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迁西县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迁西县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因迁西县盛产板栗,被誉为“中国板栗之乡”而得名。 [详细]
  明代初期,傅氏从山东济南迁此立庄。明初曾在此修城,因地下流沙较多,城墙不断倒塌,故取村名破城。1920年伪警局设于此,为取吉祥之意,改名为兴城。1947年正式成立迁西县,人民政府设于此。 [详细]
  金厂峪镇金矿、铁矿丰富,因盛产黄金而得名。 [详细]
  因位于古卢龙塞道的洒河与滦河汇流处,故名。 [详细]
  明代曾有参将游击在此驻守,并筑有城堡。明隆庆二年(1568年)改名为太平营,后又改名为太平寨。 [详细]
  明初“燕王扫北”时,晏氏由河南迁来,相传唐王(太宗)征东曾于此落甲驻屯,故借此而名落甲屯,后写成罗家屯。 [详细]
  明代曾有田氏、赵氏在此居住,早已绝嗣。清初,李氏从东岗迁此居住。当时此地非常荒芜,故取名为荒沟峪。因此沟之西尚有一荒沟峪(今西荒峪),遂改名为东荒沟峪,后简写为东荒峪。 [详细]
  相传很久以前的新集村柳树成荫,而得名柳树城。永平府一官员曾暂住此地,次日,天未亮就被早起外出赶集的村民吵醒,为解百姓之忧,这位官员在此设立集市,取名“新集”。 [详细]
  明天顺二年(1458年),蓟镇总兵胡铺始辟三屯营城。明天顺年间(1457年—1464年),镇府移于此地,设三屯忠义卫,以三百军户屯田得名。明后期撤卫,改名为三屯营。 [详细]
10、滦阳镇 [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 因位于滦水之阳而得名。
  迁西县辖乡。1953年建滦阳乡,1958年属东升公社,1961年建滦阳公社,1984年改乡,1995年喜峰口乡并入。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24公里。面积104平方公里,人口1.8万。(北)京建(昌)公路过境。辖滦阳、亮甲峪、张家店、公家峪、黄石哨一村、黄石哨二村、胡家店、受益店、小寨、杨家河沿、李家窝子、关姑寺、夏家峪、罗家堡子、多龙峪、水峪外、水峪里、铁门关、李家峪、宋庄子、石梯子、北苇峪、北范家……[详细]
  因镇人民政府驻地位于汉儿庄村而得名。相传唐初大将张士贵曾在此镇守,并修筑城池,当时名为汉马营。据《迁安县志》记载,金承安二年(公元1197年)曾在此置滦阳县。女真族称汉族为汉儿。当时此地多为汉人居住,故在此设立汉儿司和汉儿行宫都部署等办事机构,这些办事机构统称为汉儿馆。金朝灭亡之后,改名为汉儿庄。明代在此设车营,万历十年改设步兵,因此又叫汉儿庄营。清代灭亡,此地无兵驻守,又改为汉儿庄。 [详细]
  因镇人民政府驻地位于新庄子村而得名。明代邱氏、王氏由岩口迁此立庄,因为当时是新建的村庄,故取名为新庄。后叫成了新庄子。 [详细]
  因镇人民政府驻地位于东莲花院村而得名。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建村。此地原有一个三亩大的莲花池,故叫莲花院。莲花院有东西之分。 [详细]
  因镇人民政府驻地位于白庙子村而得名。明代,谷氏从丰润迁此立庄。清顺治年间,王氏(满族)从沈阳随顺治皇帝进关迁此立庄居住。因在村西山头上修建一座小白庙,人称“白庙子”,便以此命名为村名。 [详细]
  因镇人民政府驻地位于上营村而得名。 [详细]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