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天府新区 > 籍田街道 > 小堰沟村

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籍田街道小堰沟村

[移动版]
地名:小堰沟村隶属:籍田街道
区划代码:510116023999代码前6位:510116
行政级别:村车牌代码:川A
长途区号:028 邮政编码:610200

小堰沟村简介

一、基本情况

大林镇小堰沟村地处龙泉山脉西下,位于原水池乡中心地段,离场镇4公里,距双流县城46公里,幅员面积5.6平方公里,辖八个组20个老社(其中10个社地处深丘),有农户816户,总人口2518人,可耕地面积2968亩,是一个集农业生产为主,种养殖业为辅的复合型丘区山村。

二.发展情况

由于受特殊的丘陵地理条件制约,小堰沟村仍以传统农业占主导地位,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小堰沟村从80年代末大力发展椪柑种植,目前种植规模已达1200多亩,90年代中期开始引进“60--4”优质桃种植,当前规模已达500亩(引进新品种杂交13、日本松山),2008年成立村杂柑种植专业合作社,引进爱媛系列改接进行品种更新,09年后通过市场调研结合村域水果产业现状,村确立了“因地制宜、梯级推进、多元发展”水果产业发展思路,采取稳椪柑、壮桃子、引爱媛、栽清脆李、建草莓基地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品种水果齐头并进产业发展模式,大力推广椪柑留树保鲜,林下养鸡新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支柱产业搭建产业支撑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自09年农村四大基础工程建设以来,特别是公共服务资金的注入,“富民兴村、三百工程”对口帮扶工作的落实,小堰沟村公共服务“五站两店一室”服务阵地高标准完成,完成了1.8公里社道硬化,完成了16公里碎石路建设,基本实现了社道户户通,改善了全村村民行路难农副产品运输难问题,完成了四口塘堰整治,新建7口微水池,建设“U”型渠5000米,斗渠”三面光“3600米,改善了村民农业生产、水果种植用水条件。

三、 发展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1、极度薄弱的基础设施导致发展滞后

全村18公里社道仅硬化了1.8公里,碎石路占全村社道的90℅以上,由于路基窄,基础差,地形复杂,每逢雨季来临路基损毁严重,“雨天一路泥,晴天一路坑”的现实依然存在,由于缺指标、缺项目、缺资金长期得不到整治,村民行路难水果运输难的问题久而不决;全村3个提灌站由于设备老化或屡屡被盗几乎废弃,每年深丘社用水用于维修设备、淘沟等要花去大量的人力、财力。8个组近28公里斗、毛渠由于基础差、路段长无力维护,用水季节不能正常灌溉农田,洪水季节农田不是被冲就是被淹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

2、产业发展分布不均,欠规模、缺技术、品质差、销售不畅、农民增产不增收。

1000余亩椪柑已有近30年历史,树龄大、品种老化、导致品质差,滞后现象严重,急待引进新品种,进行改良换代,500亩桃子由于缺乏技术支撑,除基地300亩桃子稳产增收外,其余200亩散种桃子收益甚微,有的甚至绝收,杂柑种植不过区区几十亩,而且分布零散不成规模,清脆李也只有十余亩,由于分布不均不成规模,技术又跟不上,有种无收。“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断链,诸多问题的客观存在严重影响了村民水果产业发展积极性。

3、全域发展后劲不足

由于缺乏政策支持,项目指标、资金支撑,薄弱的基础设施,落伍的产业发展,致使全域经济社会发展后劲不足。从而导致村民行路难、用水难、发展产业难,村民致富增收积极性不高、路子不宽。所以就小堰沟村帮扶发展而言,硬化道路、水渠,确保提灌站的正常运行,不断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形成做大增收支柱产业,拓展营销渠道、开辟增收渠道是当务之急。

小堰沟村附近有安仁古镇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成都杜甫草堂四川博物院成都武侯祠等旅游景点,有阆中张飞牛肉郫县豆瓣都江堰猕猴桃金堂黑山羊新都柚等特产,有都江堰放水节成都漆艺竹麻号子郫县豆瓣传统制作技艺四川清音等民俗文化。

籍田街道行政区划: