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区划代码 | 面积 | 简介 |
宝塔区 | 610602 | 3538km2 | 宝塔区位于陕西省北部。北纬36°11′-37°09′,东经109°21′-110°03′。东临延长县,西靠安塞县,南与甘泉县、宜川县、富县毗邻,北与子…[详细] |
安塞区 | 610603 | 2951km2 | 安塞区古为白翟地,秦汉以来设置高奴县,隋唐五代为金明县,宋设置安塞堡,于南宋淳佑壬子年(1252)立县,距今已有750余年。
安塞地处西北内陆黄土高…[详细] |
延长县 | 610621 | 2362km2 | 延长县位于延安市东部,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之一。
土地总面积2368.7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58人/平方公里。改革开放以来,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详细] |
延川县 | 610622 | 1987km2 | 延川县地处陕西省北部,延安市东北部,距延安市80公里,东经109°36′20″-110°26′44″,北纬36°3715-37°5'55″。全县东西…[详细] |
志丹县 | 610625 | 3790km2 | 志丹县位于延安市西北部,是“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刘志丹将军的故乡,被誉为中国革命的“红都”。全县总土地面积3781平方公里,现辖6镇5乡1个管理区1…[详细] |
吴起县 | 610626 | 3789km2 | 吴起县位于陕西省延安市的西北部,西北邻定边县,东南接志丹县,东北边靖边县,西南毗邻甘肃华池县。地处东经107°38′57″至108°32′49″,北…[详细] |
甘泉县 | 610627 | 2276km2 | 甘泉县地处陕西省延安市中部,总人口73507人,其中农业人口53600人,总面积2284.7平方公里。210国道、西延铁路和即将开工建设的黄陵---延…[详细] |
富县 | 610628 | 4180km2 | 富县,古称鄜州,位于陕西北部,延安市南部,属渭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带。东靠黄龙山系以晋师庙梁为界与宜川相邻;东南和南部与洛川、黄陵相连;西隔子午岭、…[详细] |
洛川县 | 610629 | 1791km2 | 洛水。即今河南省洛河。三国魏曹植《-赋》:“容与乎阳林,流沔乎洛川。”南朝宋鲍照《拟古》诗之四:“日夕登城隅,周回视洛川。”唐武平一《杂曲歌辞·妾薄…[详细] |
宜川县 | 610630 | 2937km2 | 宜川县位于陕西省北部,延安市东南部。东经109°41′36〞-110°32′44〞、北纬35°42′39〞-36°23′39〞。东临黄河与山西吉县相望…[详细] |
黄龙县 | 610631 | 2751km2 | 陕西省延安市黄龙县在陕西省中部偏北、洛河支流石堡河上游。黄龙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位于陕西省中北部,延安市东南缘。西接洛川、南与白水、澄城、合阳…[详细] |
黄陵县 | 610632 | 2287km2 | 县人民0驻桥山镇,邮编:727300。行政区划代码:610632。区号:0911。
位于中国陕西省中部偏北,洛河支流沮河流域。面积2288平方千米…[详细] |
南泥湾开发区 | 610671 | 南泥湾开发区…[详细] | |
高新区 | 610672 | 高新区…[详细] | |
子长市 | 610681 | 2405km2 | 子长市,由陕西省直辖,延安市代管,位于黄土高原中部,北依横山区,东接子洲县、清涧县,南连延川县、延安市,西邻安塞区、靖边县,介于东经109°11′58…[详细] |
地名由来:延安别名肤施、延州,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延州因境内的延河而得名。607年,隋朝设置延安郡。其意是希望地处“边陲之郡、五路襟喉”的延州能够长治久安。
2023年4月,2023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出炉,延安市位列第213名,为。
2023年3月,延安市被确定为第一批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
2022年,延安市GDP总量为2231.93亿,位列2022年陕西省各市GDP排行榜第5位。
2022年6月,延安市上榜中国城市引力100强第75位。
2022年1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延安市为2021年度国家卫生城市(区)。
2021年,延安市GDP达2004.58亿元,位列2021年陕西省各大城市GDP排名第6位。
2021年12月,延安市授牌命名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
2021年11月,2021年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名发布,延安市位列第208名。
2021年11月,2021年中国城市可持续竞争力排名发布,延安市位列第212名。
