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区划代码 | 面积 | 简介 |
德城区 | 371402 | 544km2 | 德城区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北依京津,南靠济南,是德州市中心城区、主城区。1994年12月撤市设区,现辖新华、新湖、广川、天衢、运河5个街道,二屯、黄河涯…[详细] |
陵城区 | 371403 | 1213km2 | 陵城区是山东省德州市辖区,地处鲁西北平原,位于北京、天津、济南之间,素有"京津门户,九达天衢"之称。截至2019年,辖10镇,1乡、2个街道办事处,总…[详细] |
宁津县 | 371422 | 833km2 | 宁津县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冀鲁交界处,东邻乐陵市,南连陵城区,西与北以漳卫新河为界,与河北省的吴桥、东光、南皮三县隔河相望。宁津县地处京、津、石、济、大城…[详细] |
庆云县 | 371423 | 502km2 | 地理位置:庆云县位于鲁西北平原北部,地处两省(山东、河北)三市(滨州、沧州、德州)北以漳卫新河为界,与河北省的盐山县、海兴县隔河相望,东与无棣县毗连,…[详细] |
临邑县 | 371424 | 1016km2 | 临邑隶属德州市,西距德州50公里,南距济南40公里,北距北京300公里、天津200公里,东距滨州码头100公里、青岛码头300公里,地处环渤海经济圈、…[详细] |
齐河县 | 371425 | 1411km2 | 齐河县位于山东省德州市最南端,与省会济南相邻,总面积1411平方公里,人口70万,辖13个乡镇、2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详细] |
平原县 | 371426 | 1047km2 | 平原县位于德州市中部,全县辖8镇1乡3个街道,总面积1047平方公里,人口42万,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全国最佳城市管理人民…[详细] |
夏津县 | 371427 | 882km2 | “夏津县”一词属于汉语政区地名。其标准读音为“xìajīnXiàn”。它所指代的县级行政区域(地名实体),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地处北纬36°53′~3…[详细] |
武城县 | 371428 | 748km2 | 武城县位于山东省西北边陲,鲁西北平原,京杭大运河东岸,隶属德州市。位于北纬37°4′16″~37°22′30″,东经115°51′43″~116°17…[详细] |
天衢新区 | 371471 | 德州天衢新区北至冀鲁省界,南至抬头寺镇、安德街道南边界,西至岔河,东至边临镇东边界,空间范围包括长河街道、宋官屯街道、安德街道、袁桥镇、赵虎镇、抬头寺…[详细] | |
乐陵市 | 371481 | 1173km2 | “乐陵市”一词属于汉语政区地名。其标准读音为“laolingshi”。它所指代的是县级行政区域(地名实体),位于山东省北部,地处北纬37°43′—38…[详细] |
禹城市 | 371482 | 992km2 | 禹城市地处山东省西北部,全市辖7镇3乡1个街道办事处,1007个行政村,总面积990平方公里,耕地99000公顷,人口49.8万。
禹城历史悠久。夏…[详细] |
地名由来:德州名字和黄河有关,黄河以前叫德水,秦朝改名为黄河,汉朝时设置了安德县,隋唐时期改名为德州,民国时期改名为德县,1950年设置了德州专区,1967年改名为德州地区,1994年设立了地级德州市。
2023年4月,2023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出炉,德州市位列第102名。
2023年4月,国家邮政局授予德州市第三批中国快递示范城市称号
2023年3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布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创建名单,德州市入选。
2022年,德州市GDP总量为3633.1亿元,位列2022年山东省各市GDP排行榜第9位。
2022年12月,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全国绿色出行创建考核评价达标城市名单,德州市上榜。
2022年1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在德州市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2022年6月,财政部公布2022年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名单,德州市上榜。
2022年1月,2021年全国主要城市GDP排行榜出炉,德州市位列第85。
2022年1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德州市为2021年度国家卫生城市(区)。
