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三批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三批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12月7日,《山东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经山东省政府同意,予以公布。
月庄遗址

月庄遗址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归德镇月庄村。年代为新石器时代。 2006年12月7日,月庄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青岛向阳遗址

青岛向阳遗址位于宝山镇向阳村。年代为新石器时代。2006年12月7日,青岛向阳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向阳遗址】属龙山文化遗址,位于胶南市宝山镇向阳村东约500米处的高台地上。遗址的东、南各有一条季节性河流。遗址所处位置较高,断崖最高处达6米,群众称之为“城顶”。1981年文物普查时发现。遗址东西长250米,南北宽200米,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土质松软,呈灰褐色。…[详细]

赵家庄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东周赵家庄遗址位于胶县里岔镇赵家庄村南,属于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类型。遗址坐落在村南约100米的高台上,东有岭,西有山,南有河流及水库。遗址范围较大,遗址东西长200米,南北宽200米,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土质松软,呈灰褐色。文化层厚度超过1米。地表散布有大量的陶片、石器、兽骨等。在遗址中采集到的人工遗物主要是陶片和石器。在各类陶片中以黑陶为最多,其次为灰陶,另有少量的褐陶。陶质以…[详细]

现子埠遗址

现子埠遗址位于即墨市田横岛现子埠村。年代为新石器时代。2006年12月7日,现子埠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南陈遗址

南陈遗址位于茌平县杜郎口镇南陈村,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发现,表面为灰土,四周散布大量龙山至汉代的陶片。1980年秋天,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和聊城地区文化局、茌平县图书馆联合对南陈遗址进行发掘。该遗址面积近8万平方米,文化内涵丰富,文化堆积厚约2.5—3.2米,延续时间较长,从龙山一直延续到汉,其中以龙山文化最为典型,出土了大量石、骨、蚌器,主要有石斧、石刀、骨凿、角锥…[详细]

东阿前赵遗址

东阿前赵遗址位于东阿县城东北前赵村。年代为新石器时代。2006年12月7日,东阿前赵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阿前赵遗址位于东阿县城化工厂的东北侧,1996年12月发现,为龙山时期文化城址,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城址平面呈舟形,中间宽两端窄,东北至西南走向,长449米,中间宽140米,东北端宽80米,西南端宽90米,总面积约达5.3万平方米。城墙宽8米,城墙外有壕沟…[详细]

五村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战国、汉大汶口文化五村类型的代表遗址,上部有商周时期和汉代遗存。位于山东省广饶县城关镇五村,西南距傅家遗址3公里。遗址呈东北西南向的埠台堆积,东西约300米,南北约250米,地层堆积厚约5米。1982年文物普查时发现。1985年秋至1986年春,为配合临淄30万吨乙烯工程,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广饶县博物馆联合对遗址进行钻探和试掘,揭露面积700余平方米。清理大汶口文化灰坑(沟)…[详细]

时代:新石器时代至战国北沈遗址是一处龙山文化至岳石文化,延续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遗址,面积约28万平方米,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2001年4月15日起,山东大学考古系及市、区文物部门联合对该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近300平方米,出土商周时期房址2处,商周、战国时期墓葬6处,道路1条,出土陶器、骨器、石器20多件,并发现骆驼、野猪完整的尸骨。从清理的战国时期墓葬来看,葬俗奇特,墓葬方式不同于中原地区及临淄地区发掘的同期墓葬,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为研究齐文化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彭家遗址

彭家遗址位于淄博市张店区房镇镇彭家村新石器时代。年代为。2006年12月7日,彭家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解家遗址

解家遗址位于淄博市高新区四宝山街道公孙村。年代为新石器时代。 2006年12月7日,解家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唐山遗址

唐山遗址位于桓台县唐山镇唐一村。年代为新石器时代。 2006年12月7日,唐山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李寨遗址

李寨遗址位于桓台县田庄镇李寨村。年代为新石器时代。 2006年12月7日,李寨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西鱼台遗址

西鱼台遗址位于沂源县南麻镇。年代为新石器时代。 2006年12月7日,西鱼台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北桃花坪遗址

北桃花坪遗址位于 沂源县张家坡镇。年代为新石器时代。 2006年12月7日,北桃花坪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晏驾墩遗址

晏驾墩遗址位于临沂市罗庄区册山街道办事处五寺庄村。年代为新石器时代。 2006年12月7日,晏驾墩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前沙沟遗址

前沙沟遗址位于莒南县团林镇前沙沟村。年代为新石器时代。 2006年12月7日,前沙沟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马陵山遗址

马陵山遗址位于县城东南约20公里,红花乡大尚庄村东1000米的马陵山西坡,东临黑龙潭水库,再向东即为江苏省东海县境。1982年10月首次发现并试掘,1983年6—7月省考古所派员对包括黑龙潭细石器遗址在内的马陵山地区专题踏查(发现细石器点40处),1984年10—11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正式发掘。依发掘所见剖面自上而下可分为三层:上层为黑灰色或深灰色砂质粘土,内含细石器,中层为灰色砂质粘土…[详细]

历山古遗址

历山古遗址:历山古遗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闫什镇历山庙村西20米,村西小学校地下,南临东西村街,西为新建舜庙建筑群,东、北两面为民居。历山庙村现有居民600人,村民以刘姓为主,明初迁民建村。遗址东西45米,南北77米,分布面积3465平方米,平面呈长方形。1982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公布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最早发现于1980年的文物普查中,通过对…[详细]

曲阜少昊陵

少昊陵是我国古代五帝之一少昊的墓葬,座落在曲阜城东4公里的旧县村东北,是我国著名的古帝陵之一。据记载,黄帝之子少昊建都穷桑,后徙曲阜,在位84年,寿百岁而终,葬于鲁故城东门之外的寿丘。陵阔28.5米,高8.73米,顶立12米,状如金字塔,是北宋时用石块叠砌的。陵占地25亩,桧柏森森,芳草如茵,并建有围墙、享殿、宫门、石坊等。少昊陵与寿丘为邻,是我国著名古陵之一,是黄帝之子、上古五帝之一的少昊墓葬处…[详细]

西夏侯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商位于曲阜城东南9公里,西夏侯村西150米处。1957年被发现后,省、县文物部门做过几次清理。1962年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又进行复查和发掘。遗址面积300米×400米,耕土下即为文化层,厚约1.5米,出土陶器、石器等600余件。清理的11座墓葬中,同类随葬器物大、中、小型相互配置,以鼎、小鼎、小豆最为明显。该遗址代表着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中、晚期互相衔接的发展阶段。201…[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