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即墨区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即墨区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重修后的即墨县城南门上的额题为“环秀”,1998年将原即墨镇20个村庄和原三里庄乡18个村庄合并,因地处即墨城南,以环秀命名。 [详细]
  “潮海”二字,源于明朝万历年间即墨古城东门匾额,取意“潮起潮落,观望大海之意”。设立即墨市时,此街道为即墨东部城区,故以古城东门匾额“潮海”命名潮海街道。 [详细]
  “通济”因即墨城西城门而得名。“通济”这个名称古为今用,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品位。即墨城为隋代所建,开西门“临川”。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重修城池,改题西门旧额为“通济”。原来的意思是通向济南府,后引申为通向有粮食的地方,通向富裕的地方。此处为即墨西部城区,故以通济命名,为通济街道。 [详细]
  因原镇名中“营”字与“坟茔”的“茔”同音,群众比较反感,改名为“北安”。“北”系指方位,办事处位于即墨市区北部;“安”是政治意义,寓意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团结,并且营上在明清时期,为守海防、御倭寇、防盗贼、保平安,曾设兵营--即墨营于此,有保平安民之意。取名“北安”,易懂好记,方位明确,叫起来音节明快,响亮顺口,符合我国民俗和传统习惯。因此命名为北安街道。 [详细]
  因辖区内有4000多年前龙山文化遗址——国家3A级景区小龙山风景区,为提升知名度,故以此命名为龙山街道。 [详细]
  以古代曾设龙泉社得名,一说以境内9个以龙命名的泉眼而得名。 [详细]
  据《重修鳌山上清宫碑记》载:鳌山卫乃北宋末年全镇教龙门派创始人布道至此,观其僻处海隅,山脉蜿蜒来自西,十字街之东西南北有天然石垒数处,其形如“鳌”,遂名之。整个鳌山卫古城所处位置的地形,像一只头朝西,尾向东的鳌,故称“鳌山”。为了防御倭寇掠夺,保境安民,明廷把东南沿海一带视为重要的战略要地,派重兵、立戍卫。得名鳌山卫。2012年,以此为名设立鳌山卫街道。 [详细]
  因域内多温泉而得名。此地温泉,蒸腾如汤,故称“汤上”。抗日战争后,改为温泉。2012年以此命名,设立温泉街道。 [详细]
  蒙沙河南标有灵山集,河北标有“灵山”都是今灵山。街道以灵山命名,故名灵山街道。 [详细]
  据传,明永乐年间,孙姓从云南迁于此地,因附近盛产栾树,故称栾村。光绪二十四年(1898)德租胶州湾后,胶济铁路在栾村设站,称蓝村站,栾村随之演变为蓝村。栾村曾分为前桑行、栾前、栾吉、栾集、栾艮、栾乾六个村。即现在的一、二、三、四、五、六里。因驻地村为蓝村,故命名为蓝村街道。 [详细]
  大信寓意为大容万物,信聚贤德。大信村原名刁村,后该村无刁姓人居住,村人为图吉利而改称“大信村”。因驻地位于大信村,为提高知名度,故沿用其名。 [详细]
  “秦朝末年,田氏起事,儋市荣广前赴后继为齐王,横相佐之”。及汉初,田广死,田横继为齐王,领兵抵抗汉军。因城破国亡,大势已去,只能且战且退,率五百徒属退踞海岛。汉帝刘邦急于平定天下,恩威并重,遣使下诏招抚田横。横虽不甘面北称臣,但为保徒属性命,假意应诏。及近洛阳,刎颈而死。岛上五百士闻此讯,亦皆自杀。此义举被收入《史记》之《田儋列传》。世人感其义,命岛曰田横,田横的故事在社会广为流传,加之独特的区位优势,引来不少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极大的带动了镇域经济发展。1992年9月撤乡换镇时,为提高镇域知名度,将当地更名为田横镇。 [详细]
  明时有金姓父女泊舟于此,称金家口,清朝时辟为金口商港,因此得名。金口镇源于金口港。金口港开埠于明朝天启年间,兴盛于清朝乾隆、嘉庆年间,是青岛港的前身,曾“富领胶东,名扬闽浙”,现青岛、上海的金口路均源于此港。 [详细]
  明万历《莱州府志》记载,即墨县通莱州驿道,即墨境内第四铺是段铺岚,在李村、周戈庄、长直三铺之北,又称四铺岚。两铺之间为段,为与总铺区别,铺又称段铺,故四铺岚又称段铺岚,后演变为段泊岚。 [详细]
  移风店镇源于金代兵屯“移风寨”,当系金人占领此地后,为强化治安,转移风气,改变当地居民文化习俗而命名;亦因此地明清时期为较大的市集之一,开有旅店,后演变为“移风店”。 [详细]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