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西藏各地市县区地名由来[4]

西藏各地市县区地名由来[4]

  清光绪七年(1881)设地东宗,治地东村故名,后迁墨脱村而改墨脱宗,1959年7月与金珠谿、旁辛谿合并设县;据《中国地名辞源》:因境内山青水秀、四季花香得名;藏语意为花朵、隐藏的莲花,示以花乡之意;或说因“当地气候温暖,四季花香"得名。 [详细]
  1960年由波堆宗、波麦宗、波曲宗合设, 藏语意为祖先、祖宗,源于藏语祖宗之地涵义的波俄地方(波俄隆巴);因波密初为魔王之地得名,另说相传吐蕃赞普止贡赞普之子曾迁此故名;或说波密应是布卧,实指布日布赞山;又说波密由卓卧转音,意为流放或外散,相传止贡赞普之三子曾被洛昂达孜大臣流放得名;曾写博窝、博宗、波俄、波窝。 [详细]
  1966年5月由桑昂曲宗县改现名,藏语意为扎察(扎)部族的人的居住地,据《中国地名辞源》:因这里最早为察人所居住的地域得名;曾译杂夷、杂榆、杂隅、杂瑜、咱、咱义。 [详细]
  1960年由朗宗和古如朗杰谿、金东谿及加查宗东部合设朗县,藏语朗意为想像、显现,传说这里是朗巴夏仲想像出来的地方,曾译囊、郎、朗营、朗谿。 [详细]
  山南别名雅砻,是藏语“洛喀”的意译,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是中国的西南边陲。 [详细]
  1960年由乃东宗设县,县沿宗名,据《西域同文志》:乃东藏语意为颧骨,因城旁有山如颧骨者故名;另说藏语意为象鼻山尖前,因县东侧有一山形似大象的头部和鼻子得名,曾译勒东、尼东、聂东、耨东、奈布东;2016年2月设区。 [详细]
  1959年设扎囊县,藏语意为刺树沟内、山桃林中、刺树沟内或扎氏沟家,据《中国地名辞源》:县名沿札囊宗名,因治所四周旧时多山桃林而得;另说地处刺树沟内得名,曾译扎朗、札囊。 [详细]
  1959年5月设贡嘎县,系用汉字译写的藏语地名,贡为上方、前面之意,嘎为白色之意,意指旧宗政府上方的山呈白色;据《中国地名辞源》:当地堡寨处于上方且城土色白,故名,曾译贡噶、贡喀、孔嘎、孔噶、公哥儿寨;又写贡日嘎布、日噶公噶尔、日喀尔公喀尔。 [详细]
  1959年4月设桑日县,系藏语音译,意为红铜山、铜山,据《中国地名辞源》:县沿桑日谿名,谿因当地一座山上产红铜矿石得名;曾译桑隆、桑日城、丧惹、沙格里。 [详细]
  1960年琼结宗改设穷结县,1986年改现名,系用汉字译写的藏语地名,琼为悬起之意,结意为广博、丰盛、详尽、完全,指悬起多层的房角,含跃狮之意;因原宗政府所在地青瓦达孜宫堡形状犹如狮子腾空雄踞山上得名;另说琼是地名,结是繁荣兴旺的意思,意为繁荣兴旺的琼这个地方;曾译冲姐、群吉、琼杰、穷结、穹结、匹播城、垂佳普郎、吹佳勒波。 [详细]
  1959年5月设拉加里县,1965年11月改现名,系用汉字译写的藏语地名,意为三条河流,据《中国地名由来词典》:因境内有舍曲、贡布普曲及江惹普曲3条大得名;曾译甲日、拉加里、拉甲日、埃拉加里。 [详细]
  1959年设哲古县,1965年改现名,藏语意为湖下之意,因驻地低于东北方向的热米湖得名;另说县境大部或县驻地位于哲古错(措)湖下部地区得名;据《西域同文志》:济古宗西番语:济古雅满达噶是佛所持刀也,城旁有湖,其形似之,故名;措美因在哲古湖边得名。 [详细]
  1960年4月多宗、僧格宗和拉康谿改设,藏语意为南岩,因位于嘉马拉雅山脉南麓得名;另据《西域同文志》:罗噶尔宗罗,南也,城南有白色岩,故名,曾译洛扎多瓦宗、洛扎多瓦、洛扎多。 [详细]
  1959年4月由加查宗和拉绥谿改设,系藏语地名,加意为汉人(族)、汉地、中国内地,查意为食盐;相传唐文成公主进藏至此,将一把盐放置山洞之中,洞中遂有盐水流出,故名。 [详细]
  1959年5月设县,藏语意为须弥山顶(佛教用语)、万事顺利、实力雄厚,因此处山势高如须弥山顶,故名;相传前后藏曾在此地打仗,前藏取得了胜利,故称隆子;曾译隆孜、隆次、仑则、仑次、仑孜、伦孜、纯则、伦则、聂隆孜。 [详细]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