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河北省各市县区地名由来[5]

河北省各市县区地名由来[5]

  在永年县东,滏阳河西岸。春秋时,这一带地势低洼,“井丘联比,可以盈泽”,家家畜养鸡鸭,故“鸡以氏泽,泽曰鸡泽”(见《嘉靖广平府志》),隋代始置鸡泽县,盖以古鸡泽为名。 [详细]
  在邯郸市东南部,一说“以形势言也”,取地域广阔平坦之义;据《嘉靖广平府志》载,取希望统治者“广其仁惠,平其政刑”之义。今广平县是金代大定七年(1167年)析魏县地新设置的,该名当是遥袭汉至隋古广平县之名,古广平县在鸡泽、永年一带。 [详细]
  在邯郸市东南部,与山东为邻。西汉置馆陶县。据《元和郡县志》载:馆陶县“本春秋时晋地冠氏邑,陶邱在县西北七里”,《尔雅》曰:“再成为陶邱,赵时置馆于其侧,因为县名。” [详细]
  战国时魏文侯七年(公元前440年)始得齐桓公所封之邺地,故魏城。西汉时置魏县。县以战国时曾为魏国别都而得名。 [详细]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载:“汉高祖六年(前201)封功臣郦商为曲周侯,始置曲周侯国。汉武帝建元四年(前137)始在此建曲周县。据《嘉靖广平府志》载:因“邑在河曲,水旋而周,故曰曲周”。有人不同此说,认为是因为在古曲梁县边陲而称曲周,曲周故址在邱县古城营村。北宋时迁至今曲周县城。 [详细]
  在邯郸市西部,以武安邑为名。据《史记·秦本纪》载:“昭襄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8年)白起为武安君”,其食邑即此地,邑因封号而名武安。据《史记·正义》载,秦名将白起“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性安集,故号武安”。 [详细]
  《邢台县志》记 载,“邢,战国时为晋邑,赵襄子采食 于此,故有襄国之名。”从此,邢开始 称襄国。后因赵国迁都邯郸,襄国之 名遂自此日衰。隋文帝开皇之初,改 称为龙岗县。宋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 ),龙岗一名被改称为邢台。 [详细]
  襄都之名源自襄国,襄国由秦代信都县改名。 襄国的襄字是指赵襄子。邢台由信都改名襄国时,襄国分别是秦末汉初赵王赵歇和赵王张耳的赵国国都,后来国除后即设为襄国县,襄国县辖域约相当于邢台县、沙河县、桥东区、桥西区所辖区域,后来东晋石勒以襄国为都建后赵,北周赵王宇文招也以襄国为都,历史上襄国数次成为都城,故邢台襄都区之名当源于此 [详细]
  战国时期,赵国在西夷仪筑有檀台和信宫,设别都为信都。《史记·赵世家》载:“成侯二十年,魏献荣椽,因以为檀台”,李公绪《赵记》云:“赵孝成王造檀台,有宫,为赵别都,以朝诸侯,故曰信都。 [详细]
  任泽区的前身为任县,建制于西汉时期,隋唐后为邢州九县之一。“任”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古时候的“任”字和“壬”相通,而“壬”在五行中为“水”的代称,任泽区历史上是有名的水乡泽国,“泽”字指著名的大陆泽。 [详细]
  西汉置南和县,《南和县志》云此地“人和而知礼”,《水经注》云”北有和城,此云其南“,故此得名南和县。 [详细]
  春秋时县境筑有临邑,《左传》中“赵稷奔临”即此。汉置房子县,北齐并入高邑,隋复置房子县,治所迁原临邑,唐天宝元年(742年)改为临城县,以境内有古临邑而得名。 [详细]
  秦属信都县,西汉析置为中丘县,以“西北有蓬山,丘在其间”而得名,隋开皇元年(581年)因避隋文帝父亲杨忠之讳而改为内丘县。 [详细]
  西汉于县境置鄗县和柏乡侯国,东汉鄗县改名高邑(治所柏乡固城店),柏乡侯国并入,北齐时,高邑县治所迁今高邑,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析柏人、高邑二县置柏乡县,遥取汉柏乡侯国之名。 [详细]
  北宋开宝二年(969年)置隆平县;唐天宝元年(742年)置尧山县;1947年两县合并,取首字为隆尧。 [详细]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