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南安市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南安市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三国东吴置东安县,西晋太康初改晋安县,南朝陈文帝于晋安县设南安郡,取保持闽疆南部安定之意;隋开皇九年(589)废南安郡,晋安县更名南安县,据《元和郡县志》:因县南安江(晋江)为名,1993年5月设市。 [详细]
  溪美,原名“溪仔尾”,地处东田兰溪至此流入西溪的末端。兰溪不长,闽南方言俗称“溪尾”,雅化为“溪美”。 [详细]
  柳城街道开发于晋代以前,宋朝时属归善乡崇善里;元、明、清分别属二十二、三十、三十二都。民国17年及后几年间为溪美镇一部分,至民国35年期间先后属第一区、直属区。民国35年置榕桥乡。解放初属第一区。1956年属美林区。1958年后隶属于城关(公社、区)。1984年并入溪美镇。1999年,撤溪美镇分设柳城街道。 [详细]
  美林地名来源于五代后梁开平年间,王审知入闽,南安县在美林这个地方设养马场。此地傍溪竹林苍翠,遍地绿草如茵,是养马的天然牧场,故称"马林",写在官方典籍上取谐音则雅称为"美林"(闽南话仍念作"马林")。另一说,五代时,黄姓从罗东的马林崎迁入此处垦荒,称马林。 [详细]
  宋代隶属于金鸡乡清歌里、仁德里。元、明、清改隶于廿三、廿四、廿五都。民国17年为美林乡一部分,至民国35年期间先后属第一区、直属区。民国35年属崇仁乡。解放初属第三区。1956年属美林区。1958年设立南厅乡。1958年属美林人民公社。以后直至建置沿革与美林同。1999年从美林镇分设省新镇。 [详细]
  仑苍地名,来源于仑尾的“仑山学校”与古村的“苍山学校”。1928年建校,后合并,取首字定名“仑苍学校”,仑苍地名开始出现。另一说,旧称古苍圩,后以仑尾、古苍两个片村合并称之。 [详细]
  东田地名,来源于唐禧宗年间。黄巢起义军入闽,从同安登芹山,驻凤巢,迁万夫寨。黄巢伫立峰巅,察看地形,见东方莒溪西畔,田园阡陌纵横,西南层峦叠嶂,峰如剑戟,一时感慨,对部下说:"东方肥美良田,西方利刃高峰,此乃兵家必争之地也"。后人为怀念之,遂将该地命名为"东田"。另一说,以境内芹山之东良田取称。 [详细]
  英都地名,源始于隋。隋末江西九江人陈承功任南安县令,后隐居英都翁山(又称鹰山,后取谐音统称为英山),以山取名,称当地乡闾为"英乡",溪为"英溪"。唐宋以后,乡人又将属翁山(英山)以内的乡里改称为"英内"。元代"英内"编为二十七都,遂又称"英都"。 [详细]
  “翔云”二字,来源于境内的“象运山”。相传古时该山形似巨象,呈粉红色,四周云雾飘绕,远远望之,如红色大象在云中运行,故乡民称为“象运山”。随着风雨长年侵蚀,地貌变迁,象运山渐渐改变原来的形貌与风采,但“象运”之名仍保留下来。宋代乡人以其地势如飞天鹏鸟,便把象运山雅化为“翔云山”。 [详细]
  “金淘”来源于境内的“金刚山”(现称朝天山)与“淘溪”,各取首字合并而成。 [详细]
  诗山原名山头城,以原址为一小山头而得名。"诗山"来源于高盖山,此山因欧阳詹中甲第进士而名士纷至,诗迹遍山。宋朱熹与陈知柔登山感叹曰:"此诗山也"。后人遂将山头城改称诗山。溪称诗溪,村称诗坂。 [详细]
  蓬华古名“暗块”。“蓬华”之名来源于地处本乡中心,且人口最多的蓬岛、华美两村名的首字。 [详细]
  “码头”地名,来源于宋时“鳌头”(河运装卸的码头)。这里为晋江流域货物集散地之一。由泉州沿晋江上运货物,经东溪上溯直至“鳌头”停泊起卸;内地山货即由此下船装运至泉州等地。后以“码头”取代“鳌头”。 [详细]
  “九都”地名来源于元朝年间,南安由八乡三十二里改为四十六个都。当时置为第九都,以都得名,沿用元代都里编次至今。 [详细]
  据传唐末赣中名士李元溥,看破红尘,隐居此山。他一面为民治病,一面传播中原文化。有人请教其隐居缘故,李答:"仁者乐山"。这就是乐山名称的由来。1999年,从罗东镇析出部分行政村建镇,因此山而取名乐峰镇。 [详细]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