延安市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介于北纬35°21′~37°31′,东经107°41′~110°31′之间。北接榆林市,南连咸阳、铜川、渭南市,东隔黄河与山西省临汾、吕梁地区相望,西依子午岭与甘肃省庆阳地区为邻,东西最大横距257.8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239.12公里,全市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貌,地形以塬梁峁为主。平均海拔1000米。境内河流均属黄河水系。崂山-黄龙山山脉之东,延河等河流直注黄河;其西,洛河水系南流出境汇入渭河。属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均无霜期170天,年均气温7.7℃—10.6℃,年均日照数2300—2700小时,年均降水量500毫米左右。
2006年末全市总人口为215.08万人,比上年末净增加4.38万人,增长2.08%。全年出生人口为20499人,死亡5970人。出生率为9.59‰,死亡率4.4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16‰。
2009年全市总人口215.18万人(常住人口),增长0.46%,人口自增率4.64‰,出生率10.44‰,死亡率5.8‰。
椐史料记载,夏,今延安市属雍州。商,属鬼方。西周,为犬戎与猃狁领土。
春秋时,本境为白翟部族所居。战国初期,中部和北部属魏,南部属秦,后全部为秦。
秦统一六国(前221)后,本境属上郡。
汉仍为上郡。
北魏,在本区南部设北华州和中部、敷城、义州、乐州4郡,北部设东夏州和遍城、定阳、上郡、朔方4郡,以及夏州的金明郡。西魏始设延州、敷州、丹州。
隋开皇三年(583),撤遍城、文安、中部、敷城、丹阳、乐州、金明7郡,仍设延州、敷州、丹州。大业三年(607),废州制,设上郡和延安郡。隋义宁元年(617),增设丹阳郡。
唐、本区属关内道。武德元年(618),撤上郡、延安、丹阳3郡,设鄜州、延州、丹州。武德二年(619),增设坊州。天宝元年(742),废州制,设延安、洛交、中部、咸宁4郡。乾元元年(758),又废郡制,复设延州、丹州、坊州、鄜州。
宋,本区属永兴军路,仍设延州、鄜州、坊州、丹州。宋初,西北部被西夏占据。收复后,设保安、定边2军。庆历元年(1041),设鄜延路。元佑四年(1089)延州升延安府。
金仍设鄜延路,初辖延安府、鄜州、坊州、丹州、绥德州(辖地在今榆林地区)及保安、定边2军。皇统六年(1146),撤定边军。大定十一年(1171),降保安军为保安县。大定二十二年(1182),升保安县为保安州。
元置延安路,领鄜州、葭州、绥德州(后2州在今榆林市区)。
明洪武二年(1369)五月,延安路改设延安府。
清雍正三年(1725年),鄜州升直隶州。本区有两个省辖行政建置延安府和鄜州。
民国2年(1913),撤府、州,属县改隶榆林道。民国9年(1920),道治迁置肤施城。民国17年(1928),废道,诸县由省直辖。
民国23年(1934年)建立陕甘边和陕北两个苏区。
1935年11月,陕甘边和陕北两个苏区改称陕甘省和陕北省。1936年5月,合为陕甘宁省。西安事变爆发后改称中华民国特区。1937年9月6日,改称陕甘宁边区,11月10日改称陕甘宁特区。1938年1月,复称陕甘宁边区。
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于1935年11月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0驻西北办事处。
1937年1月0中央进驻延安,9月6日成立陕甘宁边区0。
1942年7月,陕甘宁边区0决定新建吴旗县,隶属三边分区。11月,设延属分区。
1943年1月,成立延属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延安市和延安、子长、延川、延长、固临、甘泉、富县、志丹、安塞9县。
1945年5月,陕甘宁边区0迁往西安市,11月5月,改为陕北行政区。
1948年1月,黄龙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成立,辖洛川、黄陵、宜君、宜川、黄龙、澄城、韩城、合阳、白水、富平10县。
建国后,1950年5月改设陕西省延安分区,成立陕西省延安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0月,称延安专区,设陕西省人民0延安专员公署。
1955年5月,改称陕西省延安专员公署。
1968年8月,成立延安专区革命委员会。
1969年9月,改称延安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8年6月,延安地区革命委员会撤销,成立延安地区行政公署。
1996年11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延安地区,设立地级延安市(1997年1月8日,延安市人民0正式成立);撤销县级延安市,设县级宝塔区。1996年辖1区12县197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3416个村民委员会,162个居民委员会,463354户,190375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62332人)。
区划:陕西省·延安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