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山东省 > 济南市 > 莱芜区 > 牛泉镇 > 南宫村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牛泉镇南宫村

[移动版]
地名:南宫村隶属:牛泉镇
区划代码:371202103205代码前6位:371202
行政级别:村车牌代码:鲁S
长途区号:0634 邮政编码:271100
城乡分类:镇乡结合区分类代码:122

南宫村西邻东牛泉村,东邻杜官村,南邻纪家庄,北与马家庄、刘家庄相接,鄂牛路贴其村南而过。南宫村地处平原,耕地1378宙,375户,1313口人。

南官村坐落在汶河南岸,在莱城西南12公里处。据1989年5月所立村碑记载,南宫村元明两代称吕家庄,因临东上庄易名下庄。村南有南宫寺,由此改成南宫。后分为两村,分成东、西南宫。1949年后,两村合而为一,定名为南宫。

据《莱芜市志》载,南官村清末属莱芜县南宫保,民国初年,属第三区(汶南区)。

1941年春,根据抗战形势的需要,莱芜划为三个县;1945年10月恢复原莱芜县建制,南宫属莱芜县圣井区;1958年圣井区分为牛泉、圣井两个乡,南宫村属牛泉乡,同年10月,乡改为人民公社。翌年3月圣井公社、牛泉公社合并为牛泉人民公社。1984年4月牛泉公社改为牛泉办事处,1985年10月,牛泉办事处改为牛泉镇,南宫属牛泉镇至今。

据考,村中最初只有曹、吕、亓姓,后又有李、王、刘姓陆续迁聚。其中曹、吕、亓姓占80%,族姓之间都团结友善,和睦相处。

朴实勇敢的南宫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付出了不懈努力。莱芜战役是华东人民解放军在莱芜地区进行的一次伟大运动战。1947年2月,南宫人成立支前委员会,曹洪昌、曹洪庄、刘作贞为领导人。组织了160名民工,30副担架,14000斤军粮400双军鞋,3000斤柴草,支援前线,在当时居牛泉前列。同时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为国为民壮烈牺牲的烈士如:曹占伟、亓存志、李洪恩、李庆振等。也有转业后,曾在地方继续为国为民工作的云南省物资供应厅长亓山房,山东省卫生厅厅长曹悦忠等。他们是南宫人的自豪。

1962年,落实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政策,南宫村的砖瓦由小马蹄窑发展成为大轮窑,成为当时牛泉公社规模最大的三砖瓦窑之一。1960年至1962年三年自然灾害,自发集资修建小型提水站,陆续打机灌深井3眼,300多米深,保证了庄稼的收成。1962年,南宫村又投资购置自来水电器设备,率先喝上自来水,用上电。1975年在“农业学大寨”热潮中,南宫人开始改造村南地带的贫瘠土地,丘陵变成层层梯田。同年,南宫村在南官东岭划地19亩,筹建磷肥厂,称硫酸厂。1982年改为磷肥厂。产品除供应本公社外,还销往泰安、巨野等县收入颇丰。继而又出现了榨油厂,日渐发展,成为当时全公社较大的11处榨油厂之一,闻名全县。

尊崇文化,注重教育,南宫有着辉煌灿烂的文化史。0前,毕业于沈阳机电学院的亓秀亮,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文化革命前,亓加文考入清华大学。1977年恢复高考这一年,南宫村就有11人考入大学。1990年镇上合并小学,南宫村率先合并到建校条件较好的牛泉中心小学。南宫村的文化教育由此步人新时代。如:曹占磊考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亓学之毕业于山东大学。

沐浴着改革的春风,南宫人,正以满腔热情,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南宫村附近有莱芜战役纪念馆房干生态旅游区莱芜龙山雪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济南香山旅游区鲁中抗日战争展览馆等旅游景点,有莱芜生姜莱芜黑猪莱芜猪莱芜吉山黑鸡高庄芹菜莱芜白花丹参等特产,有顺香斋亓氏酱香源肉食酱制技艺孟姜女文化传承故事中元节(莱芜中元节习俗)蹉地舞等民俗文化。


牛泉镇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