德州市位于东经115°45′-117°24′,北纬36°24′-38°0′之间,黄河下游北岸,山东省的西北部。德州北依北京、天津,南靠省会济南,东连胶东半岛沿海开放城市,西接山西能源基地,处在华北、华东两大经济区连结带和环渤海经济圈、黄河三角洲以及“京九”经济开发带之中。
德州市拥有“中国功能糖城”、“中国中央空调城”、“中国粮油食品城”、“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城市名片,被命名为“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新能源产业基地”和“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德州是国家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
德州之“德”源于“德水”。德水为古黄河别名,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更河名曰“德水”,以为水德之瑞。汉置安德县,意在“以其德水安澜耳”。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改“安德”为“德州”。
德州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黄河下游北侧,东经115°45′—117°36′、北纬36°24′25″—38°0′32″之间。北以漳卫新河为界,与河北省沧州市为邻;西以卫运河为界,与河北省衡水市毗连;西南与聊城市接壤;南隔黄河与济南市相望;东临滨州市。距首都北京320公里。境内东西宽200公里,南北长175公里,总面积10356平方公里,占山东省总面积的7.55%。德州地处京沪、德石铁路交汇点,京沪(福)高速公路、青(岛)银(川)高速公路、德(州)石(家庄)高速公路和京杭运河穿越辖区,104、308、205国道本区过境,-铁路、德(州)烟(台)铁路以及德(州)商(丘)、德(州)滨(州)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中,区位交通优势突出。2006年德州被确定为全国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
德州市为黄河冲积平原,历史上境内曾有两次黄河大迁徙,上千次决口,造就了西南高、东北低的地形。由于泛道与流速所致,加之风力堆积之因素,形成了平原之中起伏不平,岗、坡、洼相间分布等特点。全市地貌多象,大体可分三类:一是高地类,由河流、河床沉积而成,占土地总面积的34.3%;二是坡地类,由黄泛漫流沉积而成,占总土地面积的52.1%;三是洼地类,占13.6%。
全市跨省大河主要有黄河、卫运河、漳卫新河;跨市的骨干排涝河道有:徒骇河、德惠新河和马颊河。以上河流除黄河外,均系海河流域南系。除上述跨省、市大河外,市内有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较大支流两条:一是新赵牛河,位于禹城南部,齐河西部,属徒骇河流域;二是六五河,位于陈公堤两侧,属漳卫新河流域。300—1000平方公里的支流有12条,其中徒骇河流域的有苇河、四新河、管氏河、老赵牛河和邓金河,全部位于徒骇河之南;马颊河流域的有笃马河、宋家河、宁津河、跃进河;德惠新河流域的禹临河、临商河、跃进河。除以上主要支流外,还有流域面积100—300平方公里的支流53条,30—100平方公里的114条,基本形成了干支相通,流域相连,能排能调的河流水利系统。但因近年来黄河水源短缺,而境内河流均属雨源型河流,其水量与上游地区及本市降水量分布极不均匀的气候特点密切相关。雨季雨量剧增,水位上涨,出现洪峰,甚至漫延成灾,但到枯水期,多数河道先后断流、干枯。
德州市基本气候特点是季风影响显著,四季分明、冷热干湿界限明显,春季干旱多风回暖快,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多晴天,冬季寒冷少雪多干燥,具有显著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光照资源丰富。日照时数长,光照强度大,且多集中在作物生长发育的前中期,有利于作物光合作用的进行,全市年平均日照时数2592小时,日照率为60%,太阳总辐射量为124.8千卡/平方厘米,均处全国、全省的较高值区。在时间分配上,尤以5、6月份最高,月光照时数280小时,日均9小时,光辐射量可达15千卡/平方厘米。全市年平均气温12.9℃。极端最高气温43.4℃(1955年7月23日德城区),极端最低气温-27℃(1958年1月15日德城区)。全市平均无霜期长达208天,一般为3月29日到10月24日,各县之间相差较大,武城县最长为225天,东西相差近月余。全市年平均降水量为547.5毫米,东部多于西部,南部多于北部。降水量的时间分配以7月最多,全市平均降水量190毫米,1月最少只有3.5毫米。按季节分,春季占有12.8%,夏季高达67.7%,秋季占16.9%,冬季只占2.6%,且有明显的“春季雨少多干旱,秋季雨少多晴天,夏季雨多常有涝,冬季少雪多干燥”的季节分配特点。
区划:山东省·德州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