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陕西省 > 安康市 > 平利县 > 兴隆镇

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兴隆镇

[移动版]
地名:兴隆镇隶属平利县
区划代码:610926101代码前6位:610926
行政区域:陕西省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行政级别:镇车牌代码:陕G
长途区号:0915 邮政编码:725000
辖区面积:约206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1.31万人
人口密度:约64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1个社区、10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冠汝社区~001村庄
以冠河口村、汝河村两地首字命名。2020年6月经县政府批复设立冠汝社区居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九龙池村~203村庄
1997年命名为九龙池村村民委员会,沿用名至今。…[详细]
汝河村~204镇乡结合区
因汝河流过全境,故名。1997年撤乡建镇,阳坡沟村和贺家湾村合并,命名为汝河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马鞍桥村~205村庄
原名马鞍堑,以河边鞍形山咀得名。马鞍桥是马鞍堑误称。1965年为建国村,1985年改为马鞍桥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蒙溪街村~207村庄
居住地在蒙溪街附近。1984年由和平大队更名蒙溪街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熊儿沟村~208村庄
据查,以境内曾出现熊而得名。1958年为英雄大队,1984年为熊儿沟大队,1984年中坪公社改为中坪乡,熊儿沟大队改为熊儿沟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兴隆寨村~216村庄
1956年依将兴隆寨改为和平大队,1984年更名兴龙寨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广木河村~219村庄
广木河为古河流名,因河得名。原为团结大队、前进大队、胜利大队,于1984年改为卢草坪村,1997年10月更名为广木河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秤沟村~220村庄
原为河口大队,1982年更名为秤沟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新场街村~221镇中心区
据查,黄姓早年在西河办皮纸厂,后在此地另建新厂扩展,故名新场。1984年兴隆公社改为兴隆乡,冠河大队改为冠河口村,自2015年并村,把青藤沟和冠河口合…[详细]
两河口村~222村庄
据查,这里是原白龙寺村与太子沟村两河交汇处,故名。1983年为两河村,1997年撤乡并镇两河村、太子沟村合并为太子沟村,2015年白龙寺村。太子沟村合…[详细]

地名由来:

镇人民政府驻地有新厂和境内有名胜古迹龙王庙,得名“新龙”,后以谐音雅化为兴隆。

荣誉排行:

2021年11月,兴隆镇被命名为首批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乡镇(街道)

2016年12月,陕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兴隆镇为2016年度陕西省省级卫生村。

基本介绍:

兴隆镇位于大巴山北麓,东倚五峰,南临老县,西接安康,北靠旬阳,总面积20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5045亩,镇辖18个行政村,144个村民小组,3225户,总人口13085人。 境内山清水秀,气候温和,植被覆盖率高达90%。镇政府驻地距平利县城29公里,距安平二级公路17.5公里,平旬公路穿境而过,公路、电话、交通、信息比较便捷。集镇功能完善,街道绿树成荫,花草繁茂,工作生活环境优美。境内有传说中鲁班建造的“无梁殿”、仰韶文化吊蓬沟遗址、唐朝古庙“白龙寺”遗址、宋朝三佛洞“舍利塔”、明朝建筑“刘家瓦屋”等名胜古迹,历史文化积淀丰厚。

二、优势资源

近年来,历届兴隆镇党委、政府

+查看详细兴隆镇概况>>

文化旅游:

平利刘氏祠堂

平利刘氏祠堂时代:清地点:平利县兴隆镇太子沟村保护范围:东至祠堂上堂后檐2米,西至祠堂院场边沿,南、北以祠堂为界,各外延10米。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面外延10米。2008年,平利刘氏祠堂被陕

三佛洞舍利塔

三佛洞舍利塔时代:明——清地点:平利县兴隆镇熊儿沟村保护范围:东至三佛洞石窟外30米,西至山脚耕地边(距塔基30米),南至土坎(距塔基50米),北至廖家老房基。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周各向外延

历史沿革:

清光绪元年(1875年)后,为严家湾、棕溪沟保。

民国二年(1913年),为北一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后,为魏汝区第四保。

1950年,建兴隆村。

1952年,设兴隆乡。

1958年,为魏汝公社兴隆管理区。

1962年,撤区,成立兴隆公社。

1983年,改为乡。

1996年,魏汝区冠河、中坪、兴隆3乡并1镇,设立兴隆镇。



以下地名与兴隆镇面积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