22万元,支出232.42万元。社会消费零售总额为1557.8万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553万元,贷款余额839万元。乡镇企业有145户,总收入610万元,个体经营户145户,上缴税金25万元。累计建成各类温饱示范村2个,“安居+温饱”工程项目2个,受益139户695人。完成各类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建设工程。建成沼气池874口,建成沼气化村30个。 10个村委会、69个村民小组通路,通路率分别达100%和70%。完成小集镇建设延伸长430米、宽8米的路面铺设,建有乡政府驻地、新寨岔路2个边民互市点供乡民进行农副产品的交易。建成1座GSM基站,拥有固定电话用户256户,移动电话用户118户。地面卫星接收站37座,电视人口有效覆盖率为53%。全乡现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52所,教学校点38个,在校学生5585人,教师182人。累计建成希望小学2所。全乡适龄儿童入学率99.2%,巩固率98.58%,青壮年文盲率17.42%。乡文化站1个,小型电影院1个,4个农村文艺队。计生服务站1所,累计建成“白玉兰”卫生室4个。人口自然增长率11‰。。
戈奎乡位于我县东北部,东南与元阳县沙拉托和俄扎两乡毗邻,西南与大兴镇相连,北与红河县阿扎河和洛恩两乡隔河相望,乡政府驻地距县城40公里,处于元阳、绿春、红河三县交界点。全乡辖8个村委会,52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801户,人口19591人,其中农业人口19171人,非农业人口420人,分别占98%和2% 。居住着哈尼、彝两个民族,其中哈尼族占总人口的98%,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19人,是全县人口密度最大的一个乡。人口自然增长率是6.66‰。全乡国土面积16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025亩,其中:水田面积6982亩,干田面积1626亩,台地面积3163亩,其它合计共10417亩,人均耕地面积0.99亩。2003年末,粮食总产量实现684万公斤,农民人均口粮300公斤;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7万元,农业总产值882万元,工业总产值3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733.5 万元,乡镇企业总收入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4元。该乡公路通车里程157公里,实现了村村通电和各村委会通路、通车。现有8个村委会22个村民小组开通了程控电话,乡政府驻地开通了移动通信CSM机站。
大水沟乡政府位于人县西部,距县城73公里。介于东经101°51′至102°02′,北纬22°01′之间。东邻牛孔乡,南接骑马坝,西与大黑山乡毗邻,北与墨江县坝溜乡相接壤。全乡共有国土面积236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委员会,93个村民小组,有3988户,18559人,人口密度28/平方公里,居住着哈尼、彝、汉、拉祜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占全乡总人口的93 %,农业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97%。 全乡实有耕地面积20234亩,其中,水田8340亩,旱地11894亩。粮食作物以稻谷、玉米、荞麦、大豆为主,经济作物有花生,发展以茶叶、八角、橡胶、紫胶为主的经济林木,土特产有木耳、茶叶,森林覆盖率为23%。2003年,全乡粮食总产量643万公斤,农业总产值93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39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8元,人均有粮287公斤。去年,全乡财政总收入13.4万元,总支出172万元。生猪存栏9000头,出栏5100头,大牲畜存栏6500头,出栏380头,家禽存笼76000只,出笼63800只。以“两胶一茶一果”为主的绿色产业初步形成规模,截止2003年,全乡橡胶种植面积6700亩,紫胶寄主树13600亩,茶园9356亩,八角18000亩,茶叶产量11.34万公斤,橡胶产量(烟胶片)18000公斤,创收10.8万元。去年,共实施退耕还林2.8万亩,其中,县电力公司组织实施“公司+基地+农户”集中连片开发木姜子1.2万亩(退耕还林0.5万亩,红防工程0.7万亩)。大水沟乡组织实施1.6万亩(退耕还林0.4万亩;荒山造林0.5万亩;一般造林0.7万亩)。 乡镇建设按照“东盘西扩,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和“先开放后规范”的要求,稳步推进小集镇建设,截止2003年12月31日,已平整地基25000平方米,报名购买小宗土地有150余户。
半坡乡地处我县南部边境,东部与平河乡相连,北面与骑马坝乡、大黑山乡相连,西南隔李仙江与思茅地区江城县相望,东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壤。国境线长30公里,国地面积370.5平方公里,于1974年从骑马坝、大黑山两乡划出部分村寨组建成乡,是全县建乡最晚的一个乡。境内居住着哈尼和拉祜两个世居少数民族。全乡共辖6个村委会34个村民小组和2个橡胶林场29个队,共2322户9801人。 2003年全乡共完成农业产值612万元,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9220亩;粮食总产量达354万公斤,农民人均有粮303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628元,农村经济总收入776万元,其中第一产业达704.22万元,第二产业达6.1万元,第三产业达65.78万元。
骑马坝乡位于我县境中部、县城南部,与本县除戈奎乡外的7个兄弟乡镇毗邻,东与三猛乡接壤,南与平河、半坡隔河相望,西与大黑山、大水沟相邻,北倚黄连山、牛孔、大兴,乡政府驻地距县城115公里,全乡国土面积488.35平方公里,属高山峡谷地貌,地势北高南低,最高海拔2474米(大平掌),最低海拔550米,年平均气温20℃,年平均降雨量为1966.4毫米,日照时数2300小时,全年基本无霜期,属典刑的亚热带、热带山地季风气候,森林覆盖率达45.5%。 全乡辖有8个村委会59个村民小组(62个自然村),世居哈尼族、彝族、傣族、瑶族、拉祜族等五个少数民族。共有2769户12369人,其中农村2275户11270人,占总人口的91.1%;年末实有耕地面积22520亩,人均1.36亩;农村经济总收入1101万元,人均纯收入559元;年内推广杂交水稻4635公斤,杂交玉米1325公斤,全年粮食总产量548万公斤,农民人均口粮301公斤;还有4000余人没有解决温饱。 骑马坝乡的产业主要以胡椒、茶叶、紫胶等种植业为主。胡椒产业已发展到4005亩,挂果面积472亩,年产量85吨以上;茶叶产业已发展到4322亩,其中收获面积4118亩,产量74吨。 全乡有6个村委会的30个村民小组基本通车,村委会、自然村通车率分别为75%、48.4%。全乡有43个自然村解决人畜饮水问题,还有19个自然村未解决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全乡有6个村委会的33个自然村通电,自然村通电率为53.2%。全乡有7个村委会的481户已用上沼气池;20个自然村已解决厕所卫生。
三猛乡位于绿春县城东南部,东经102°15’—102°30’北纬22°47’—22°58’之间,东邻元阳县俄扎乡,东南与平河乡隔河相望,西南与骑马坝乡接壤,北枕大兴镇。全乡辖有8个村委会101个村民小组,127个自然村,4731户24381人,乡内居住哈尼、彝、汉三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拥有国土面积263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23018亩,乡机关驻地海拔1380米。全境为山地,属中山峡谷地貌,亚热带季风气候,总特征为多雨寡照,雨热同季,干湿分明,地势西高东低,四山四水交汇于勐曼河上游。 经济和社会发展思路:“抓粮食促增产,抓产业促增收,抓科教强素质,保两路促经济,保稳定促发展,齐发展解温饱”,2003年末,全乡粮食总产量达837万公斤,人均口粮297公斤,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552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052万元,人均纯收入62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