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阳和村

阳和村

  以境内阳和庙得名,故得名阳和村村民委员会。1958年公社化时属红旗人民公社阳和管理区;1961年阳和大队属阳和人民公社;1984年体制改革,阳和村属阳和乡;1992年2月阳和村属麒麟镇;2005年阳和村、芦塘村、平山村、白马村合并为阳和村。阳和村:地处镇北面,由原阳和村、芦塘村、平山村、白马村合并而成,总人口8600余人,是铜陵市人口最多的村。……。
  阳和村概况 阳和村位于吐祥镇西南部,东与双河村连界,南与湖北利川柏杨坝连界,西与中坝连界,北与大庄连界。幅员面积17.5平方公里,海拔高度300-800米。阳和村共有3个社,425户,1487人,城镇人口80人,其中低收入贫困人口25户,71人。劳动力869人,占总人口的58. 4%。阳和村土地面积总面积3486.95亩,其中耕地面积2986.95亩,林地面积15132.52亩。……。
  取《千字文》“阳”字配意得名。解放前属中外乡。解放后属中外区署适乡。合作化时组建云和、日新、阳和3个初级社,后合并为阳和高级社。1958年和署适大队合并,名为阳和大队,属东镇公社。1961年属上润公社。1965年属东镇公社。1967年更名向阳大队。1970年恢复原名阳和大队。1983年改设为阳和村,属东镇乡。1985属东湖镇阳和村。阳和村……。
  驻地阳和自然村原名羊河,因有一群羊从洛维游过河到此而得名,后同音雅化为“阳和”。1951年称阳和村,属柳州市第六区。1952年属柳州市第三区燕山乡。1958年设阳和大队,属东风公社管辖。1962年属羊角山公社。1984年改阳和村,随之设立阳和村民委员会,属羊角山乡。1987年改设阳和村公所。1995年复设阳和村民委员会。2000年属羊角山镇管辖。2002年由阳和街道代管。2005年正式划归鱼峰区阳……。
  阳和村位于北纬35°45′东经113°55′。村北是五龙镇政府所在地,南面是雁顶山,东边与石官村以珠山为界,西边与栗家凹、上庄毗邻。S226省道和S305省道贯穿东西南北,辖前阳和、后阳和、大虎山、小虎山、李家庄、上荒6个自然村。总面积6.7平方公里,耕地2668亩,21个村民小组,1113户人家,4421口人。村名来源于山水地名,前后阳和中间有一孤山,名曰“羊山”,山北清泉寺前有一常年喷涌的山泉……。
  明,属施州卫都亭里;1735年,清雍正13年改土归流,属施南府利川县都亭里;1912至1949年11月,利川县团堡乡东6保;1950年,属利川县第二区;1952至1958年之间,属利川县团堡区(相继成立农会、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属利川县团堡公社阳和管理区,设太坪龙为一大队;1961年恢复区建制,属利川县团堡区阳和公社,为一大队;1975年撤区并社,属利川县朱砂公社阳……。
  阳和村是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新市渡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30903110203。
  解放前,属大理县清碧乡。解放后,1950年属大理县第一区。1953年为阳和乡。1958年为大理市太和公社阳和管理区。1962年为大理县七里桥公社阳和小公社。1964年为七里桥公社阳和大队。1969年为阳和大队革命领导小组。1983年为七里桥区阳和乡。1987年为七里桥乡阳和行政村。1998年属大理镇。2000年为阳和村民委员会。2001年属七里桥镇。2005年七里桥镇撤并,归属大理镇至今。阳和村……。
  1950年设阳和村公所,1952年设阳和乡政府,1958年属太极区设阳和管理区,1960年属板桥公社阳和大队,1962年属团街去设阳和小公社,1968年设阳和大队,1984年区、乡体制改革时设阳和乡人民政府,1988年1月改乡为阳和村公所,2000年改为阳和村民委员会。阳和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