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福建省各市县区地名由来

福建省各市县区地名由来

  古代设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五个州,取前两个州的头一个字就是福建。明朝设福建省,因是闽族人居住地区,所以简称闽。 [详细]
  因城西北的福山而得名。自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建冶城始,福州地区相继有晋安郡、闽州、丰州、泉州、建州等各种名称。唐开元十三年(725年),因州城西北有福山,遂改名为“福州”。民间俗语:“福州、福州,有福之州”。公元725年,闽州更名为福州,福州得名于此。此后曾短暂更名长乐郡、长乐府,但不久之后又恢复福州名。 [详细]
  因唐建有鼓楼,故名;另说北宋熙宁二年(1069)郡守程师孟于城楼置铜壶滴漏报时,谓之鼓楼,鼓楼因此得名;1946年5月始设鼓楼区。 [详细]
  因此段闽江又称台江(南台江、白龙江)得名;另说汉高祖五年(前202)无诸被封闽越王,在大庙山建台,题词:登南城翘望,有台临江,故名。 [详细]
  因仓前山(藤山)得名;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区因地处仓前山得名,明洪武年间在藤山北麓建盐仓,俗称盐仓前,遂通称仓前山,简称仓山。 [详细]
  因地处石马尾部得名;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闽江下游有浮礁似骏马,礁西为马头江,礁东为马尾江,旧镇中岐位于马尾江边,故名马尾。 [详细]
  1995年10月由福州市郊区析置,因界晋安河得名;1948年在河上修桥命名晋安,为纪念晋安晚晴社(诗社)的活动,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1952年因桥而名晋安河。 [详细]
  唐武德六年(623)闽县析置新宁县,取《书经》“宅新邑,宁厥止”得名,同年改长乐县,以长安乐为名;又说取《诗经》长安久乐之义;另据《读史方舆纪要》:以长乐山为名;1994年设市,2017年11月设区。 [详细]
  1913年3月由闽县、侯官县合并,取首字为名;据《中国地名辞源》:闽县因闽江得名;侯官县原作候官,以西汉曾在此设候官得名,清朝以后,通作侯。 [详细]
  唐武德六年(623)析闽县地复置温麻县,同年改现名;以“城域大江前横,盈盈如束”而得名;据明《寰宇通志》:连江在县治南,东流入海,县名连江以此。 [详细]
  曾名永贞县、永昌县,乾兴元年(1022)改现名,以境内罗江(罗川,今罗源溪)属一源三分流之一而名;据《罗源县志》:因县境有一小水名罗川,古称罗江,源出县西境,东南入海,县以此命名。 [详细]
  五代梁乾化元年(911)由梅溪县更名,以梅溪与闽江汇合,江水浊溪水清,故名;据《八闽通志》:县溪与大江汇,江水浊而溪水清,故名。 [详细]
  唐永泰二年(766)析侯官县、尤溪县始设永泰县,据《中国地名辞源》:以年号为县名;北宋崇宁元年(1102)因避宋哲宗陵讳更名永福县,1914年因与广西永福县同名而复名;并寓有永远安泰之意。 [详细]
  清嘉庆四年(1799)福清县析置平潭厅,1913年设县,因主岛海坛岛又称平潭岛得名,据民国《平潭县志》:考平潭所由得名之故,又因中有一石,平如坛,俗呼巨石为磹,后遂作潭。 [详细]
  曾名万安县、福唐县,长兴四年(933)以“山自永福里,水自清源里,会于治所”更名福清县,1990设市;据明曹学佺《名胜志》:《旧记》以山自永福来,溪自清源来,故名。 [详细]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