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山西省 > 吕梁市 > 交城县 > 西社镇

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西社镇

[移动版]
地名:西社镇隶属交城县
区划代码:141122104代码前6位:141122
行政区域:山西省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行政级别:镇车牌代码:晋J
长途区号:0358 邮政编码:033000
辖区面积:约86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1.2万人
人口密度:约140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9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南堡村~200村庄
古名南社,元明五社之一。有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1958年5月,八大二次会议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党中央发动了大跃…[详细]
曲里村~201村庄
古名中社,元明五社之一。1958年5月,八大二次会议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党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详细]
东社村~204镇乡结合区
古为祀水社坛,元明五社之一,因设在文峪河之东,故名。1958年5月,八大二次会议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党中央发动…[详细]
西社村~205镇中心区
古为祀水社坛,元明五社之一,因设在文峪河之西,故名。1958年5月,八大二次会议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党中央发动…[详细]
沙沟村~206村庄
古名北社,元明时期截岔五社之一,因村周沟谷多沙,故名。1958年5月,八大二次会议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党中央发…[详细]
大岩头村~207镇乡结合区
地处中西川与西冶川分岔山岩前,故名。1958年5月,八大二次会议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党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详细]
米家庄村~208村庄
据川该村为平川米姓山庄,故而得名。村民委员会驻米家庄,负责米家庄村务工作的群众自治组织,因此而得名。1958年5月,八大二次会议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详细]
野则河村~210村庄
因村址处川谷狭窄,村北十余里古代荒无人烟,故名野窄河,后易窄为则。亦云因地在南沟沟口,古代南沟曾冶银,南沟俗称冶子沟,因而得名。1958年5月,八大二…[详细]
横岭村~211村庄
县志载,明代一夜之间“突起横山十余丈”,村处其南故名。1958年5月,八大二次会议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党中央发…[详细]

地名由来:

因古代曾为祀水社坛、且在文峪河之西而得名。

基本介绍:

交城县辖镇。1961年建西社公社,1984年设镇。位于县境东南部,面积86平方公里,人口1.2万。镇政府驻西社。古吴公路、开麻公路过境。辖南堡、曲里、塔上、阳湾、东社、西社、沙沟、大岩头、米家庄、南沟、野则河、横岭、西家岭、苗家沟、岩立、高家岭、郭家背后17个村委会。农业主产薯类、谷子、玉米、小麦、水稻。南堡东武元池迤东一带山丘分布有新石器时期遗址。

历史沿革:

明清时期属西南都。

1917年属三区,1937年冬至1939年春为工卫旅驻地。

1941年属交西县二区。

1949年,属交城县第三区。

1958年,属钢铁人民公社。

1959年9月,将钢铁人民公社更名为东社人民公社。

1971年5月,将东社人民公社并入文水县。

1983年11月,又将东社人民公社并入交城县。

1984年6月,撤销东社人民公社,设立西社镇,之后沿用至今。


还有1个地名与西社镇同名:

以下地名与西社镇面积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